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注解
胃胳指胃经的络穴——丰隆。胳,通络。《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索气于胃胳(络),得气也。”[1]
丰隆为经穴名(Fēnglóng ST40)。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属足阳明胃经。为本经络穴。丰:丰富;隆:隆起。足阳明脉谷气充足,气血旺盛,至此溢入大络,故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正坐或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有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的作用。主治脾胃、神志和小腿等疾患。如胸腹痛、四肢肿、咳吐痰涎、肢体懈堕、伤寒吐蛔、大小便难、痰饮、头痛眩晕、狂癫、面目浮肿、喉痹、卒喑、经闭、血崩、脚气等。现代又多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血管性头痛、高血压、耳源性眩晕、支气管炎、哮喘、咽喉炎、腓肠肌痉挛等。一般直刺0.8~1.2寸;可灸。[2]
4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胃胳
- 《类经》:[二十一卷针刺类]四十、诸热病死生刺法
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及下诸指间,索气于胃胳得气也。(脾主肌肉四肢,邪在脾故体重。大肠小肠皆...
- 《灵枢识》:[卷三]热病篇第二十三
曰五指间各一。凡八。足亦如是者。其义即此。索气于胃胳得气者。阳明之络曰丰隆。别走太阴。故取此可以得脾...
- 《针灸逢源》:[卷一灵枢经文]灵枢热病篇
诸指间。(又如膀胱束骨。胆临泣。详在后。)索气于胃胳得气也。(胳当作络。阳明之络曰丰隆,别走太阴故取...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三]热病第二十三
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及下诸指间。索气于胃胳。得气也。(胳当作络)此外因之热。与脾热交争也。...
- 《普济方》:[卷三十六胃腑门]胃反(附论)
而吐。吐出者。为下之。故不能食。设言未止者。此为胃反。朝吐翻胃者。始则由七情气郁而生。或因饮食生冷...
- 更多古籍中的胃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