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胃风丸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5:48:18)[共287字]
摘要:《解围元薮》卷三方名胃风丸组成荆芥2两,蒺藜1两5钱,天麻1两5钱,白芨1两5钱,独活3两,柴胡3两,羌活3两,木瓜3两,风藤1两5钱,皂荚1两5钱,厚朴1两5钱,前胡1两5钱,象贝母1两5钱,苍耳子1两5钱,金银花1两5钱,麝香2钱,乳香3钱,檀香3钱,紫背浮萍4两。主治麻风病。胃风遍传五脏,外证浑身溃烂。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甘草、大黄末为衣。《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大方》方名胃风丸组成人参半两,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天麻半两,防风(去叉)半两,干蝎1个(去毒)。主治胃风下血,不下乳食。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米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丹溪手镜》:[卷之中]泄泻(二十六)
吐之。水恣泄,乃大引饮,热在其上,水多入下,胃经无热不胜,宜五苓。风泄,久风为飧泄,水谷不化而完出也,肝病传脾,宜泻肝补脾。脾泄腹胀满,肠鸣,食不化,呕吐,宜理中汤(一云肠鸣食不化脾虚)。气泻,躁怒不常,伤动其气,肺气乘脾脉弦而逆,宜调气。惊泄者,心受惊则气乱,心气不通水入。理中丸治冷泻、脾泻、虚泄。白术(土炒)干姜(炮焦)甘草(炙)人参为末粥丸。胃风丸治气虚。四君子升麻芍药胃补丸治气虚下溜。四君
- 《鸡峰普济方》:[卷第二十]小儿
极细次入龙骨再研又入定粉每用少许敷之地黄丸治小儿胃气不和食少黄瘦干地黄(八钱)山茱萸干山药(各四分)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三分)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三岁以下一二丸至三丸温水空心化下人参半夏丸治肺胃受冷咳嗽气急胸膈痞闷喉中呀呷呕吐涎沫乳食不下人参细辛(各二两)丁香半夏浓朴(四两)上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三岁儿每服十丸生姜汤下食后量儿大小加减辰砂半夏丸治小儿肺壅痰实咳嗽喘急胸膈痞满心忪烦
- 藜脂白癜风丸联合卤米松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癜风是一种特发性色素脱失性疾病,以皮损部位色素细胞缺失为特征,治疗较为困难。我院于2004年10月~2005年8月采用口服藜脂白癜风丸(我院制剂室提供)与外用0.05%卤米松乳膏(商品名为澳能,澳美制药厂生产)联合治疗白癜风患者4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均为我院2004年10月~2005年8月门诊明确诊断的白癜风患者,共80例,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
- 二虎镇风丸治疗风湿病与类风湿病
风湿病、类风湿病是慢性、多发性、难治性顽固病症,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风湿病多涉及大关节及全身,类风湿病多涉及小关节,常为对称发病反复发作。笔者自拟二虎镇风丸治疗该病收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治疗20例,男8例,女12例;其中风湿病4例,类风湿病16例;病程最长16年,最短半年。1.2治疗方药蜈蚣1~1.5g,祁蛇1~1.5g,元胡1~1.5g,冰片0.5~1g共各为细末,混
-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三第四门]续命汤(防风丸)
治痛风高监之子服。煎小续命汤下防风丸。《是斋百一选方》宋王璆原公元960-1279年
- 《奇方类编》:[卷上风瘫门]定风丸
治半身不遂,日夜骨痛。酒方在后。川乌附子草乌各三两(俱用生姜煮过)川椒二两共研末,酒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九丸,每日早、午、晚服三次,空心酒送下。一料可治数人。《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
- 《仙传外科集验方》:[合用诸方第六]追风丸
治男子妇人冷痹血气,手足顽麻,流注经络成鼓椎风,并皆治之。沉香(五钱重,焙)牛膝(酒浸,炒)当归(各三两重,焙)薏苡仁白芷川芎(各二两重)羌活防风(炒)川乌(一只,泡)赤芍(炒)天麻(炒)草乌(炒黄)肉桂干姜(炒,各一两)丁皮乳香没药木香(各五分重)木瓜(炒,三两重)上为末蜜丸,每服三十丸,酒下。如香港脚,用酒糊为丸,温酒下;为末,则用酒调服,忌热食。《仙传外科集验方》元末明初赵宜真公元1382年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八六极证治]防风丸
治脉虚极则咳,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哽,甚则咽肿。防风桂心通草茯苓人参远志(去心炒)甘草(炙)白石英麦门冬(去心)上为细末,蜜丸,如梧子大。食前酒服三十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公元1174年
- 《洪氏集验方》:[卷第三]虚风丸
治大人小儿一切风虚昏眩、神志不爽、心气不宁、手足搐跳,睡卧不稳。麝(一钱)五灵脂(为末,银器内,炒烟尽为度,秤一两)白附子(真大者,炮烈,半两)天南星(大者,炮,去皮脐,一两)乌蛇(只用项后肉,去皮,酒浸一宿,干,秤一两)蟾头(一个,大者,炭火烧,烟将尽取出,不令成灰)赤脚蜈蚣(三条,全者,酒浸一宿,焙干)上除麝处,同为细末,绝细,再入麝同研匀,以醇酒作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时候,或二丸,
- 《奇效良方》:[卷之二]消风丸
治风邪引颊,口歪僻,言语不正。草乌头(半斤,用香油四两,炒令黄色)麻黄(去节根,先煎掠去沫,焙干)白芷(各姜(炮)前脑(研)麝香(研)丁蛀者,一两一分,去皮子,酥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用温酒化下,不拘时候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脏方脉虚实第五]防风丸
补虚调中,治脉虚惊跳不定,乍来乍去,主小肠腑寒方。防风桂心通草茯神远志麦门冬甘草人参白石英(各三两)上九味为末,白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三十丸,日再,加至四十丸。《备急千金要方》唐·永微三年孙思邈公元652年
- 《医方论》:[卷二祛风之剂]上中下通用痛风丸
川芎一两黄柏(酒炒)苍术(泔洗)南星(姜制)二两桃仁(去皮尖,捣)神曲(炒)防己白芷一两羌活威灵仙(酒拌)三钱龙胆草一两桂枝三钱红花二钱面糊丸。此于风寒湿之外,又兼治痰与血。丹溪原自谓通剂,不过举此以示大法。病有专在何经者,必须对症立方,不得用此通共之剂,反伤无病之处也。《医方论》清费伯雄公元1865年
- 《儒门事亲》:[卷十二风门]疏风丸
通圣散一料,加天麻、羌活、独活、细辛、甘菊、首乌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弹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下。《儒门事亲》金张从正公元1127年—1279年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一治诸风]防风丸
治一切风,及痰热上攻,头痛恶心,项背拘急,目眩旋晕,心怔烦闷,手足无力,骨节疼痹,言语謇涩,口眼动,神思恍惚,痰涎壅滞,昏愦健忘,虚烦少睡。防风(洗)川芎天麻(去苗,酒浸一宿)甘草(炙,各二两)朱砂(研,为衣,半两)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以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荆芥汤化服,茶、酒嚼下亦得,不拘时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初刊于宋·元丰年间太平惠民和剂局所公元1078年-1085年
- 《医方集解》:[祛风之剂第九]上中下通用痛风丸
(丹溪)痛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痰,有血之不同,此为通治(按此即《内经》所谓行痹、痛痹也。经曰∶风寒湿三者杂合而为痹也,盖风痹痿厥,病多杂合,故世俗每言风痹有病风而不痛者黄柏(酒炒)苍术(泔洗)南星(姜制。二两)神曲(炒)川芎桃仁(去皮尖。捣)桂枝(三钱。横此治痛风之通剂也。黄柏清热,苍术燥湿(此二妙散也,治痿正药),龙胆泻火,防己行水,四者所以治湿与热也;南星燥痰散风,桃仁、红花活血去瘀,川芎为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十治小儿诸疾]天麻防风丸
治一切惊风,身体壮热,多睡惊悸,手足抽掣,精神昏愦,痰涎不利,及宜服之。白僵蚕(去丝、嘴,炒)干蝎(炒,各半两)天麻(去苗)防风(去苗)人参(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初刊于宋·元丰年间太平惠民和剂局所公元1078年-1085年
- 胃泌素在胃癌细胞株的表达及抗胃泌素McAb对胃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2005年11月10日中华肿瘤杂志2005Vol.27No.5P.276-27815(成都)为了探讨胃泌素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表达以及17肽胃泌素和抗胃泌素McAb对胃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研究者以自制的抗胃泌素McAb为一抗,采用免疫组化链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作者:自动采集
- 胃泌素在胃癌细胞株的表达及抗胃泌素McAb对胃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2005年11月10日中华肿瘤杂志2005Vol.27No.5P.276-27815(成都)为了探讨胃泌素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表达以及17肽胃泌素和抗胃泌素McAb对胃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研究者以自制的抗胃泌素McAb为一抗,采用免疫组化链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法(streptavidinbiotincomplex,SABC),检测胃泌素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表达,并用1
- 胃手术后并发胃肠道瘘的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胃手术后并发胃肠道瘘的处理。方法通过总结我院1994~2004年治疗胃手术后并发胃肠道瘘28例的经验和教训,讨论有关外科处理的方式。结果本组病例中20例治愈,4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治愈率71%,病死率14.3%。结论并发胃肠道瘘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和营养支持。 【关键词】胃肠道瘘;处理 胃手术目前仍然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后
- 胃必灵胶囊结合针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胃必灵胶囊结合针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浆胃动素(MTL)及胃泌素(GAS)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口服胃必灵胶囊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西药三联疗法。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含量的检测,并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MTL、GAS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明显上升,且接近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溃疡、胃癌的发病有何关系?
(1)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溃疡发病的关系:浅表性胃炎与胃溃疡在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因而胃溃疡的发病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有着不可避免的联系。目前大多数学者一般认为,慢性胃炎是溃疡病的发病因素之一。现已有大量证据可证实慢性胃炎可作为溃疡病发病因素:①溃疡病几乎均伴有慢性胃炎,慢性溃疡周围均有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亦罕见不伴有慢性胃窦胃炎者;②胃炎发病部位与胃溃疡好发部位相同,胃炎发病率
- 胃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癌9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经直视+活检在其边缘部位常规做多方向活检。结果9例早期胃癌通过活检,病理相符者7例,占77.85%。术后病理均得到证实。结论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有很大临床诊断价值,即可直接观察胃粘膜微细变化,又可借助活检进行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关键词胃镜早期胃癌诊断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80-6115(2004)07-0628-02 胃癌的早期诊
- 面癞
面癞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指结核型麻风晚期出现的面生红堆,黄而有浮光,或如狮面,耳垂肿大的疾病。为感受风疠之邪致病,多在体虚元气不充之人发病。实证者以攻毒、杀虫、驱风、驱湿为主,方选扫风丸;虚证以扶正驱邪为主方选四六汤;虚实夹杂证以养血活血,化瘀通络为主,方选六九○三丸治之。作者: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胃腑方胃虚实第二]泻胃热汤方
栀子仁射干升麻茯苓(各二两)芍药(四两)白术(五两)赤蜜生地汁(各一升)上八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下地黄汁,煮两沸,次下蜜,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少以意加减。胃中热病,灸三里三十壮,穴在膝下三寸。胃虚冷右手关上脉阳虚者,足阳明经也。病苦胫寒不得卧,恶风寒洒洒,目急,腹痛虚鸣(《外台》作耳虚鸣),时寒时热,唇口干,面目浮肿,名曰胃虚冷也。《备急千金要方》唐·永微三年孙思邈公元652年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胃腑方胃虚实第二]补胃汤
治少气口苦,身体无泽方。柏子仁防风细辛桂心橘皮(各二两)川芎吴茱萸人参(各三两)甘草(一两)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备急千金要方》唐·永微三年孙思邈公元652年
- 胃阴虚证与胃热证鉴别
之望时雨也(《辨证录》)。因此,胃阴不足,则失于润养,胃失和降,常导致虚火内生。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生理状态下,协同完成消化水谷和吸收精微的功能,“脾胃者,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胃主司纳,脾主消导,一表一里,一纳一消,运行不息,生化无穷,至于周身气血,遍体脉络、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借此以生养(《外科正宗》)。只有脾胃功能健旺,受纳运化水谷,并将气血精微输布和营养周身,
- HP抗体及血清胃蛋白酶结合预测胃癌的发生
2005年06月07日Gut2005;54:764-76819HP感染及胃萎缩是胃癌的二项高危因素,近期,有日本学者研究了HP及胃萎缩状态对胃癌发生的影响作用。共有9293名候选者加入了这项前瞻性的队列研究:6983名进行了跟踪随访。入选者根据血清学结果及最初的内镜发现分为4组:A组(n=3324)胃蛋白酶原正常,HP阴性;B组(n=2134)胃蛋白酶原正常,HP阳性;C组(n=1082)为“萎
- 食滞胃脘证与胃寒证鉴别
,变为燥屎。若暴饮暴食,食停胃脘,偶触风寒邪气,胃之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衔接,阳并于上,闭塞清窍,则发食厥。 胃寒证多因寒伤胃阳,胃失和降,气机不利,或脾胃阳虚,寒从中生所致。胃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胃气以通降为顺,胃之降浊是不断的把浊阴下传至肠,脾主运化水谷,升举清阳,若寒邪侵袭,内客脾胃,阳气被困,胃府失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胃气上逆,则可见呕吐。若中阳亏虚,阴寒偏盛,寒浊停于胃脘,脾
- 3.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和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3.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和研究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上的恶性肿瘤中估计占第二位。我国胃癌年死亡率为16/10万,居各类肿瘤之首。近20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胃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自1983年从人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许多研究认为该菌感染作为环境因素之一,与胃癌的发生有
- 柴芍胃康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68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柴芍胃康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用柴芍胃康宁合西医三联疗法,68例对照组用西医三联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胃康宁能显著提高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炎;幽门螺杆菌/中西结合;柴芍胃康宁;三联
- 儿童胃食管反流病与血浆促胃液素、胃动素的关系
2005年11月25日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19卷11期-950-95113国内(浙江)的一项研究观察了儿童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血浆促胃液素、胃动素的相关性,探讨儿童GERD的发病机制。对30例有明显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儿在进行24h食管动态pH监测的同时测定血浆促胃液素、胃动素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血浆促胃液素浓度较对照组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
- mdm2、Rb基因蛋白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mdm2、Rb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18例正常胃黏膜、26例异型增生胃黏膜、18例早期胃癌、3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组织中的mdm2、Rb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mdm2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加重度异型增生胃黏膜、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40.0%、43
- 人巨噬细胞金属弹性蛋白酶在胃癌细胞株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6年09月21日中华消化杂志2006Vol.26No.5P.315-31911(杭州)为了测定人巨噬细胞金属弹性蛋白酶(HME)在胃癌细胞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其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者2003年4月至8月胃肠外科和肿瘤外科胃癌住院手术病人共58例,所有病人均取肿瘤作者:
-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胃与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表达及其关系
【摘要】 目的探讨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的表达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74例,其中低反流组42例,高反流组32例,24h胃内胆红素监测及电子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动素的表达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低反流组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表达均较对照组低(F=17.85、70.96,q=3.56~16.84,P<0.
- 胃癌根治术后胃肠道瘘的处理(附8例报告)
胃切除术后并发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胃癌术后更要警惕,若处理不当,可导致诸如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空肠破裂、瘘或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等灾难性的并发症,本文总结了我院近9年来发生的8例胃癌根治术后瘘的经验。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8例患者均为胃癌,其中男5例,女3例。胃窦幽门管处2例,胃角4例,胃体小弯侧1例,贲门口1例。术后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3例,中分化1例,高分化2例,管状腺癌2例。除1例有3站
- 改良袢式代胃术在老年人胃癌姑息性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附24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晚期胃癌全胃切除改良袢式代胃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总结分析了24例老年人晚期胃癌全胃切除改良袢式代胃术患者术中手术操作要点,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出现吻合口瘘1例;出现术后烧心症状4例,与同期进行的23例Roux-en-Y重建术患者比较,出现吻合口瘘3例;出现术后烧心症状3例,两者比较,分别P0.05。结论老年人晚期胃癌全胃切除,改良袢式代胃术式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手
- 肠胃康帖联合肠胃宁治疗胃脘痛疗效观察
;肠胃宁笔者应用肠胃康贴联合肠胃宁片治疗48例胃脘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病人均为我科近期住院病人,男42例,女6例;年龄18~54岁;平均36岁。48例均有胃脘灼痛,泛酸、嗳气、腹胀、纳差。胃镜检查36例为胃炎,并有单个或多个不同大小的溃疡,14例为单纯性胃溃疡,6例为浅表性胃炎。病史1~13年不等。1.2治疗方法1.2.1口服药物治疗对有急性消化道出血
- 仁术健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胃癌相关基因的影响
2007年02月02日中医杂志2006Vol.47No.11P.831-8339(南京)为了探讨仁术健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及机理。研究者190例CAG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8例)给予仁术健胃颗粒口服,对照组(62例)给予胃复春片口作者:
- 胃肠道间质瘤以及其他原发性胃肠肿瘤同步发生
2006年11月08日WorldJGastroenterol.2006Sep7;12(33):5360-213为考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s)以及其他原发性胃肠肿瘤同步发生时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研究者选择了1989年到2005年间由于原发性GISTs在该院治疗的28例患者,回作者:
-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内镜分析
2005年09月23日中国内镜杂志2004vol.10:no.1P.90-9114国内(四川)一项研究探讨了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不同术式对病变的影响。将因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患者按BillrothⅠ式、BillrothⅡ式进行分组,对临床、内镜、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63.64%(Billroth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镜
- 胃代食管术后胸胃穿孔的病因及治疗
2006年06月09日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6Vol.22No.1P.6-811(武汉)为了探讨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后近期胸胃穿孔的病因及治疗措施。研究者对胸胃穿孔和胸食管胃吻合口瘘各16例的发病原因、临床诊断特点和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次开胸术中见16例为吻合口区外之胃壁局限性坏死穿孔或撕裂,其中8例源于胃受挫压或大块结扎后缺血坏死,5例为缝针穿透胃壁全层,3例为胃大小弯角包埋欠妥。全部采
- 血清胃蛋白酶原及骨桥蛋白联合筛查胃癌的应用价值
691-6935(沈阳)为了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骨桥蛋白(OPN)联合检测筛查胃癌的应用价值。研究者选择570例受检者,其中胃癌144例,不典型增生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3例,...作者:
- 胃肠舒对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体外培养的SD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观察胃肠舒对SD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探讨胃肠舒促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SD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应用特异性Ca2+荧光探针Fura-2AM负载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游离Ca2+浓度。结果胃肠舒在25、50、100mg/ml时均可升高胃肠平滑肌游离Ca2+浓度,且随剂量增加而加强。结论胃肠舒
- 消滞胃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伴发胃癌癌前期病变的药理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消滞胃宁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期病变(PLGC)动物模型胃黏膜血流量(GMBF)及其病变逆转治疗作用。观察消滞胃宁的镇痛、抗炎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大鼠CAG及PLGC动物模型中,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大鼠CAG和PLGC的GMBF,同时对各组CAG和PLGC的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镇痛实验采用小鼠冰醋酸扭体法、热板法、恒温水浴甩尾法;抗炎实验使用二甲
- 胃肠病胃痛,兼见胸部有硬块
台乌10g 小茴香10g 广木香10g 荜澄茄10g 郁金15g 陈皮15g 青皮15g 佛手10g 玄胡10g 丹参10g作者:佚名
- 血清胃蛋白酶原及骨桥蛋白联合筛查胃癌的应用价值
2007年04月26日中华肿瘤杂志2006Vol.28No.9P.691-6935(沈阳)为了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骨桥蛋白(OPN)联合检测筛查胃癌的应用价值。研究者选择570例受检者,其中胃癌144例,不典型增生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3例,糜烂、溃疡7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92例,健康者91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受检者血清PGⅠ、PGⅡ、OPN的含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 胃癌前病变、癌和其他胃部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摘要】0.05),认为CEA的组织学检测不能作为判定良、恶性的指标,而是鉴别癌和肉瘤的可靠指标。【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其他胃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自1965年Gold和Freeman[1]发现结肠癌和胎儿结肠黏膜具有一种共同的抗原—癌胚抗原(CEA)之后,相继又在许多腺性器官和癌组织内检测出CEA[2,3]。但文献中对于CEA在胃黏膜、胃的各种癌前病变、胃癌和其他胃部肿瘤内的存在
- 胃炎样胃癌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胃炎;胃肿瘤;色素内镜检查;诊断 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胃癌位居第三位;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胃癌位居首位。胃炎样胃癌是胃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内镜下表现与慢性胃炎相类似。采用单一的胃镜下组织活检方法,针对性不强,常易误诊、漏诊。1996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开展了色素内镜检查,明显提高了胃炎样胃癌的诊断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
- 大胃王挑战饮食极限胃大胃小都对身体无益
据《中国日报》报道,2001年日本人小林尊在12分钟内吃掉了50个热狗,今年他又向12分钟内吃51.5个热狗进军。这一壮举引发出一系列疑问,无数人热衷节食减肥认为胃小了就会瘦下来,而又有像小林尊这样的“大胃王”把自己的胃无限撑大,胃撑得过大或胃缩得过小到底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多大伤害,这恐怕是大多数人所关心的问题。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消化内科的主治医师周斌博士,他认为人体的胃猛然
- 肠内、肠外营养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肠激素及胃动力的影响--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2007年03月13日中华外科杂志2006Vol.44No.11P.728-73212(北京)为了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方式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肠激素及胃动力的影响,探究预测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敏感指标。研究者将41例限期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与肠外营养组(PN组,21例),术后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于术前、术后第1、7天清晨分别测定患者血清胃泌素(GA
- CT与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评价CT与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DC)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例胃癌患者进行DC双对比造影和CT增强扫描,并经胃镜和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肿瘤对胃壁浸润范围及早期胃癌的诊断、肿瘤的定性、黏膜显示、表面轮廓等,DC检查比CT有明显的优势。而对于有无远处转移,CT具有最大的优势。结论DC对胃癌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有一定的漏诊率。CT对远处转移及邻近器官浸润占优势,综合CT、D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