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癣

目录

1 拼音

wán xuǎn

2 英文参考

stubborn dermatitis[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chronic eczem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neurodermatiti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顽癣为病名[1]。见《外科正宗》卷四。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1]。又称牛皮癣。

牛皮癣(cattle-skin lichen neurodermatitis)为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九。在中医文献中,因其好发于颈项部,故称为摄领疮;因其缠绵顽固,故亦称为顽癣。是指常发于颈项、肘部等处,以状如牛皮,顽硬且坚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疾病[2]。因患处皮肤厚而且坚,如牛领之皮,故名[3]。为风、湿、热之邪蕴于肌肤或日久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由风湿热毒蕴郁肌肤所致;或因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与情志失调亦有一定关系[3][4]。本病以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伴剧烈瘙痒为临床特征。好发于青壮年。慢性经过,时轻时重,多在夏季加剧,冬季缓解。

《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摄领疮,如癣之类,生于项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

《外科正宗·顽癣》云:“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硬且坚.抓之如朽木。”

顽癣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4][4]、慢性湿疹[4][4]

4 顽癣的病因病机

顽癣多因风、湿、热、虫四者为患[4]

牛皮癣为风、湿、热之邪蕴于肌肤或日久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由风湿热毒蕴郁肌肤所致;或因营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成;与情志失调亦有一定关系[4][4]

情志内伤、风邪侵袭是牛皮癣发病的诱发因素,营血失和、经脉失疏、气血凝滞则为其病机:

初起多为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或颈项多汗,硬领摩擦等所致;

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

血虚肝旺,情志不遂,郁闷不舒,或紧张劳累,心火上炎,以致气血运行失职,凝滞肌肤,每易成诱发的重要因素,且致病情反复发作。

5 顽癣的症状

牛皮癣好发于项部,其次是肘膝弯、上眼睑及大腿内侧(大多发于颈项处,亦可发生在肘窝、腘窝、上眼睑、会阴、大腿内侧等处[4][4]。病初皮肤瘙痒,局部出现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日久皮损则增厚、干燥、脱屑;阵发性奇痒,入夜及郁闷烦躁时尤甚[4]。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4]

发无定处,初为皮肤发痒,后起淡褐色粟粒样丘疹,表面有落屑,病损逐渐扩大,融合成片,形成肥厚粗糙皮损,形状不一,瘙痒明显,搔之不知疼痛,病程缠绵,经久不愈,反复发作[4]

6 顽癣的诊断

牛皮癣好发于颈部、肘部、骶部及小腿伸侧等处。常呈对称性分布,亦可沿皮神经分布呈线状排列。

皮损初起为有聚集倾向的多角形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略潮红,表面光泽或覆有菲薄的糠皮状鳞屑,以后由于不断地搔抓或摩擦,丘疹逐渐扩大,互相融合成片,继之则局部皮肤增厚,纹理加深,互相交错,表面干燥粗糙,并有少许灰白色鳞屑,而呈苔藓样变,皮肤损害可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片,边界清楚,触之粗糙。由于搔抓,患部及其周围可伴有抓痕、出血点或血痂,其附近也可有新的扁平小丘疹出现。

自觉阵发性奇痒,被衣摩擦与汗渍时更剧,入夜尤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绪波动时,瘙痒也随之加剧。因瘙痒可影响工作和休息,患者常伴有失眠、头昏、烦躁症状。

牛皮癣病程缓慢,常数年不愈,反复发作。

临床上按其发病部位、皮损多少分为泛发型和局限型两种。局限型,皮损仅见于颈项等局部,为少数境界清楚的苔藓样肥厚斑片;泛发型,分布较广泛,好发于头、四肢、肩腰部等处,甚至泛发全身各处,皮损特点与局限型相同。

7 需要与顽癣相鉴别的疾病

7.1 慢性湿疮

慢性湿疮多有皮肤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急性湿疮的发病过程,皮损以肥厚粗糙为主,伴有出疹、水疱、糜烂、渗出,边界欠清,病变多在四肢屈侧。

7.2 皮肤淀粉样变

皮肤淀粉样变多发在背部和小腿伸侧,皮肤为高粱米大小的圆顶丘疹,色紫褐,质较硬,密集成群,角化粗糙。

7.3 白疕

白疕皮损基底呈淡红色,上覆以银白色糠秕状鳞屑,剥去后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

8 顽癣的治疗

顽癣治宜活血疏风,清热祛湿[4]。可内服当归饮子[4]、四物消风散[4]。外用疯油膏[4]、黑豆馏油制剂[4]、土大黄膏(《外科正宗》卷四:硫黄、生矾、川椒、土大黄根)或槿皮酒外搽[4]。亦可选用熏药疗法及梅花针疗法[4]

8.1 辨证治疗

8.1.1 肝郁化火

牛皮癣·肝郁化火证(cattle-skin lichen with pattern of liver depression transforming into fire)是指肝郁化火,外灼肌肤,以皮损色红,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脉弦数为常见症的牛皮癣证候[4]

8.1.1.1 症状

皮损色红,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脉弦数。

8.1.1.2 辨证分析

情志内伤,肝郁气滞;,郁久化火,肝胆火盛,熏蒸肌肤,故见皮损色红;火热内扰则心悸,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胆气循经上溢则口苦;津为火灼则咽干;舌红、脉弦数为肝经化火之象。

8.1.1.3 治法

清肝泻火。

8.1.1.4 方药治疗

龙胆泻肝汤加减。

8.1.2 风湿蕴肤

牛皮癣·风湿蕴肤证(cattle-skin lichen with pattern of wind-dampness amassing in skin)是指风湿蕴肤,以皮损呈淡褐色片状苔藓样斑块,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尤甚,舌苔薄或白腻,脉濡而缓为常见症的牛皮癣证候[4]

8.1.2.1 症状

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尤甚;苔薄白或白腻,脉濡而缓。

8.1.2.2 辨证分析

风湿之邪蕴结于肌肤,经络失疏,局部气血凝滞,肌肤失养,故皮损呈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风盛则痒;扰于阴分则夜间尤甚;苔薄白或白腻、脉濡而缓为风湿蕴肤之象。

8.1.2.3 治法

疏风利湿。

8.1.2.4 方药治疗

消风散加减。

8.1.3 血虚风燥

牛皮癣·血虚风燥证(cattle-skin lichen with pattern of wind-dryness due to blood deficiency)是指血虚风燥,以皮损灰白,肥厚粗糙似牛皮,抓如枯木,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女子月经不调,舌质淡,脉沉细为常见症的牛皮癣证候[4]

8.1.3.1 症状

皮损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伴心悸怔仲,失眠健忘,女子月经不调;舌淡,脉沉细。

8.1.3.2 辨证分析

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皮损灰白,抓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血虚,心神失养,故心悸怔仲,失眠健忘;女子以血为用,血虚经血乏源,故月经不调;舌淡、脉沉细为血虚之象。

8.1.3.3 治法

养血祛风润燥。

8.1.3.4 方药治疗

四物消风饮或当归饮于加减。

8.2 外治法

牛皮癣外治以止痒为原则:

皮损较薄者,外涂2号癣药水、斑蝥醋、百部酊、川槿皮酊等,每天数次。

皮损较厚者,外涂润肤膏、黑油膏、藜芦膏等,每天数次。

8.3 针灸治疗

8.3.1 体针

8.3.1.1 方一

取曲池、风池、天井、血海、三阴交、外关、阿是穴等穴为主[4]。针阿是穴时须从皮损周围沿皮下向病灶基底部横刺数针,针后可加用艾条熏灸20分钟左右[4]。项部皮损者加合谷、列缺;肘弯皮损者加郄门、劳宫;胭窝皮损者加浮郄、殷门;上眼睑皮损者加头维、百会;大腿内侧皮损者加三阴交;属血燥生风者加膈俞、大都;属风湿化热者加阴陵泉、风池;日久难愈者可于耳后静脉放血数滴[4]

8.3.1.2 方二

取穴曲池、血海;备用穴为合谷、三阴交。中强刺激,每天1次,留针15~30分。

8.3.2 皮肤针

8.3.2.1 方一

由外围向中心重叩病变局部并加拔火罐,每日1次[4]

8.3.2.2 方二

苔藓样变明显者,可用梅花针叩击皮损,以少量渗血为度,每天1次。

8.3.3 耳针

取肺、神门、下屏尖、肝、脑等穴,中等刺激,留针1小时[4]。注意治疗期间应避免搽用刺激性物品,避免搔抓及热水烫洗[4]

9 顽癣患者日常保健

1.忌食烟、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禁用手搔抓及热水烫洗。

2.内衣宜穿棉布制品,不宜穿过硬的衣服,以免刺激皮肤。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10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73.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3.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