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青

目录

1 拼音

wàn nián qīng

2 英文参考

Rhodea Roth[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万年青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生在林下潮湿处或草地上。万年青的根、茎、叶和种子均有毒,其毒性成分主要为万年青苷甲、乙、丙、丁,此外还有万年青素。万年青可入药,药用过量可致中毒。

万年青有洋地黄毒苷样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兴奋迷走神经,心率减慢,血压上升,间接引起利尿,又对延髓中枢兴奋,导致呕吐。万年青苷的强心效力比洋地黄苷约强3倍。内含万年青宁,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万年青素对胃肠道平滑肌以及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万年青容易发生蓄积中毒。[1]

4 万年青中毒

万年青可入药,药用过量可致中毒。

万年青有洋地黄毒苷样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兴奋迷走神经,心率减慢,血压上升,间接引起利尿,又对延髓中枢兴奋,导致呕吐。万年青苷的强心效力比洋地黄苷约强3倍。内含万年青宁,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万年青素对胃肠道平滑肌以及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万年青容易发生蓄积中毒。

4.1 临床表现

口服中毒,潜伏期为1h左右,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继之出现心悸、心前区疼痛或胸前区有压迫感,同时多伴有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视觉出现黄绿视。查体发现嗜睡或躁动、心动过缓、过速或不齐、频发期前收缩,重者可出现抽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甚至出现阿一斯综合征。[1]

4.2 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检查有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过缓或不齐,重者可有心肌损害,出现ST段和T波改变。[1]

4.3 诊断

万年青中毒的诊断要点为[1] :

根据患者有服用万年青的病史以及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

4.4 治疗

万年青中毒的治疗要点为[1] :

1.催吐,洗胃,导泻和灌肠,静脉补液并利尿。

2.一般中毒反应均可口服氯化钾,每次1~2g,3/d;尿少、尿闭、高钾血症及心脏传导阻滞者禁用。应用钾盐要定时做心电图、血钾测定,以防高钾血症。

3.对症处理:控制抽搐,腹泻严重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4.吸氧,10%葡萄糖加维生素C静脉点滴,促进毒物排泄。

5.控制心律失常:有异位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可用普鲁卡因胺控制心律。如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时可用阿托品注射或异丙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适用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对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必须掌握适应证和剂量,严密观察血压、心律的改变和恢复。

6.对症治疗。

7.禁忌使用钙剂。

5 《中医大辞典》·万年青

万年青为中药名,出清代陈士铎所著《本草新编》[2]

5.1 别名

竹根七、铁扁担、白河车[2]

5.2 来源及产地

百合科植物万年青Rohdea japonica Roth的根茎。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地区[2]

5.3 性味

苦、微甘,寒,有小毒[2]

5.4 功能主治

强心利尿,清热解毒,止血[2]

1.治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白喉,白喉引起的心肌炎,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疔疮走黄,呕血,咯血,崩漏。内服:煎汤,3~6g(鲜品9~15g);或捣汁服[2]

2.治跌打损伤,蛇咬伤,痈疖肿毒,烧烫伤。鲜品捣敷[2]

5.5 化学成分

本品含强心苷万年青苷A、B、C,还含毕平多苷元的糖苷和少量的洋地黄毒苷元等[2]

5.6 药理作用

有洋地黄样强心作用。其强度比为:万年青苷A>B>C;口服效率较差。有刺激性,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大量则出现期前收缩及完全性传导阻滞。皮下注射可使局部皮肤发红、发炎。万年青苷对血管、胃肠及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万年青可抗蛇毒、抗菌[2]

6 《全国中草药汇编》·万年青

6.1 拼音名

Wàn Nián Qīnɡ

6.2 别名

斩蛇剑、冬不调草、铁扁担、九节连

6.3 来源

为百合科万年青属植物万年青Rohdea japonica (Thunb.)Roth.,以根状茎或全草入药。秋季采挖根状茎,洗净,去须根,鲜用或切片晒干。全草鲜用,四季可采。

6.4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短而肥厚。叶基生,阔带形,厚革质。春夏间在花轴上形成一稠密的穗状花序,花被合生,球状钟形,裂片六枚,不甚明显,肉质,淡黄色或褐色;雄蕊六枚;子房球形,柱头三裂。浆果球形,熟后橘红色。产于我国及日本;我国西南部、中部至东部各地常见栽培。

6.5 性味

苦、甘、寒。有小毒。

6.6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强心利尿。用于防治白喉,白喉引起的心肌炎,咽喉肿痛,狂犬咬伤,细菌性痢疾,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烧烫伤,乳腺炎,痈疖肿毒。

6.7 用法用量

根状茎3~5钱;叶1~2钱,外用适量,捣烂取汁搽患处,或捣烂敷患处。

6.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7 参考资料

  1. ^ [1]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2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