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织细胞肉瘤何杰金病

目录

1 概述

骨淋巴瘤是指侵及骨组织的恶性淋巴瘤,该病由Oberling于1928年首次报道,1933年Parker和Jackson证实了此病的存在。骨淋巴瘤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bone)系指原发于骨内的淋巴瘤,要严格区分骨淋巴瘤是原发还是继发是很困难的。有学者建议采用Ann Aber的淋巴瘤分期法。根据该分期法,单一骨的淋巴瘤并未见到其他淋巴结病变Ⅰ期;同时合并横膈一侧淋巴结病变为Ⅱ期;同时伴有横膈两侧淋巴结病变为Ⅲ期。弥漫性累及骨及其他结外器官或组织,同时有或无淋巴结病变为Ⅳ期。淋巴瘤Ⅳ期常常伴有骨组织侵犯,此种骨侵犯则为典型的继发性骨淋巴瘤。有学者认为原发性骨淋巴瘤应是Ⅰ期,且半年内未见其他淋巴结病变的病例。

传统的淋巴瘤概念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non-hodgkin’s lymphoma)原发性骨淋巴瘤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因此也有人将原发性骨淋巴瘤称为骨的非霍奇金病。而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到Ⅳ期均可侵犯骨组织。近年来关于艾滋病引起骨淋巴瘤的报道增多,但大多数为全身淋巴瘤扩散所致,预后相对较差。

2 疾病名称

骨恶性淋巴瘤

3 英文名称

malignant lymphoma of bone

4 别名

网织细胞肉瘤何杰金病

5 分类

肿瘤科 > 骨肿瘤 > 恶性骨肿瘤 > 骨髓肿瘤

6 ICD号

C41.9

7 流行病学

原发性骨淋巴瘤发病率较低,据国外大宗肿瘤资料统计,占全部恶性骨肿瘤的3%~7%,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5%左右。国内资料统计原发性骨淋巴瘤占全部恶性骨肿瘤的2%~8%,与国外大致相同。其发病年龄多见于20~40岁,10岁以下较少见。男性发病稍高,男女之比为1.6∶1。

8 骨恶性淋巴瘤的病因

骨恶性淋巴瘤病因不详。

9 发病机制

肿瘤切面为灰白色,呈颗粒状,质软,如淋巴结,常侵入软组织与肌肉。

镜下相对均质,含大量圆形细胞(即网织细胞)、淋巴细胞及淋巴母细胞,并被网织纤维分成小叶状,特殊染色可显示网织纤维的网状结构。网织细胞核相对较大,但空虚呈囊泡状,核膜内陷有皱褶;胞质丰富红染,边界清晰;可见有丝分裂。有时可见Sternberg细胞(即镜像细胞)。起源于软组织的恶性淋巴瘤常可分出较多亚类,原发于骨的多属混合型或不能分出。

淋巴细胞较多时有可能误诊为骨髓炎,也可能与组织细胞增生症混淆,但后者缺乏恶性表现。

10 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骨淋巴瘤可以单发,也可以同时多骨侵犯。最常见的部位是下颌骨,以下依次为股骨、骨盆骨、脊柱、胫骨、肱骨等。

病人起病较缓,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早期较轻微,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加重。形成软组织包块后有肿胀,局部可摸到软组织包块。皮温高,压痛明显等恶性肿瘤的一般特点。由于早期症状较轻,有些病人发生病理性骨折时才就诊。部分病人有较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无力、消瘦,短时间内出现较明显的体重降低等,根据淋巴瘤的分期法,无全身症状为A组,反之为B组。

11 骨恶性淋巴瘤的并发症

骨恶性淋巴瘤常并发病理性骨折及神经、脊髓损伤的表现。

12 实验室检查

部分骨恶性淋巴瘤病人可有贫血,血沉增快,大多数病人血碱性磷酸酶增高。

13 辅助检查

13.1 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上可见广泛的溶骨性破坏,呈虫蚀状或斑点状透亮区,可伴有硬化,边界不清,逐渐消失在正常骨中,皮质穿破后可见软组织肿物影。

病理性骨折在骨淋巴瘤较常见,有时系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长骨的病理性骨折及椎体压缩性骨折。

13.2 放射性核素扫描

像其他骨肿瘤一样,放射性核素99Tc扫描对诊断病变部位是一种较敏感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比X线片早3个月发现病变。缺点是假阳性率较高,且不能定性。近年来有人用67Ca做骨扫描,此种骨扫描对骨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13.3 CT及MRI

CT及MRI用于淋巴瘤的诊断可以较好的显示肿瘤包块大小、范围及骨破坏的情况。MRI显示淋巴瘤通常可看见匀质的瘤体,也可看到结节形成。对于有条件的病人,应考虑行腹部、胸部的CT或MRI检查,这对淋巴瘤的分期有较大意义。

14 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必须通过组织学检查才能诊断,并要与Ewing肉瘤区分。认真寻找其他病灶和进行骨髓穿刺,并行特殊的血涂片检查以除外白血病,必要时进行淋巴造影与其他部位的CT检查以除外淋巴系统起源者。

15 骨恶性淋巴瘤的治疗

骨淋巴瘤对放疗较敏感,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通常剂量为35~45Gy,范围包括肿瘤周围4~5cm边界,如有淋巴结肿大,可同时做放疗。自20世纪50年代后,化疗引入淋巴瘤的治疗,目前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等。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放疗与化疗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关于外科的治疗,由于淋巴瘤对放疗、化疗均敏感,因此,多数学者对骨淋巴瘤不主张外科治疗,特别是四肢长骨、髂骨等。许多人认为长骨溶骨性病损通过放疗后可逐渐发生硬化。也有人报道采用截肢及其他方法联合治疗骨淋巴瘤取得较好的效果。对脊柱淋巴瘤合并截瘫,可以行手术减压辅助局部放疗。

16 预后

原发性骨淋巴瘤预后较好,据Mayo clinic and Mayo Foundation的统计,原发单骨淋巴瘤经过放疗、化疗联合治疗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和53%;而多骨侵犯的病人治疗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42%和35%;骨损害同时合并淋巴结或软组织侵犯的病人5年、10年生存率只有22%和15%,骨淋巴瘤治疗后5年内死亡人数较多,而5年后病死率大大减少,其生存曲线5年内下降较明显,以后则较平坦,变化不大,这一点与其他骨的恶性肿瘤相似。其他医院报道的结果大致如此。决定其预后的因素较多。一般认为组织学类型是最主要的因素,但由于淋巴瘤组织类型多,且骨淋巴瘤发病率低因此尚未见到这方面的统计学资料。

17 相关药品

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