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王履
摘要:王履(1332~?)为元末明初医家,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山人,昆山(今江苏昆山)人。通诗文画艺,曾学医于朱震亨。洪武四年(1371)任秦府良医正。著述较多,有《标题原病式》、《百病钩玄》、《医韵统》等,但留传行世的仅有《医经溯洄集》一书。此书不少论述表现出他所主张的“读者当活法,勿拘执”的进步治学思想,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书的古典医理以及宋以后著名医家的论点,有不少独到的阐述和发挥。尤其在论述伤寒和温病的区别上,具有独创见解。如提出“感天气恶毒异气”的病因观点,肯定了温病的临证特点。在医理上,重视心肾和“真阴真阳”之论,继承并发挥了朱震亨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吸收了刘完素的治病以泻火为主的思想,提出治疗温病当以除热为主,奠定了温病治疗中的清热养阴法则,对其后温病学家,如叶天士等很有影响。他所重视并论述的“真阴真阳”之说,对明代医家所论的“命门”说,亦有一定影响。他如主张对疾病从临床症状来分析,反对侈谈运气等等,都有一定意义。王履为元明间医学家兼画家(1332-1391年)。喜爱医学,后拜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为师。临证讲究遵循《内经》及《伤寒》之原则,然又能活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15/9/29 16:35:02 654字 ]
相关词条:
- 王履
拼音:wánglǚ英文:王履(1332~?)为元末明初医家,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山人,昆山(今江苏昆山)人。通诗文画艺,曾学医于朱震亨。洪武四年(1371)任秦府良医正。著述较多,有《标题原病式》、《百病钩玄》、《医韵统》等,但留传行世的仅有《医经溯洄集》一书。此书不少论述表现出他所主张的“读者当活法,勿拘执”的进步治学思想,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书的古典医理以及宋以后著名医家的论...
- 许谌
拼音:xǔchén许谌明代医生。字元孚,号娄愚,娄东(今属江苏)人。于医术颇有精深研究,且曾以名医王履为师,深得其传,名噪一时。...
- 程德斋
拼音:chéngdézhāi程德斋元代医家。泰定(1324-1328年)年间整理《伤寒论》治法,撰成《伤寒钤法》(或云与马宗素同撰》。然拘于按日时受病立法,受到王履、万全、徐春甫等人的抨击,指出其偏。...
- 王安道
拼音:wángāndào英文:王安道即王履。王履(1332~?)为元末明初医家,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山人,昆山(今江苏昆山)人。通诗文画艺,曾学医于朱震亨。洪武四年(1371)任秦府良医正。著述较多,有《标题原病式》、《百病钩玄》、《医韵统》等,但留传行世的仅有《医经溯洄集》一书。此书不少论述表现出他所主张的“读者当活法,勿拘执”的进步治学思想,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书的古典医理以...
- 王畸叟
拼音:wángjīsǒu英文:王畸叟即王履。王履(1332~?)为元末明初医家,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山人,昆山(今江苏昆山)人。通诗文画艺,曾学医于朱震亨。洪武四年(1371)任秦府良医正。著述较多,有《标题原病式》、《百病钩玄》、《医韵统》等,但留传行世的仅有《医经溯洄集》一书。此书不少论述表现出他所主张的“读者当活法,勿拘执”的进步治学思想,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书的古典医理以...
- 王云泉
拼音:wángyúnquán英文:王云泉为王文谟的父亲。王文谟(16世纪)为明代医家,江西人。世医出身,编有《医学钩玄》(佚),又编有《碎金方》,是以祖父(王杏林)所藏的秘方、父亲(王云泉)的经验方和本人用过的有效方剂,以及民间验方汇集而成。...
- 李濂
尝中进士而授沔阳知州,后迁宁波同知、山西佥事,后罢归。有文才,罢归后更努力于学,居里中四十余年,益留心著述。尝收集历代医家事迹,著《医史》十卷,其前五卷系录自《左传》、《史记》以迄于金元之李杲,共收医家五十五人之医疗事迹。又为张机、王熙、王冰、王履、戴元礼、葛应雷等医家补写传记。另有诸家文集起自张扩至张养正共十人,亦加收入,共录医家七十一人。此乃我国最早医史人物传记之专著。此书现有注释排印本出版。...
- 张卿子伤寒论
拼音:《zhāngqīngzǐshānghánlùn》《张卿子伤寒论》伤寒著作。七卷。明末张卿子参订。张氏推崇成无己,认为成氏《注解伤寒论》“引经析义,尤称详洽,虽牴牾附会,间或时有,然诸家莫能胜之”(见凡例)。遂据此本旁采朱肱、许叔衡、庞安时、王履、王肯堂等诸家学说之精华。以补充发明。此书最早有明刊本,几种清刻本。近代有《中国医学大成》本,并于1949年后重印出版。...
- 医经溯洄集
拼音:《yījīngsùhuíjí》《医经溯洄集》医论著作,一卷。元·王履撰于1368年。全书共23篇,寓有对医学探本溯源之义,故名《医经溯洄集》。内容主要有研究《内经》、《伤寒论》等医著心得,对于温病与伤寒的辨析和对李东垣学说的探讨等。他根据《内经》“亢则害,承乃制”的观点,阐发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论述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功能系统的相互制约协调和统一,在人体生理、病理中所起的作用。并以这一原...
- 伤寒微旨论
证共十五篇,论述辨脉,汗、下、温中等治疗大法,用药和某些病证的证治,并附方论、治案。所用方剂不限于《伤寒论》方,多为自拟方。所设汗、下、温中诸法均依立春后至清明前;清明后至芒种前;芒种后至立秋前三个不同阶段而定。韩氏在阐发《伤寒论》的学术经验方面,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与发展,论著颇为后世所重视。但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中批评韩氏“将温暑作伤寒立论”,应予注意。现存清末刻本及石印本,《四库全书》本等。...
- 王瓜子
拼音:wángguāzǐ英文:Japanesesnakegourdseed;《中医大辞典》·王瓜子:王瓜子为中药名,出自《药性论》。别名:赤雹子、马雹儿子、土瓜仁来源:葫芦科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cucumeroides(Ser.)Maxim.的种子。性味归经:酸、苦,平。入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凉血。治肺痿吐血,黄疸,痢疾,肠风下血。用法用量:煎服:3~9g。化学成分...
- 王德明
拼音:wángdémíng英文:王德明,1943年生,江苏高邮人,医学硕士,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众中医药》杂志编委。单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邮码:210028)最擅长治疗的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对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肝病尤有体会。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发表医学论文30篇,担任《老年病中医内科治疗》一书副主编。作为课题...
- 王乐亭
拼音:wánglètíng英文:王乐亭为现代针灸家。河北香河人。针灸名医陈肃卿的弟子。临床上对中风、外伤性截瘫、脾胃疾病有一定研究。曾任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等职。...
- 王元素
拼音:wángyuánsù英文:王元素即王丹。王丹为宋代医生,字元素。精医术,治病效果较好。重视辨证论治,主张“治风先治脾,治痰先治气。”...
- 王文洁
拼音:wángwénjié英文:王文洁(16世纪)为明代医家,字冰鉴,号无为子,江西人。研究脉学,搜集编选有《太素张神仙脉诀玄微纲领统宗》、《王氏秘传叔和图注释义脉诀评林》、《合并脉诀难经太素评林》等书。推崇古代脉法,尤其泥于太素脉,企图把所谓能预知人的寿夭富贵、贫贱祸福的太素脉与古典脉理相并列。精研脉学,对太素脉尤感兴趣,能以脉制人之生死、富贵、祸福。著有《图注八十一难经评林捷径统宗》、《图注...
- 王方庆
拼音:wángfāngqìng英文:王方庆(?~702)为唐官吏,名琳。其先自丹阳(治今江苏南京)迁雍州咸阳(今属陕西)。武则天时为广州都督、太子侍读等。博学多文,笃好经方,精于药性。著述甚富,医药著作有《新本草》41卷、《药性要诀》5卷、《袖中备急方》3卷、《岭南急要方》2卷、《针灸服药禁忌》5卷、《随身左右百发百中备急方》10卷,均佚。王方庆名琳,以字行,其祖籍为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徙居雍...
- 王忠诚
拼音:wángzhōngchéng王忠诚,中国工程院院士,1925年出生于山东烟台。1950年6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医科大学),党员。王忠诚院士,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世界卫生组织(WHO)神经外科专家咨询团委员,国际脑研究协会成员,美国、日本神经外科学会名誉会员。王忠诚院士在神经外科诊断、治疗、科研、教学...
- 王惠源
拼音:wánghuìyuán英文:王惠源即王宏翰。王宏翰(?~1700?)为清代医家,字惠源,号浩然子。江苏华亭(先世本河汾人,后卜居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曾迁居吴县。博通儒理、天文等。受明末西方天主教教士传人之西方性理学(主要是生理学)的影响,试图将“格物致知”等儒家思想与西方医学相融合,是我国接受西方医学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著述很多,多数已佚,1688年撰《医学原始》(存),其他如《古今医...
- 王君迪
拼音:wángjūndí英文:王君迪为宋元间医生,字君中。由江南迁仪真(今江苏仪征)。以医著名。所述《古今方论》,分脉象为24种,参之以外候偏邪,叙述详悉。...
- 王中立
拼音:wángzhōnglì英文:王中立为明代医家。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精婴儿方脉,求治者若市。孙以勤,为安吉(今属浙江)训导。曾孙元吉,为德清(今属浙江)训导,应召入觐,留太医院。其后裔钟世、王銮等均有医名。...
- 王国瑞
拼音:wángguóruì英文:王国瑞为元末针灸家,字瑞庵。婺源兰溪(今属浙江)人。名医王开之子,承父业,精针灸,屡游三吴,医名大振。与父合注窦汉卿《铜人针灸密语》。又撰有《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1卷。书中首载《一百二十穴玉龙歌》、飞腾八法等内容。记述经验取穴效方,并编为歌括。文浅义明,对针灸发展有贡献。子、孙承其业。...
- 王安仁
拼音:wángānrén英文:王安仁为元代医家,曾任太医院副使。中统二年(1261),朝廷命大名等路之抚使岁给王氏等衣粮,赐田以为永业。同年五月,得朝廷所授金牌,往诸路设立医学,制定教学及考核等制度。...
- 王文选
拼音:wángwénxuǎn英文:王文选即王锡錱。王锡錱为清代医家,字文选,又字亚拙,号席珍子,又号亚拙山人。万邑(四川万县)人。撰有《医学切要全集》(1847年刊行)、《存存汇集医学易读》(1849)。...
- 王学权
拼音:wángxuéquán英文:王学权为清代医家,字秉衡,浙江钱塘人。1728-1810年。晚号“水北老人”。徙居浙江盐官,后又迁至杭州。盐官家族出身,为王孟英的曾祖,长于医术。以医名,颇有个人独到见解,其思想对其曾孙王孟英后来于温病学之创见颇有影响。其时适值西学东渐,王氏亦受其影响。著有《重庆堂随笔》(1808),采集不少名言,并记述自己的医术心得体会,对伤寒的证治、本草药性、脉诊等皆有一定...
- 王国祥
拼音:wángguóxiáng英文:王国祥(1748~1812年),清代医家。字永嘉,盐官(今浙江海宁)人。世医出身,医术高明,有自己独特见解。其子王升尝著《重庆堂随笔》,未竟而殁。王国祥为之增辑注疏,对于温病之暑湿、暑热,皆有所立论。排斥温补法,认为张子和攻邪法始能中病,亦颇有见地,惜未能完成全书而卒。其孙王孟英为清代温病名家。父:王学权子:王升孙:王士雄(王孟英)《重庆堂随笔》([清]王国祥...
- 王怀隐
拼音:wánghuáiyǐn英文:王怀隐为宋代医家。宋州睢阳(今属河南商丘南)人。初为道士,精通医药。太平兴国初年诏还俗,为尚药奉御,后升任翰林医官使。太平兴国三年(978),宋政府组织编修方书,命王怀隐与副使王祜、郑奇、医官陈昭遇等,广泛收集历代名方及家传验方,主要以隋代《诸病源候总论》为依据,加以分类,附以方药。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主纂官修《太平圣惠方》,成书百卷,太宗作序,刊行各...
- 王士雄
拼音:wángshìxióng英文:WangShixiong王士雄(1808~1866?),清末医学家。字孟英,号梦隐(一作梦影),又号潜斋、半痴山人、随息居士、睡乡散人、华胥小隐。浙江钱塘人,曾迁居杭州、上海。出身世代医家,曾祖王学权精于医学,祖王国祥、父王升均为良医。少年时家贫,当过盐行会计,边钻研医学。对温病的证治和理论有独到见解,为我国近代较有影响的温病学家之一,对霍乱的辨证论治积累了丰...
- 王琦
拼音:wángqí英文:王琦(1696-1774年):王琦为清代文人兼医生。字载韩,号绎庵,又号琢崖,晚年自称胥山老人。长于诗文,兼通医学。在医学方面,辑有《医林指月》(丛书名。共收集12种医书,刊于1767年,并校注《慎斋遗书》刊于1949年)。王琦为清代医家(1696-1774年)。字载韩,号琢崖,緈庵,晚号胥山老人。穷搜博采,费时七年(1764-1777年)刻成《医林指月》,现行本中计有十...
- 王文鼎
拼音:wángwéndǐng英文:概述:王文鼎为现代中医学家(1894-1979年)。四川江津县人。少时因家贫,只能勉力就读。后随颜闻修学医,并在汉口悬壶行医。擅长内科,建国前积极支持革命活动,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建国后调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工作。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从全国各地调入一部分著名老中医参加工作,王氏即来京参加工作。于临床方面,王氏注重调整阴阳,维护正气,以防御疾病,并强调临床需...
- 王惟一
拼音:wángwéiyī英文:王惟一(约987~1067)为宋代著名针灸学家,又名王惟德。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他对古医书有关针灸的记载和针灸图详加考订,将历代医家对针灸穴位反复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于1026年(天圣四年)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1029年由政府颁行各州,并刻文于碑,供入学习传播。同年,他又设计并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铜人的躯体、脏腑可以分合,体表刻有...
- 王叔和
拼音:wángshūhé英文:WangShuhe王叔和(公元3世纪)为西晋著名医学家,名熙,高平(今山西高平,一说山东济宁)人。曾任太医令,对脉学有较深刻的研究,集录其前代文献中有关脉学的内容结合个人的体会,编成《脉经》10卷,列述24种脉象的意义,使古代脉学系统化。并重视针灸治疗,首次较系统地记述了脏腑俞、募穴的名称、位置和应用。他还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加以整理,对于保存古代医学文献、促进医...
- 王光佑
拼音:wángguāngyòu王光佑宋代医生(约16世纪)。生平及里籍欠详,于太平兴国间(976-983年)任太医,时值诏修本草,光佑与刘翰等共商纂修事宜,广集方书,于宋代本草著作之著成有一定贡献。...
- 王好古
拼音:wánghǎogǔ英文:WangHaogu王好古(1200?~?)为元代著名医学家,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属河北赵县)人。通经史,好医方,曾跟随金代名医李东垣学习,精通医学。为赵州医学教授,兼提举管内医学。平生著述很多,有《阴证略例》、《汤液本草》、《此事难知》、《医垒元戎》、《仲景详辨》、《活人节要歌括》、《斑疹论》、《伤寒辨惑论》等书。在针灸方面,除发挥经络学说外,注重原穴的临床应用...
- 王敬义
拼音:wángjìngyì英文:王敬义即王协中。王协中为清代医家,字敬义。一作王敬文,字协中。上海市上海县人。从同邑名医刘梦金游,尽得其传。其妙悟医理,医术高明,时人称“神医”。精于温疫、伤寒等传染病,撰有《疫疠溯源》一书(1761)。今有刻本。另有《女科选粹》及《斑疹论》各一卷,未见刊行。...
- 王叔和脉诀
拼音:wángshūhémàijué英文:《王叔和脉诀》为脉学著作,一卷。旧题晋·王叔和撰。但一般认为是六朝·高阳生托名王叔和的作品。本书特点在于以较通俗的歌诀形式阐述脉理,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书中不少内容是根据王叔和《脉经》重新编撰的。详细论述二十四脉,并立七表(浮、芤、滑、实、弦、紧、洪)、八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之名目。由于易于讲习,...
- 王铨
拼音:wángquán王铨清代医家(1831-1877年)。字子衡,又字松舫。新城(今属河北)人。于诗学及训诂学素有研究。其医著有《医药家枨》六卷,论述脉诊、病因、妇科、本草等,系门径医书;另一著作《医瑶》,已佚。...
- 王肯堂
拼音:wángkěntáng英文:WangKentang王肯堂(1549~1613)为明代医学家,字宇泰,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金坛(今江苏金坛)人。于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授予翰林院检讨,以博学多闻而名扬馆阁。曾任翰林院检讨等官职,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降职,后来称病还乡,罢官后,在家乡研究医学,并为人治病,以医术闻名。他博鉴医书,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长期搜集材料,经十一年编成《证治准绳...
- 王拳
拼音:wángquán英文:王拳(15世纪初)为明代民间著名医生。大河(今江苏淮安)人。精于外科,子孙共六代都是外科医生,当时称为“大河外科”。并有《大河外科》一书传世。现有日本刊本行世,国内未见。...
- 王绩
拼音:wángjì王绩唐代医生。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人。其兄王通亦是当时名医,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医药以济人。...
- 王衮
拼音:wánggǔn英文:王衮为(11世纪)北宋医家,太原(今属山西)人。因父遭庸医所误,竟至不起,母亦多病,遂究心医学,广搜验方。曾任滑台(今河南滑县)官吏,后潜心医学,留意方书,搜辑医方7000余首,从中选辑了500余方,于1047年(庆历七年)刊行于世,书名《博济方》,在当时个人撰辑的方书中有较大的影响。王衮于二十余年间得方七千余首,择其验者加以精选,得五百余方,辑成《王氏博济方》,原书已...
- 王克明
拼音:wángkèmíng英文:王克明为南宋医家(11-12世纪)(1069~1135)。字彦昭,祖籍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后迁居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自幼体弱多病,读《难经》、《黄帝内经素问》,专心研究医学,以医术闻名江浙一带,尤擅长针灸。治疗风痿、气秘腹胀、风噤不语等,每多良效。据《宋史》载:有人病风痿,十年不起,克明施针而步履如初。应试中选,后使金,屡任医官,曾救治军中大疫,活数万人。...
- 王与
拼音:wángyǔ王与元代法医学家(1260-1346年)。字与之,号正庵。永嘉(今属浙江)人。少学诗书,于古代律法颇多研究,尤注重与医学有关之律令。历任县吏、中书省官员,他根据提控刑事诉讼案牍,集而为《无冤录》一书,其书为我国法医学上代表作之一,对古代朝鲜与日本的检验学科发展影响颇大,并最先考证“滴骨验亲法”的历史。...
- 王利贞
拼音:wánglìzhēn英文:王利贞为金代医生。生平履贯欠详。曾任太医判官。承安五年(1200),奉诏与时德元同往西夏,为李纯祜母疗风疾,赐以御药。...
- 王景韩
拼音:wángjǐnghán英文:王景韩为明代医家,字逊邈,福建宁化人。生平未详。著《神验医宗舌镜》3卷,此书除论舌应脏腑经脉、舌诊分部大法、怪舌、死舌、妊娠舌、小儿舌、真假舌以外,又按舌质、苔色分别叙述舌象100余种,辨析颇为详明。于诊察病情有所研究,著成《神验医宗舌镜》二卷,又作《舌镜》,有刻本及抄本刊行。...
- 王璆
拼音:wángqiú[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英文:王璆(qiú球)为南宋医家,字孟玉,号是斋,山阴(今属浙江绍兴)人。曾为淮南幕官,1196年(庆元二年)辑成《是斋百一选方》20卷。公余之暇留心医药,撰有《是斋百一选方》二十卷刊行于世,今有抄本。...
- 王瑞伯
拼音:wángruìbó英文:王瑞伯为清代骨伤科医生、拳术家。原籍浙江鄞县。在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以拳术闻名,精于骨伤科。集平时治伤损经验良法而成《秘授伤科集验良方》1卷,并附验方。另辑有《接骨秘方》一书。尝汇集其平日治伤经验而成《秘授伤科集验良方》一书,另有《接骨秘书》,前书未见传世,后书有抄本。...
- 王銮
拼音:wángluán王銮明代医家。字文融,号容湖,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世医出身,得其家传,擅长儿科。所著之《幼科类萃》二十八卷,皆系撷取历代诸家说要,由受胎起直至小儿之视脉观色,都有涉及,其中亦有个人一得之见。...
- 王象晋
拼音:wángxiàngjìn王象晋明代文人,旁通医学。字荩臣,又字三晋,号康宁,桓台(今属山东)人,王氏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后官至浙江右布政使。平时留心医药,常收集所见之各种验方,日久成帙。间或以之授人,用之多验,久之遂通医药,对药物性能颇有了解,论男女气血之异而分别重用川芎或熟地。医著有《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保世药石》及《卫生铃铎》,后二种已佚。其著作《群芳谱》一书中,对药性的种植、修治...
- 王渊
拼音:wángyuān英文:王渊为宋代医家。字季浩,庐陵(今属江西)人。其父王朝弼(13世纪)宋代学者,兼通医术。字良叔。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常收集秘方,撰有《金匮歌》一书。...
- 王宗显
拼音:wángzōngxiǎn王宗显明代医家。自号怀隐道者,其生平里贯欠详。据载著有《医方捷径》,又名《医方捷径指南全书》,其中主要为药性、功用及救急方剂等。现有多种刊本。...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