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external hemorrhoid[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ternal hemorrhoids[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external piles[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 概述
外痔(external hemorrhoid[1])为病名[2]。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是指生于肛管齿线以下,以肛门异物感或肿痛为主要表现的痔[3]。包括结缔组织性外痔(鸡冠痔、珊瑚痔)、静脉曲张性外痔(气痔)和血栓性外痔(葡萄痔)等。其临床特点是肛门坠胀、疼痛、异物感。
6 外痔的分类
外痔分为血栓性外痔、赘皮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及炎性外痔四种。
6.1 静脉曲张性外痔(气痔)
静脉曲张性外痔是指痔外静脉丛发生瘀血扩大曲张、成团状而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肿物。
静脉曲张性外痔齿线下肛管静脉曲张,触之柔软,色紫暗,肿物呈椭圆形,当腹压增大时,肿物可稍增大变硬,局部按摩时肿物可变小柔软。
6.1.1 静脉曲张性外痔的病因病机
静脉曲张性外痔多因Ⅱ、Ⅲ期内痔反复脱出,或经产、负重远行,以致筋脉横解、气血瘀滞而成。
6.1.2 静脉曲张性外痔的诊断
发生于齿线以下的肛管,局部有椭圆形或长形肿物,触之柔软,在排便或负重远行时肿物增大,并呈紫暗色,按之较硬,平时有异物感,染毒时可肿大疼痛。
6.1.3 需要与静脉曲张性外痔相鉴别的疾病
6.1.3.1 血栓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大多生于肛门的左右两侧,突然肿起,疼痛剧烈,形如葡萄,颜色青紫,按之较硬(2—3天后)。
6.1.3.2 结缔组织性外痔
结缔组织性外痔皮赘逐渐增大,按之柔软,排便或负重远行时皮办无明显变化。
6.2 血栓性外痔(葡萄痔)
血栓性外痔是由痔外静脉破裂,血溢脉外,瘀于皮下,凝结成块所致。其特点是肛门边缘突然剧烈疼痛,并有暗紫色肿块。血栓性外痔多发生于肛门左右两侧,先有静脉曲张性外痔,突然肿起,形如葡萄,初起暗红,渐变青紫,按之较硬,光滑,疼痛剧烈。
6.2.1 血栓性外痔的病因病机
内有血热,或本有静脉外痔,加之便时努挣,或负重远行,以致肛门痔外静脉破裂,血溢脉外,瘀于皮下,凝结成块。
6.2.2 血栓性外痔的诊断
好发于夏季,多发生在肛缘截石位3、9点处,起病时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肛缘皮下可见紫暗圆形肿块,触痛明显,分界清楚,待3—5天后疼痛缓解,有时小血块可自行吸收。
6.2.3 需要与血栓性外痔相鉴别的疾病
内痔嵌顿,齿线上内痔脱出嵌顿,肿块较大,甚至绕肛周3—5颗,疼痛逐渐加重,久则糜烂坏死,渗流滋水,坐卧不宁。
6.3 结缔组织性外痔(鸡冠痔、珊瑚痔)
8 外痔的治疗
8.1 内治法
外痔一般不需内治,当外痔染毒肿痛时,可用清热利湿之法,方用止痛如神汤或五神汤加减。
8.1.1 气滞血瘀
外痔·气滞血瘀证(external hemorrhoid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肛缘肿物突起,排便时可增大,有胀痛或坠痛,可有异物感,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舌质紫暗,舌苔淡黄,脉弦涩为常见症的外痔证候。
8.1.2 湿热下注
外痔·湿热下注证(external hemorrhoid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diffusing downward)是指湿热下注,以肛缘肿物隆起,灼热疼痛或有滋水,便干或溏,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外痔证候。
8.1.3 脾虚气陷
外痔·脾虚气陷证(external hemorrhoid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qi sinking),脾虚气陷,以肛缘肿物隆起,肛门坠胀,似有便意,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外痔证候。
8.2 外治法
外痔的以外治为主,可选用熏洗、针灸、结扎、挑痔、手术等。如红肿疼痛,尚可配合内服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之药。
8.3 其他疗法
外痔较大、经常肿痛时可手术切除。具体方法是局麻下作放射状梭形切口切除外痔,注意尽量保护肛管皮肤。
8.4 静脉曲张性外痔(气痔)的治疗
8.4.1 辨证治疗
8.4.1.1 湿热下注
外痔·湿热下注证(external hemorrhoid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diffusing downward)是指湿热下注,以肛缘肿物隆起,灼热疼痛或有滋水,便干或溏,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外痔证候。
8.4.1.1.1 症状
肛缘肿物隆起,肿胀疼痛,甚则渗流滋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8.4.1.1.2 辨证分析
负重远行,大便努挣,经脉横解,气血瘀滞,则肿物隆起;感染湿热毒邪,气血瘀滞加重,则肿胀疼痛;湿热为患则渗流滋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显热内侵之象。
8.4.1.1.3 治法
8.4.1.1.4 方药治疗
8.4.2 外治法
8.4.3 其他疗法
8.4.3.1 适应证
8.4.3.2 操作方法
取截石位或侧卧位,19Lo新洁尔灭肛门消毒,局麻或腰俞麻醉,用组织钳提起外痔顶部,以剪刀环绕外痔四周作一放射状梭形切口,再分离皮下曲张的静脉丛,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一并切除。术后用凡士林纱条或消痔膏或黄连膏油纱条压迫创面。每天用芒硝溶液坐浴,创面外敷消痔膏,直至痊愈。
8.5 血栓性外痔(葡萄痔)的治疗
8.5.1 辨证治疗
8.5.1.1 血热瘀阻
外痔·气滞血瘀证(external hemorrhoid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肛缘肿物突起,排便时可增大,有胀痛或坠痛,可有异物感,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舌质紫暗,舌苔淡黄,脉弦涩为常见症的外痔证候。
8.5.1.1.1 症状
肛缘肿物突起,疼痛剧烈,肛缘圆形紫暗肿块,质地较硬,触痛明显;口干欲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
8.5.1.1.2 辨证分析
血分有热,加之便时努挣或负重远行,气血瘀滞,血热妄行,脉络破裂,血溢脉外,瘀于皮下则见肛缘肿物,颜色紫暗;血分有热,则口干欲饮;血热内燥,则大便秘结;舌红、苔黄主热,脉弦主痛。
8.5.1.1.3 治法
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8.5.1.1.4 方药治疗
凉血地黄汤加减。
8.5.2 外治法
8.5.3 其他疗法
8.5.3.1 适应证
8.5.3.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肛门常规消毒,局麻后,在肿块中央作一放射状切口,用止血钳分离出血块,修剪多余皮办,再用黄连膏油纱条压迫伤口,每天换药一次,直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