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障

目录

1 拼音

wài zhàng

2 英文参考

external oculopathy[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external oculopath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xternal ophthalmopath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外障(external ophthalmopathy)为病证名[1]。出《秘传眼科龙木论》。指发生在眼睑、两眦、白睛、黑睛等部位眼病的统称[2][2]

眼病分内、外障,是古代眼科应用较多的一种眼病分类方法。《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的具体解释是:“障,遮蔽也。内障者,从内而蔽也;外障者,从外而遮也。”《秘传眼科龙木论》所记载的常见眼病七十二症,就是按外障、内障分述的。其中发生于胞睑、两眦、白睛与黑睛的睑生风粟、胬肉攀睛、暴风客热、花翳白陷之类外眼病统属外障,而发生于瞳神的圆翳、绿风与高风雀目之类内眼病则归属内障。可见内障是指内眼疾病,外障则泛指所有外眼疾病。

4 外障的病因病机

外障多因六淫外侵,或内有郁热、痰火、积滞以及外伤等引起[2]。此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脾气虚弱,亦能致病[2]

5 外障的症状

外障自觉症状多较突出,或痒涩不舒,或掀热疼痛,或羞明怕热,或视物模糊,或胞重难睁等。客观症状也明显易见,如红赤肿胀、潮湿糜烂;、生眵流泪、溃脓结痂,以及赤脉胬肉、星点翳膜、胞睑下垂等。

患眼可见红赤、肿胀、糜烂、流泪、眵多,亦或发生翳膜、胬肉[2]

目痛为眼科常见症状,内外障皆可有之。

红肿为外障眼病的常见症状,其部位多在胞睑和白睛。胞睑红肿如桃,灼热疼痛,或兼硬结、脓头而拒按者,多属脾胃热毒蕴积,或兼血分瘀热;胞睑肿胀骤起,微赤多泪者,多为外感风邪;胞睑虚肿如球,皮色光亮,不伴赤痛者,多属脾肾阳虚,水气上泛;胞睑赤肿糜烂,多为湿热熏蒸;胞睑青紫肿胀,为气血瘀滞。暴发白睛微赤,泪液清稀,多为外感风寒;白睛红赤,多泪或眵泪并作,多为外感风热;白睛红赤如火,为肺经实热或三焦热盛;白睛红赤隐隐,或兼干涩不爽,多为肺经虚热;白睛赤紫肿胀,多为热毒壅结;抱轮红赤,羞明流泪,多为肝胆实热;抱轮微红,目昏泪出,多为阴虚火旺。

生眵属外障眼病的常见症状,多属热。眵多硬结,属肺经实热;眵稀不结,属肺经虚热;眵多黄稠似脓,属热毒炽盛;目眵胶粘,多属湿热。

眼生翳膜是外障眼病的常见症状。它是容易影响视力的眼部病变,历来医者都很重视,古代医籍论述也很多。根据历代医籍的记载,“翳”是指黑睛和晶珠的混浊。黑睛混浊称翳,如花翳白陷、凝脂翳、冰瑕翳、云翳等。至于晶珠混浊名之为翳者,一般多含有“内障”二字,以便与黑睛翳相区别,如圆翳内障、枣花翳内障等。而现代中医眼科论翳,通常皆指黑睛翳,相当于西医学之角膜病变。黑睛上的混浊形状各异,如呈星点状、树枝状、地图状、虫蚀状、云雾状等。古人根据翳的形态,结合其色泽、病变深浅程度及有否溃陷等情况命名,名称繁多,但归纳起来,不外新翳、宿翳两大类。

6 外障的治疗

外障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论治[2]。外障眼病引起的目涩痛、灼痛、碜痛、刺痛,多属阳。除药物内治外,外治法和手术亦常应用[2]

7 关于障

障(eye disease ophthalmopathy;vision obstruction)为病证名[3]。广义系古代中医对眼病的统称;狭义系影响视力眼病的统称[3]。《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障,遮蔽也[3]。”即障碍视力之眼疾[3]。一般将其归纳为外障、内障两大类[3]。外障在睛外遮暗;内障在睛里昏暗[3]

详见障条。

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4.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