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目录

1 拼音

wài yīn yīn dào niàn zhū jūn bìng

2 英文参考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系念珠菌侵犯阴道上皮细胞所致的炎症过程[1]。85%~90%为白色念珠菌所致[1]。本病是常见的阴道炎[1]。当阴道内糖原增多、酸度增高时,如孕妇、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或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时,白色念珠菌能迅速繁殖引起炎症,长期应用抗生素亦易使白色念珠菌繁殖,25%~70%的VVC与抗生素有关[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与手足癣疾病无直接关系,因前者属酵母菌后者属癣菌,但存在于口腔、肠道与阴道三个部位的念珠菌可以相互传染,在局部环境适合时发病[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不是通过性交获得的,无须夫妻同时治疗[1]

4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因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由念珠菌侵犯阴道上皮细胞所致。85%~90%为白色念珠菌所致[1]。当阴道内糖原增多、酸度增高时,如孕妇、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或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时,白色念珠菌能迅速繁殖引起炎症,长期应用抗生素亦易使白色念珠菌繁殖,25%~70%的VVC与抗生素有关[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与手足癣疾病无直接关系,因前者属酵母菌后者属癣菌,但存在于口腔、肠道与阴道三个部位的念珠菌可以相互传染,在局部环境适合时发病[1]

5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分类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分为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复杂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指发生于正常非孕宿主的、散发的、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轻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

复杂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包括: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RVVC)、重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非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或宿主为未控制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者[1]。重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指临床症状严重,外阴或阴道皮肤黏膜有破损,按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评分标准(见表15-1),评分≥7分者[1]。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指妇女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且真菌学检查阳性或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者[1]

表15-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评分标准[1]

症状及体征

0分

1分

2分

3分

瘙痒

偶有发作

症状明显

持续发作,坐立不安

疼痛

充血、水肿

<1>

1/3~2/3

>2/3

阴道壁充血

阴道壁充血

阴道壁充血

抓痕、皲裂、糜烂



分泌物

较正常稍多

量多,无溢出

量多,有溢出

6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诊断

6.1 症状和体征

(1)阴部瘙痒,有时奇痒致坐卧不安[1]

(2)白带增多,呈凝乳块或豆渣样[1]

(3)检查可见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着白色膜状物,擦净后见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1]

6.2 辅助检查

(1)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见典型孢子及假菌丝[1]

(2)若症状典型而阴道分泌物未找到孢子及假菌丝时,可用培养法确诊[1]

(3)阴道pH多数正常[1]

7 需要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鉴别的疾病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需与滴虫性外阴阴道炎、老年性外阴阴道炎、下生殖道淋病奈瑟菌感染、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外阴皮炎及外阴白色病变相鉴别[1]

8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

无症状带菌者一般不主张治疗[1]。药物治疗可选阴道或口服抗真菌药,对未婚、月经期或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者宜选口服抗真菌药治疗[1]

8.1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选用短疗程、低剂量治疗方案[1]

8.1.1 局部治疗

1)咪康唑:味康唑栓200mg,阴道上药,每晚1次,共7次[1]。或咪康唑栓400mg,阴道上药,每晚1次,共3次[1]

2)克霉唑:克霉唑片500mg,阴道上药,单次剂量[1]

3)制霉素:10万单位,阴道上药,每晚1次,共14天[1]

局部用药时应注意放药深度[1]

8.1.2 全身治疗

氟康唑150mg,顿服[1]

8.2 重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重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首选口服用药,症状严重者可局部加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软膏或唑霜剂缓解症状[1]。阴道用药短疗程治疗效果往往欠佳,需延长疗程[1]

8.3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1)治疗前做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1]

(2)治疗原则  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在强化治疗达到真菌学治愈后,给予巩固治疗半年[1]

1)强化治疗:氟康唑150mg,口服,第1、4、7天;咪康唑栓400mg,阴道上药,每晚1次,共6天,间隔3天重复至症状缓解;或克霉唑片500mg,阴道上药,间隔3天重复至症状缓解[1]

2)巩固治疗:对于每月发作时间较为固定的患者,可以在发作前期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对于无固定发作周期者,可以每周应用抗真菌药物一次[1]

(3)全身使用抗真菌药期间,定期测肝功能以防肝损害[1]

8.4 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早孕期权衡利弊慎用药物,以阴道用药为宜,而不选用口服抗真菌药,可选择对胎儿无害的唑类药,如克霉唑、制霉素、咪康唑[1]

8.5 宿主为未控制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者

此类患者对常规的短疗程疗效反应不好,因此需延长疗程治疗,目前没有成熟的方案[1]

8.6 非白色念珠菌感染

首选非氟康唑类药物(如制霉素),疗程需延长至7~14天,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选择药物[1]

8.7 疗效评价和治愈标准

通常在治疗完成后1~2周及4~6周(或月经后)进行疗效评价。按涂片或培养结果将疗效分为微生物学治愈或未愈[1]

8.8 注意事项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不是通过性交获得的,无须夫妻同时治疗[1]

有真菌性龟头炎或阴茎包皮炎的男性性伴侣可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1]

去除易感因素,如避免长期全身或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广谱抗生素,以及积极治疗糖尿病等[1]

9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7-26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