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乳头状瘤

目录

1 拼音

wài yīn rǔ tóu zhuàng liú

2 疾病代码

ICD:D28.0

3 疾病分类

妇产科

4 疾病概述

外阴乳头状瘤为上皮来源的肿瘤。病变多发生在大阴唇,也可见于阴阜、阴蒂和肛门周围。外阴乳头状瘤分为两类,即乳头状瘤与疣状乳头状瘤。此外还有一种以上皮增生为主的纤维乳头状瘤,可视为外阴乳头状瘤的一种亚型。

该病比较少见。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发病年龄大多在40~70 岁。外阴纤维乳头状瘤也比较少见。病变生长缓慢,可无症状,但也可有外阴瘙痒及局部炎症病史。

5 疾病描述

外阴乳头状瘤为上皮来源的肿瘤。病变多发生在大阴唇,也可见于阴阜、阴蒂和肛门周围。外阴乳头状瘤分为两类,即乳头状瘤与疣状乳头状瘤。此外还有一种以上皮增生为主的纤维乳头状瘤,可视为外阴乳头状瘤的一种亚型。外阴纤维乳头状瘤介于外阴乳头状瘤与软纤维瘤之间,即构成肿瘤上皮和纤维组织都占中等量,常常纤维结缔组织多于上皮,因而质地软而韧。有时临床上所见的大多数不是真正的乳头状瘤,只是有乳头形成而已。真性乳头状瘤系良性上皮性肿瘤。

6 症状体征

外阴乳头状瘤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发病年龄大多在40~70 岁。病变生长缓慢,可无症状,但也可有外阴瘙痒及局部炎症病史。病变多见于大阴唇、阴阜、阴蒂或肛门周围等部位。可单发或多发,病变一般不大,偶有大至4~5cm。肿瘤可带蒂呈葡萄状或者菜花状。如肿瘤较大,因反复摩擦,表面可溃破、出血和感染。妇科检查时发现外阴部有乳头状肿块,可单发或多发,质略硬。

7 疾病病因

外阴乳头状瘤是由局部炎性刺激外阴皮肤或黏膜、表面向外生长形成的乳头状突起的肿块,是以上皮增生为主的病变。

8 病理生理

1.典型的乳头状瘤 肉眼所见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部突起,以上皮增生为主,肿瘤表面有无数的乳头状突起,乳头小而多,质略硬。镜下可见复层鳞状上皮有明显的棘层细胞增生肥厚,上皮向表面突出而形成多数的乳头状形态,上皮脚变粗向真皮纤维结缔组织内伸展。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无明显的变异性,但偶尔可见少数核分裂象。肿瘤恶变率低,为2.5%~3%。

2.疣状乳头状瘤 乳头细而密,如菜花或疣状,质地硬,镜下可见上皮棘层细胞增生肥厚,基底膜较平坦,无明显上皮脚向下伸展。

3.纤维上皮乳头状瘤 纤维上皮乳头状瘤系由肿瘤上皮与纤维组织构成,属于乳头状瘤者其上皮成分多于纤维组织,肿瘤表面有较宽而粗的突起或皱襞,镜下可见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细胞有中度增生,细胞无异型性,上皮脚多而宽大。肿瘤一般不发生恶变。

9 诊断检查

诊断:外阴乳头状瘤诊断一般不困难,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初步的诊断,确诊应根据活检后病理学结果。

实验室检查:

1.分泌物涂片检查 分泌物涂片行微生物学检查、宫颈刮片必要时作分段诊刮,排除生殖道恶性肿瘤。

2.肿瘤标志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活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10 鉴别诊断

典型的乳头状瘤与尖锐湿疣在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别。尚应与外阴扁平湿疣、早期外阴癌进行鉴别。

1.外阴尖锐湿疣 多发生于外阴和肛周,呈多灶性乳头状增生。有感染史,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发展迅速。镜下见上皮棘细胞层肥厚,可见挖空细胞。

2.外阴扁平湿疣 呈丘疹或结节状,多发生于阴唇和会阴。容易破溃,分泌物可找到苍白密螺旋体。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3.外阴癌 呈乳头状或菜花状增生,有疼痛、瘙痒症状,易形成溃疡,生长迅速。病理检查可确诊,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

4.外阴软纤维瘤 呈息肉状,镜下见有明显的纤维血管间质的成分。

11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但范围稍广,在病灶外0.5~1cm。切除不干净,手术后可复发。手术时作冰冻切片检查,若证实有恶变,应作较广泛的外阴切除。

12 并发症

由于部位易发生摩擦,故常并发出血和外阴、阴道感染。

13 预后及预防

预后:典型的乳头状瘤恶变率低,为2%~3%。纤维乳头状瘤一般不恶变。

预防: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做好随访。

14 流行病学

该病比较少见。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发病年龄大多在40~70 岁。外阴纤维乳头状瘤也比较少见。

15 特别提示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做好随访。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