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关

目录

1 拼音

wài guān

2 英文参考

Wàiguān TE5[中国针灸学词典]

wàiguā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5[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5[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外关
汉语拼音Waiguan
罗马拼音Waikuan
美国英译名Outer Pass
各国代号中国TE5
日本5
法国莫兰特氏TR5
富耶氏TR5
德国3E5
英国T5
美国TB5

外关为经穴名(Wàiguān TE5)[1][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属手少阳三焦经[2][2]。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2][2][3]。外为内之对,关即关隘,此穴在前臂外侧要处,犹如关隘,故名外关[3]。外关穴主要用于头面、耳目及本经脉所过的疾患:如感冒,头痛,发热,耳鸣,耳聋,目痛,咽肿,口眼㖞斜,瘰疬,胸胁痛,手颤指麻,肘臂屈伸不利,热病,目赤肿痛,肩背痛,肘臂手指疼痛,手颤,颊痛,胁肋痛,上肢痹痛,偏头痛,鼻衄,牙痛,急惊风,失眠,咳嗽,腹痛,便秘,肠痈,霍乱,上肢疼痛,五指痛,不能握物,落枕,现代又用外关穴治疗感冒,三叉神经痛,腮腺炎,高血压,小儿麻痹后遗症,偏瘫,耳鸣耳聋,鼻衄牙痛,上肢关节炎,桡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腹痛便秘,肠痈霍乱,脑血管后遗症,遗尿等。外关穴为保健常用穴,经常点按可预防感冒[4]

4 外关穴的别名

阳维[5]

5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

6 穴名解

外为内之对,关即关隘,此穴在前臂外侧要处,犹如关隘,故名外关[5]

外,指前臂外侧。关,关隘,关要。此穴在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陷凹中,为手少阳三焦络脉别出与手厥阴心包联络处,故名外关,与内关相对。杨上善说:“此处少阳之络,别行心主外关,故曰外关也。”又本穴为手少阳之络,得手厥阴过经来会之气,溢于无名指之端,是为关冲。关冲治症,多与本穴略同。[5]

7 特异性

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

外关穴为八脉交经(会)穴之一,交阳维脉。

8 所属部位

前臂[6]

9 外关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外关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6]

外关穴位于腕部背横纹上2寸,尺、桡两骨间[6]

外关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6]。伏掌取穴[6]

外关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外关穴在前臂的位置

外关穴在前臂的位置

外关穴在前臂的位置(肌肉)

外关穴在前臂的位置(骨骼)

10 外关穴的取法

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尺桡骨之间 ,与内关穴相对取穴。

外关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伏掌取穴[6]

伸臂俯掌,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2寸,尺、桡骨之间,与内关相对处取穴[7]

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快速取穴:拾臂俯掌,掌腕背横纹中点直上3横指,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即是外关穴[8]

11 外关穴穴位解剖

外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本干。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前臂后皮神经分布。此处皮肤及皮下筋膜较掌侧厚而松弛,桡神经的浅支与头静脉起始部伴行,尺神经的手背支和贵要静脉起始部伴行。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经小指伸肌的桡侧入小指伸,深进在拇长伸肌的尺侧入示指伸肌,以上诸肌(腱)均由桡神经肌支支配。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和指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8]

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9]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骨间后神经和骨间后动脉分布[9]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并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本干通过[9]

12 外关穴的功效与作用

外关穴具有清热解表,通经活络的功效。

外关穴有疏表解热,通经活络作用[9]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阳维脉“维络诸阳而主表”,所以本穴为退热要穴,并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9]

手少阳经脉行于头之偏侧部,上项,入耳中,达眼部,故外关穴可治疗头面五官病[9]

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循经出胁”,故取之也可治胸胁疼痛[9]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外关穴可治疗手臂、手指屈伸不利,上肢痿痹,手颤等[9]

外关穴为保健常用穴,经常点按可预防感冒[9]

外关穴又是止痛要穴,配合谷可用于各种疼痛[9]

外关穴系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有镇惊熄风、通经活络之功。治肘臂不得屈伸,五指不能握及耳聋等症。[9]

13 外关穴主治病证

外关穴主要用于头面、耳目及本经脉所过的疾患:如感冒,头痛,发热,耳鸣,耳聋,目痛,咽肿,口眼㖞斜,瘰疬,胸胁痛,手颤指麻,肘臂屈伸不利,热病,目赤肿痛,肩背痛,肘臂手指疼痛,手颤,颊痛,胁肋痛,上肢痹痛,偏头痛,鼻衄,牙痛,急惊风,失眠,咳嗽,腹痛,便秘,肠痈,霍乱,上肢疼痛,五指痛,不能握物,落枕,现代又用外关穴治疗感冒,三叉神经痛,腮腺炎,高血压,小儿麻痹后遗症,偏瘫,耳鸣耳聋,鼻衄牙痛,上肢关节炎,桡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腹痛便秘,肠痈霍乱,脑血管后遗症,遗尿等。

外关穴主治感冒,头痛,发热,耳鸣,耳聋,目痛,咽肿,口眼㖞斜,瘰疬,胸胁痛,手颤指麻,肘臂屈伸不利等[9]

外关穴主要用于头面、耳目及本经脉所过的疾患:如热病、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胸胁痛、肩背痛、肘臂手指疼痛、手颤等[9]

外关穴主治热病、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胁肋痛、上肢痹痛[9]

外关穴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鼻衄,牙痛,颊痛;急惊风,失眠;咳嗽;腹痛,便秘,肠痈,霍乱;胸胁痛,肘臂屈伸不利,上肢疼痛,手颤,五指痛,不能握物,落枕;热病[9]

现代又用外关穴治疗感冒、三叉神经痛、腮腺炎、高血压、小儿麻痹后遗症、偏瘫等[9]

头面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鼻衄牙痛。

运动系统疾病:上肢关节炎,桡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落枕等。

消化系统疾病:腹痛便秘,肠痈霍乱。

其他病症:热病,感冒,高血压,偏头痛,失眠,脑血管后遗症,遗尿。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0.5~1寸[9][9][9][9],或透内关穴[9],局部有酸胀感[9],有时可扩散至指端[9];或向上斜刺,针感可向上扩散至肘、肩部,以治肘、肩及躯干疾病;或向阳池方向斜刺运针,以治疗手腕疾患[9]

14.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9]

15 外关穴的配伍

外关穴配大椎、曲池、风池治感冒发热[9]

外关穴配听会、中渚治耳聋耳鸣[9]

外关穴配曲池、太冲治高血压[9]

外关穴配肩髑、曲池、手三里、合谷治上肢瘫痪[9]

外关配内关、阳陵泉,治胁肋痛[9]

外关配听宫、听会,治耳聋[9]

外关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治上肢瘫痪[9]

外关配大椎、曲池、列缺、合谷,治感冒发热[9]

外关配阳池、中渚,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

外关配太阳、率谷,有祛风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外关配后溪,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落枕。

外关配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主治耳目、颈项及肩部病证。

16 特效按摩

用拇指揉、点外关穴,力量由轻到重,以穴位下有酸胀感为度,可治腰痛、手臂疼痛、偏头痛、风湿等症[9]

17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

《针灸甲乙经》:肘中濯濯,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外关主之。耳焞焞浑浑聋无所闻,外关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肘臂不能屈伸,手五指尽痛不能握物,耳聋无所闻。

《类经图翼》:凡三焦相火炽盛及大便不通,胁肋疼痛者,俱宜泻之。

《八脉八穴治症歌》:肢节肿痛膝冷,四肢不遂头风,背胯内外骨筋攻,头项眉棱皆痛;手足热麻盗汗,破伤眼肿睛红,伤寒自汗表烘烘,独会外关为重。

《针灸大成》:主耳聋,浑浑焞焞无闻,五指尽痛,不能握物。

18 研究进展

18.1 治疗近视

针刺外关和光明治疗青少年近视眼有效,针感可达眼部,并可提高视力,改善屈亮度[9]

18.2 镇痛

针刺外关有一定镇痛作用,如将家兔用钾离子透人法测痛,电针一侧“合谷”及“外关”,以弱刺激和强刺激,针刺20 min的痛阈提高率分别为150%和140%。弱刺激易被纳洛酮所对抗,强刺激不被纳洛酮对抗,而且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环腺苷酸都显著升高,与弱刺激组有显著差异,说明内啡肽不是应激镇痛的主要物质,它与“弱电针”即一般电针镇痛机制有所不同。[9]

18.3 治疗急性腰痛

取患侧外关,强行提插捻转,留针20 min,间隔5 min行针一次,留针期间,嘱患者做仰卧、转侧、踢腿、下蹲、起立等动作,直至腰部肌肉松弛,疼痛明显减轻为度。[9]

18.4 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用激光治疗仪照射卒中患者患侧外关,可使其血流速度较照射前明显加快,管襻长度、直径也增长变粗,输入与输出口径比值趋于正常,管襻较清晰,管襻的排列、襻顶瘀血及血色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9]

18.5 催乳

针刺外关等穴组,可使缺乳妇血中生乳激素的含量升高[9]

18.6 治疗落枕

取健侧外关穴,亦可取双侧。进针后行泻法,得气后提插捻转2~3分钟后留针,并嘱患者活动颈部,有良好疗效。

18.7 治疗急性腰扭伤

取患侧外关透三阳络穴,留针5~10分钟,留针期间行强刺激手法2~3次,并嘱患者作前俯后仰,下蹲起立,左右旋转,深呼吸等动作,有良好疗效。

18.8 治疗踝关节扭伤

取患肢对侧外关穴,得气后反复捻转提插2~4次,在行针过程中,嘱患者活动患侧肢体(由轻到重),疼痛即可减轻。

1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3.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01.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87-288.
  5. ^ [5]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6. ^ [6]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6.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87-288.
  8. ^ [8]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9. ^ [9]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2-10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