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三消

目录

1 拼音

wài gǎn sān xiāo

2 英文参考

exogenous triple diabete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外感三消为病证名[1]。见《症因脉治》卷三。指感受外邪引起的消渴病[1]。有燥火、湿火之分[1]

参见燥火三消、湿火三消、消渴:

燥火三消为病证名[2]。又名风消[2]。见《症因脉治》卷三。指由于燥火所伤而成的三消症[2]。上消为燥火伤肺,症见口渴多饮不止,唇口开裂,烦躁不宁,用知母石膏汤加干葛[2]。中消为燥火伤胃,症见多食易饥,形体消瘦,用人参白虎汤[2]。下消为燥火伤于小肠、膀胱[2]。症见小便频数,淋沥如膏如油,用益元散、导赤各半汤[2]

湿火三消为病证名[3]。见《症因脉治》卷三。指由于湿热郁久,化火转燥而成的三消证[3]。湿火伤肺为上消[3]。症见烦渴引饮,咳嗽面肿,寸脉数大,宜用清肺饮;湿火伤胃为中消,证见多食易饥,面黄身肿,关脉数大,宜用加味清胃汤;湿火伤小肠、膀胱为下消,证见小便频数,如膏如油,或如米泔,其味甜,尺脉数大,宜用导赤各半汤、益元散等方[3]

消渴为病名[4]。出《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亦作痟渴[4]。1.泛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的疾病[4]。分上消,中消,下消三种[4]。《证治汇补·消渴章》:“上消者,心也。多饮少食,大便如常,溺多而频。中消者,脾也。善渴善饥,能食而瘦,溺赤便闭。下消者,肾也。精枯髓竭,引水自救,随即溺下,稠浊如膏。”本证可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等[4]。2.指口渴,多饮,多尿而小便甜的病证[4]。《外台秘要》卷十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本证即现代所称糖尿病[4]。3.消渴病一种[4]。以口渴,尿少为主症[4]。《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夫痟渴者,为虽渴而不小便也。”4.指口渴[4]。《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7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7.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