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不得卧

目录

1 拼音

wài gǎn bú dé wò

2 英文参考

exogenous insomnia

sleeplessness due to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外感不得卧为病证名[1]。指感受外邪所致不寐症[1]。《症因脉治》卷三:“不得卧之症,诸经皆有,主热者多。在外感门,有表热、里热、半表半里热,有气分热、血分热,有余热未尽,汗下太过等多种。”

4 表热不得卧·外感不得卧

表热不得卧为病证名[2]。外感不得卧之一[2]。因风寒伤于太阳或阳明,或少阳郁而发热所致的不寐症[2]。《症因脉治》卷三:“表热不得卧之症,发热身痛,无汗烦热,不得卧,太阳经表热症也;目痛鼻干,身大热,不得卧,阳明经表热症也;时寒时热,寒热往来,不得卧,少阳经表热症也。治宜分经辨证,如太阳表热,不得卧而无汗者,冬月,北方人麻桂汤;阳明表热不得卧,干葛升麻汤;少阳表热不得卧,小柴胡汤。”

5 里热不得卧·外感不得卧

里热不得卧为病证名[3]。外感不得卧之一[3]。指三阳失于解表,邪热传里所致的不寐证[3]。《症因脉治》卷三:“里热不得卧之症:身热汗出,渴而引饮,小便不利,太阳经里热也;烦渴消水,口燥唇焦,大便坚结,阳明经里热也;寒热口苦,胁痛干呕,少阳经里热也。……里热不得卧之治:太阳里热,冬月五苓散,《家秘》用木通羌活汤;阳明里热,白虎汤,有下证者,承气汤下之;少阳里热,家秘黄芩汤。”

6 半表半里热不得卧·外感不得卧

半表半里热不得卧为病证名[4]。外感不得卧之一[4]。指邪搏心胸半表半里之间所致的不寐症[4]。《症因脉治》卷三:“半表半里不得卧之症。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心下闭结,汗吐下后,反复颠倒,心中懊𢙐者,太阳经半表半里热也;咽燥口于,发热汗出,烦躁不眠,阳明经半表半里热也;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得眠,少阳经半表半里热也……半表半里不得卧之治:太阳者,羌活冲和汤;少阳者,小柴胡汤合栀子豆豉汤;阳明者,竹叶石膏汤合知母葛根汤。”[4]

7 血热不得卧·外感不得卧

血热不得卧为病证名[5]。外感不得卧之一[5]。指阳邪陷于血分所致的不寐症[5]。《症因脉治》卷三:“血热不得卧之症,昼则了了,夜则发热,睡中盗汗,心烦惊起。”治疗如清阴中伏火,丹溪有知柏四物汤[5]。左尺沉数,加羌活、独活;左关沉数,加柴胡、山栀;右关沉数,加升麻、葛根。睡中盗汗,时时惊醒,当归六黄汤等方[5]

8 气热不得卧·外感不得卧

气热不得卧为病证名[6]。外感不得卧之一[6]。指气分受邪热所致的不寐[6]。《症因脉治》卷三:“气热不得卧之症,昼则发热,夜则身凉,是阳气伤于阳分而不得卧也;昼则发热烦躁,夜亦发热烦躁,是气受邪热,重阳无阴而不得卧也。”如左脉浮数,宜羌活败毒散加黄柏、知母;左关数大,柴胡饮子;右关洪数,白虎汤;骨节烦热,地骨皮散。”

9 余热不得卧·外感不得卧

余热不得卧为病证名[7]。外感不得卧之一[7]。指热病余邪未尽所致的不寐症[7]。《症因脉治》卷二:“余热不得卧之症,表汗已出,表邪已退,身不发热,但睡中盗汗,小便色黄,夜多烦躁,口苦舌干,不得安睡。”治疗如太阳余热,五苓散,木通羌活汤下;少阳有热,栀子柴胡汤;阳明有热,竹叶石膏汤[7]

10 虚烦不得卧·外感不得卧

虚烦不得卧为症证名[8]。外感不得卧之一[8]。因外感热病发汗太过,或误下伤里,或妄用吐法而致[8]。《症因脉治》卷三:“身表已纯,口虽作渴,不能消水,二便清利,神气懒怯,时时欲睡,时时惊醒,此虚烦不得卧之症也。”如脉见空大者,宜补中益气汤加黄柏、知母;脉见细数者,生脉散合凉天地煎;真阳不足,心神失守者,枣仁远志汤,甚则八味肾气丸[8]

11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9.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9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3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0.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4.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5.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7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