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目录

1 拼音

wài ěr dào yán

2 英文参考

otitis externa[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meatus acustici externi isthmus[朗道汉英字典]

otitis externa diffus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外耳道炎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可分急、慢性两类。多发于夏秋季节。

急性外耳道炎(acute otitis externa)系微生物进入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引起的急性感染[1]

慢性外耳道炎(chronic otitis externa)系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慢性感染[1]。患者或有全身慢性疾病,抵抗力差,或局部病因长期未予去除[1]

外耳道急性炎症会迁延为慢性[1]

病因:挖耳,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及水浸渍,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全身性疾病。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性杆菌。

临床表现:(1) 外耳道灼热、痒、疼痛,皮肤弥漫性充血、肿胀、糜烂;(2) 分泌物:先为浆液性,后为脓性;(3) 耳道狭窄致听力下降、耳鸣;(4) 耳周淋巴结肿大,全身发热、不适;(5) 慢性者,耳不适、痒,皮肤充血、增厚、结痂,鼓膜混浊、标志不清。

治疗: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脓痂,促使干燥,治疗原发病。(1) 急性期,全身予以抗生素,5~8%醋酸铝纱条湿敷,2~5%硝酸银液涂布,抗生素与激素合剂涂檫;(2) 慢性期,涂檫抗生素与激素合剂。

4 疾病分类

儿科,耳鼻喉科

5 外耳道炎的病因

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易致本病,常常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6 外耳道炎的病理改变

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易致本病,常常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

7 外耳道炎的临床表现

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浆液性分泌物,继而变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塞。遮蔽鼓膜,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由于分泌无刺激,屏间切迹或耳垂亦可受累。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有压并可出现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 迁延为慢性者,主要为耳部不适和痒感,常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系爱少量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可致出血,鼓膜可浑浊、增厚,标志不清,或因鼓膜上皮受损,其表面有少量肉芽形成。

8 外耳道炎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

8.1 急性外耳道炎

1.急性起病,可有挖耳、游泳进水等病史[1]

2.耳内疼痛剧烈,坐卧不安,咀嚼或说话对加重[1]。但早期多为耳内轻痛,逐渐加重[1]。一般无听力下降[1]

3.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1]。耳道皮肤充血,肿胀,潮湿,有脓[1]。脓液早期稀薄,晚期变稠[1]。一般鼓膜完整[1]

4.重者耳廓周围水肿,耳周淋巴结肿胀、压痛[1]

8.2 慢性外耳道炎

1.耳内瘙痒不适,不时有少量分泌物流出[1]

2.一般无外耳道奇痒,无大量水样分泌物,无听力下降;皮肤无丘疹或水疱[1]

3.游泳、洗澡进水,或挖耳损伤外耳道可转为急性外耳道炎[1]

4.外耳道皮肤增厚,痂皮附着。耳道内可有稠厚的分泌物,或外耳道潮湿,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堆积在外耳道深部[1]

9 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案

控制感染、清洁局部、去除脓痂,促使干燥、急性期、可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止痛剂、外耳道肿胀渗液较甚者,可用5%—8%醋酸铝纱条敷塞外耳道。并定患者每隔3-4小时自行滴入上述药液,每天更换纱条,有收敛消炎作用,可促使干燥,或用2%—5% 硝酸银液涂布,或选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应用。慢性者局部亦可应用抗生素(如多粘霉素、新霉素等)与激素类(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霜剂、粉剂等换药、涂敷或吹入、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加强全身某些有关疾病的诊治如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

9.1 清洁外耳道

清洁外耳道,保证局部清洁、干燥和引流通畅,保持外耳道酸性环境。

9.2 避免诱因

改掉不良的挖耳习惯。避免在脏水中游泳。游泳、洗头、洗澡时不要让水进入外耳道内,如有水进入外耳道内,可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或患耳向下让水流出后擦干。

9.3 氧氟沙星滴耳剂

每次4~6滴,一日1~2次。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对氧氟沙星或其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9.4 抗菌药物治疗

首选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对主要致病菌具有抗菌作用。可选用青霉素,或口服阿莫西林[2]。青霉素过敏患者可口服红霉素、阿奇霉素、地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2]。其他可选药有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对青霉素有超敏反应患者禁用头孢菌素,18岁以下未成年人忌用氟喹诺酮类药物[2]。所有药物疗程为10天以彻底杀灭病原菌,避免链球菌可能导致的变态反应性并发症[2]

10 外耳道炎患者注意事项

注意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总之,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

1、未病时就注意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2、既病之后,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痂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实在必须洗涤者,用苦参汤。

3、按时更换外用药,按时进服内服药。

4、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食盐水,滴在痒处。其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如是小儿要防止他乱抓搔擦。

5、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食品(如大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里红、姜、咖喱)、腥物、淡水产品、海鲜。

4、洗澡、理发、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内,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5、患病之后禁止游泳。

6、忌一切海味鲜发物、榨菜、芥菜、雪里红等食物。

11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96-297.
  2. ^ [2]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8-2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