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外侧膝状体
摘要:外侧膝状体(lateralgeniculatebody)为视路的一部分。位于大脑脚外侧呈卵圆形的皮质下中枢。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约70%在此处与外侧膝状体的节细胞形成突触,换神经元后,再进入视放射。外侧膝状体收容大部分由视束而来的纤维,发出视放射纤维,为视分析器的低级视中枢。视路(visualpathway)是外界光线刺激产生的光觉冲动由视网膜光感受器接受并传至大脑枕叶视中枢产生视觉的传导路径。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皮质视中枢。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17/11/15 15:25:06 236字 ]
相关词条:
- 外侧膝状体病变
īzhuàngtǐbìngbiàn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外侧膝状体位于大脑脚的外侧及视丘枕的下外方,为椭圆形的小隆起,为间脑的一部分。视束的大部分纤维-视觉纤维-作为周围性神经原终止于此体的节细胞,并由节细胞的另一端发出中枢性神经原,是为视放射。外侧膝状体内的视觉纤维有一定的排列,来自同侧视网膜的周围性不交叉及对侧交叉的纤维终止于外侧膝状体的腹侧,黄斑部纤维终止于背侧。外侧膝状体的外侧及前部由前...
- 外侧膝状体
拼音:wàicèxīzhuàngtǐ英文:lateralgeniculatebody;外侧膝状体(lateralgeniculatebody)为视路的一部分。位于大脑脚外侧呈卵圆形的皮质下中枢。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约70%在此处与外侧膝状体的节细胞形成突触,换神经元后,再进入视放射。外侧膝状体收容大部分由视束而来的纤维,发出视放射纤维,为视分析器的低级视中枢。视路(visualpat...
- 外侧膝状体以上各段视路病变
拼音:wàicèxīzhuàngtǐyǐshànggèduànshìlùbìngbiàn概述:视放射外侧膝状体发出后,穿过大脑组织中,因此可直接受其通过的大脑组织的病变而致病,其自身原发性病变一般少见。所以这段视路受损除有眼部症状外,常伴有全身性神经系统体征,在作定位诊断时,必须综合分析。病因病理病机:多见于:1.顶、颞和枕叶的出血。2.血管阻塞。3.占位病变,包括视神经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癌、...
- 视路
ù英文:visualpathway;概述:视路(visualpathway),外界光线刺激产生的光觉冲动由视网膜光感受器接受并传至大脑枕叶视中枢产生视觉的传导路径。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皮质视中枢。概述:视神经(opticnerve)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汇集而成,起于视乳头,止于视交叉前角,分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与颅内段,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神经:...
- 视放射
拼音:shìfàngshè英文:opticradiation;视放射(opticradiation)为视路的一部分。是联系外侧膝状体和枕叶皮质的神经纤维结构。为外侧膝状体发出的视觉纤维向上下作扇形散开所形成。视路(visualpathway)是外界光线刺激产生的光觉冲动由视网膜光感受器接受并传至大脑枕叶视中枢产生视觉的传导路径。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皮质视中枢。...
-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
道段,长约7~8mm,与中间神经合并成一神经干,硬脑膜延伸入内耳道,与神经干间有小的蜘网膜下间隙,面神经位于内耳道横嵴前上部,其下方为蜗神经,后方为前庭神经。第3段:为最短的一段,仅3~4mm,行向外侧面微斜向前,界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部,即膝状神经节,称为岩骨内段或迷路段。由于垂直嵴存在,面神经管入口处稍窄,此处硬脑膜较面神经管内,鞘膜稍厚,因而该处面神经较其余面神经在管内空隙更缩窄,行迷路段...
- 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
道段,长约7~8mm,与中间神经合并成一神经干,硬脑膜延伸入内耳道,与神经干间有小的蜘网膜下间隙,面神经位于内耳道横嵴前上部,其下方为蜗神经,后方为前庭神经。第3段:为最短的一段,仅3~4mm,行向外侧面微斜向前,界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部,即膝状神经节,称为岩骨内段或迷路段。由于垂直嵴存在,面神经管入口处稍窄,此处硬脑膜较面神经管内,鞘膜稍厚,因而该处面神经较其余面神经在管内空隙更缩窄,行迷路段...
- 视束
路的一部分。是指神经纤维经视交叉后、位置重新排列的一段神经束。自视交叉至大脑外侧膝状体节细胞止。因视神经纤维已进行了部分交叉,故每一视束包括同侧的颞侧纤维与对侧的鼻侧纤维。因此,当一侧视束有病变时,可出现同侧偏盲。视路(visualpathway)是外界光线刺激产生的光觉冲动由视网膜光感受器接受并传至大脑枕叶视中枢产生视觉的传导路径。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皮质视中枢。...
- 三花枪刀药根
testriflora(Forssk.)Roem.EtSchul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1.枪刀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1-1.5m。茎直立或外倾,下部常膝状弯拐,上部具棱,被微柔毛。叶对生;柄长5-20mm;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1.5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两面被微柔毛或近于无毛;侧脉每边5或6条。花序腋生,穗状,...
- 特发性面神经瘫痪
拼音:tèfāxìngmiànshénjīngtānhuàn疾病别名Bell麻痹,面神经炎,膝状神经节综合征,贝耳氏麻痹,贝耳麻痹,Bell’spalsy,facialneuritis疾病代码ICD:G51.8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特发性面神经瘫痪,即面神经炎(facialneuritis),又称Bell麻痹(Bell’spalsy),系指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的一种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
- 先天性白内障
是恢复视力,首先应注意防止剥夺性弱视的发生。由于患眼有混浊的晶体遮挡,干扰了正常视网膜刺激,影响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而产生剥夺性弱视。如果新生猴的双眼遮盖12周以后,可以产生不可逆的弱视,并发现从外侧膝状体至大脑皮质有永久性神经元变性。猴发生弱视的时间与白内障患儿发生摇摆动性眼球震颤的时间是一致的。因此推测12周是产生严重不可逆的弱视的临界时间。已有的资料表明,4月前治疗剥夺性弱视是可逆的,6月后...
- 特异投射系统
拼音:tèyìtóushèxìtǒng英文:特异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的外侧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纤维联系。前文已提到,经典的感觉传导通路是由三个神经元接替而完成的,位于丘脑的第三级神经元就在外侧核内。但是,视觉与听觉传导通路则较复杂。视觉传导通路包括视杆和视锥细胞在内,为四个神经元接替。听觉传导通路从外周到大脑皮层,很难肯定经过几个神经元接替。这些感觉在丘脑外侧核、外侧膝状体、内...
- 枕叶病变
病概述:枕叶病变以血管病、脑外伤多见,而脑脓肿及脑肿瘤较少见。其损害特点:①双眼一致性同侧偏盲;②伴有黄斑回避;③无视神经萎缩及Wernicke偏盲性瞳孔强直;④一般不伴有其他神经症状。皮质盲系外侧膝状体以上两侧性损害,包括叶和视放射两侧的病变。其临床特征为:①双眼全盲;②瞳孔光反应完好;③眼底正常,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异常,有助于与伪盲及癔病鉴别。症状体征:其损害特点:①双眼一致性同侧偏...
- 视放射病变
拼音:shìfàngshèbìngbiàn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视放射为视路中的中枢神经原,视觉纤维再起始于外侧膝状体的节细胞,其后即向上和下作扇形散开而形成视放射。视放射止于枕叶皮质的纹状区。视放射在大脑半球占有较大的范围,因此临近的疾病都可引起视野缺损。症状体征:其损害的特点:①一致性的双眼同侧偏颇盲;②有黄斑回避,在偏盲视野的中央注视区,保留3°以上的视觉功能区;③有颞侧半月视野缺损;④...
- 中颅窝-颞下窝肿瘤切除术
侧脑室颞角,供应脉络丛。大脑后动脉在大脑脚和钩回间进入中切迹区,并在中脑被盖与小脑下脚之间行向后方,同时发出海马动脉、颞前、中、后动脉等皮层支,横越幕缘抵达颞叶和枕叶底面。还发出脉络膜后外动脉和丘脑膝状体动脉,前者行向外上,经脉络裂,围绕丘脑枕,到达侧脑室颞角和三角区的脉络丛;后者行向上方,经膝状体到丘脑和内囊。脉络膜后内动脉是大脑后动脉近端在前切迹区发出的分支,居大脑后动脉内侧,并与之平行经过...
- 颅中窝-颞下窝肿瘤切除术
侧脑室颞角,供应脉络丛。大脑后动脉在大脑脚和钩回间进入中切迹区,并在中脑被盖与小脑下脚之间行向后方,同时发出海马动脉、颞前、中、后动脉等皮层支,横越幕缘抵达颞叶和枕叶底面。还发出脉络膜后外动脉和丘脑膝状体动脉,前者行向外上,经脉络裂,围绕丘脑枕,到达侧脑室颞角和三角区的脉络丛;后者行向上方,经膝状体到丘脑和内囊。脉络膜后内动脉是大脑后动脉近端在前切迹区发出的分支,居大脑后动脉内侧,并与之平行经过...
- 视束病变
拼音:shìshùbìngbiàn概述:视束左右各一,为同侧眼颞侧半不交叉视神经纤维和对侧眼鼻侧半交叉视神经纤维所组成,视束的大部分纤维到达外侧膝状体,其中多数终止于该外,继续前进,终止于丘脑枕,视束的小部分纤维在视束后段离开视束,到达四迭体上丘和顶盖前区。病因病理病机:在颅底行程范围很小,随即被颞叶所掩盖,很少单独发病,其发病原因多为邻近组织疾病引起,如视神经脊髓炎,后交通支发生的血管瘤等。视...
- 视交叉
iasma)为视路的一部分。位于颅内蝶鞍上方、两侧视神经的鼻侧纤维交叉之处。双眼视神经纤维在此处进行部分性交叉,即双眼视网膜鼻侧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当邻近组织病变影响视交叉部位时,可出现视野缺损,最常见的是颞侧偏盲。视路(visualpathway)是外界光线刺激产生的光觉冲动由视网膜光感受器接受并传至大脑枕叶视中枢产生视觉的传导路径。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皮质视中枢。...
- 视皮质
拼音:shìpízhì英文:visualcortex;视皮质(visualcortex)为视路的一部分。位于大脑枕叶皮质的距状裂上、下唇和枕叶纹状区,全部视觉纤维在此终止,是人类视觉的最高中枢。视路(visualpathway)是外界光线刺激产生的光觉冲动由视网膜光感受器接受并传至大脑枕叶视中枢产生视觉的传导路径。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皮质视中枢。...
- 视神经萎缩
发性两类。视神经萎缩(opticatrophy)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其病因,一般而言,儿童视神经萎缩以脑部肿瘤或颅内炎症所致较多;青年患者以遗传性为主;中年患者则多为视神经炎或神经外伤;老年人则常与青光眼或血管性病因有关。本病颇为难治,...
- 大驳骨
;Cendarussaventricosa(Wall.)Nees],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常绿灌木,高1~2米。茎直立,粗壮,圆柱形;老枝灰黄色,新枝绿色,节显着膨大,呈膝状。叶对生,厚纸质,具短柄;叶片椭圆形。春季开花,穗状花序顶生及枝端腋生,花密集。朔果椭圆形,长约8毫米,被毛。性味:辛、微酸、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风除湿。骨折,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
- 蚂蚁
要连蚂蚁带土背入布袋中带走。然后过筛而取成蚁置于60℃水中迅速处死,晾干。原形态:1.丝光褐林蚁,工蚁体长约13mm。全体漆黑,平滑有光泽,头圆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单眼3个,品字排列。触角屈膝状,12节。前胸背板甚发达,中胞背析较小。足3对,胸部和腹部相接处缩小成细柄状。有向上的鳞片1枚;腹部5节。兵蚁与工蚁相似。雌蚁与雄蚁相似,均有翅,触角细长,不呈屈膝状。幼虫头胸部细小,腹部较宽,体黄...
- 颞骨骨折
第二位,岩尖骨折最少见。纵行驶骨折预后较好。三类骨折同时出现。临床表现:(一)纵行骨折:多由于颞部或顶部受到撞击所致。骨折线与岩部长轴平行,常自颞骨鳞部沿外耳道骨部的后上壁,经鼓室盖在迷路前方,于膝状神经节的前上部,顺颈内动脉管到颅中窝底的棘孔或破裂孔。骨折线不贯穿骨迷路,故对内耳损伤机会较少,主要对中耳损害,常有听小骨脱位或骨折。鼓室损伤,鼓膜未破时,鼓室内积血,鼓膜呈兰色,唾液中可带血。鼓膜...
- 丘脑
白质纤维分为前核群(与内脏活动有关),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全身的浅、深感觉的上行传导束终止于此核的腹后部分)。在丘脑的后下方有一小突起,称为内侧膝状体,为听觉的皮层下中枢。其外侧另有一突起,称为外侧膝状体,为视觉的皮层下中枢。除嗅觉外,各种感觉传导束都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后,才能投射到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所以丘脑是皮层下感觉中枢。一侧丘脑受刺激,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过敏或疼痛。若一侧丘脑损伤,可出现...
- 扭柄花属
,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扭柄花S.obtusatusFassett.等5种,产西北部和东北部,有些供观赏用,多年生、矮小草木,有平生的根茎;茎具叶,单生或数次分叉;花1-2朵生于叶腋;花梗中部以上具膝状关节,下垂;花钟状或轮状,花被片6,分离;雄蕊6,花丝短,扁平,花药近基部着生,顶有芒尖;子房3室,通常每室有胚珠6-8,较少2-3颗;果为一浆果。属下物种卵叶扭柄花、扭柄花、丝梗扭柄花、小花扭柄花...
- 红茄苳
科红茄苳的树皮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izophoramucronataPoi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或挖根,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大灌木或乔木,树皮褐色,有纵裂皮孔;常有曲膝状的气根下垂入地。单叶交互对生;叶柄粗厚而扁,长2.5-5cm;叶片革质,阔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0-16cm,宽5-10cm,先端具钻状短尖,基部阔楔形,全缘;叶脉不明显。总花梗由当年生枝的叶腋内抽出...
- 复明汤
底控制者可酌加黄连、黄柏,休克或循环不良者酌加人参、附子。现代适应证:小儿重症感染后并发失明:小儿重症感染后并发失明以学龄前儿童多见。从失明的类型看,病变可发生在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中枢(外侧膝状体、视放射、皮质视中枢)等视路的任何一部分,但以纹状区皮质视中枢病变所致者为多。同时绝大部分伴有失语和偏瘫,说明大脑病变部位比较广泛。从临床角度分析其病因机制有如下4方面:①感染细菌、病毒及其毒素...
- 面神经吻合术
,但若面神经缺损太多,应做神经移植术。在切除肿瘤时,可将面神经改道而不切断面神经,不致影响面神经的功能。术中在切断岩大浅神经后,将整段面神经后移,也可在进行颈静脉球体瘤手术时磨除外耳道后壁之后,将膝状神经节到茎乳孔段的面神经前移。术中注意要点:面神经手术应注意如下问题:1.应熟悉面神经及其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熟练使用显微镜、凿子和电钻。2.术中应用电钻时务必连续冲洗吸引,可去除血液、骨屑,保持手...
- 古山龙
绿色,散布多数小孔,呈数个同心性环纹及放射状纹理,中心有髓。显微鉴茎横节面:木栓层由多列细胞组成,内侧有石细胞环带。皮层有厚壁细胞散在。中柱鞘为石细胞环带。维管束型,排成2-4轮同心环,每二轮韧皮部外侧为纤维与石细胞相间组成的环带。木射线细胞含草酸钙方晶。髓部有石细胞散在。化学成份:古山龙茎含掌叶防已碱(palmatine),小檗碱(berberine)以及药根碱(jatrorrhizine)。根...
- 听觉中枢
,止于耳蜗背核与耳蜗腹核,这是第二级神经元。由耳蜗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大部分交叉到对侧,直接或经上橄榄核第三级神经元上升,构成外侧丘系。外侧丘系上行止于中脑四叠体的下丘(第三级神经元)及丘脑后部的内侧膝状体。从内侧膝状体(第四级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经听放射到达大脑皮层颞叶听区,这是最高级的听觉中枢。从耳蜗核发出的小部分不交叉的神经纤维到同侧上橄榄核,随同侧外侧丘系上行。故听觉到皮层的投射为双侧性的...
- 风癞
拼音:fēnglài英文:风癞为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疠毒蓄于肝经所致,其症四肢骨节疼痛,久则肘膝状如鹤膝,皮毛枯槁,不能移动,腐秽瘫痪。本病相当于瘤型麻风。...
- 黑蚂蚁
药志》拼音名:HēiMáYǐ来源:为蚁科昆虫黑蚁的全虫。原形态:黑蚁(《五行记》)工蚁体长约1s毫米。体漆黑色,平滑有光泽。头圆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单眼3个,品字排列。触角1对,屈膝状,共12节,柄节最长。口器发达;咀嚼式。前胸背板甚发达,中胸背板较小。无翅。足3对,发育相等。胸部和腹部相接处缩小呈细柄状,并具有向上的鳞片1枚;腹部5节。上颚、触角、足为睹褐色;头胸、足及每腹节的...
- 面神经阻滞疗法
分组成:内脏传入神经又称味觉神经,胞体位于膝状神经节内,司理舌前2/3及腭部的味蕾;内脏传出神经起于桥脑泌延核,属副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控制泪腺、颌下腺、舌下腺和鼻腔粘液腺的分泌。面神经自桥脑下部向外侧出脑,与听神经伴行,经内耳门及内耳道进入面神经管,在管内由于走行方向不同,可将其分为3段:第一段向前外;第二段则在水平位上,呈直角转向后外,于转折处变粗大,名膝状神经节,自节上发出岩浅大神经;第三段...
- 蛴螬
洗净,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原形态:东北大黑鳃金龟,体长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体长16.2-21mm。头部密布刻点。触角黄褐色,10节,呈膝状弯曲,前胸背面有细刻点。鞘翅有纵隆线各3-4条,前足外侧有尖齿3个,内侧有一端棘,跗节末端节最长,爪1对,呈叉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成虫栖于土中昼伏夜出,幼虫栖于3-6cm深的土内,成虫和幼虫均为植物性。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性状:性状鉴别...
- VEP
棋盘格、条栅模式图像。其黑白成分以一定速率相互替代转换构成有效刺激,诱发出电活动称为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随视觉刺激在头皮枕部记录的VEP主要代表视野中央6°~12°的视觉冲动,经外侧膝状体投射到枕叶距状裂后部与枕后极的电活动。适应症:视觉诱发电位用于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神经及中枢视通道的病变如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肿瘤压迫以及其他有视神经病变的疾病;图形VEP可用于客观测定视...
- 视觉诱发电位
棋盘格、条栅模式图像。其黑白成分以一定速率相互替代转换构成有效刺激,诱发出电活动称为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随视觉刺激在头皮枕部记录的VEP主要代表视野中央6°~12°的视觉冲动,经外侧膝状体投射到枕叶距状裂后部与枕后极的电活动。适应症:视觉诱发电位用于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神经及中枢视通道的病变如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肿瘤压迫以及其他有视神经病变的疾病;图形VEP可用于客观测定视...
- 间脑
白质纤维分为前核群(与内脏活动有关),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全身的浅、深感觉的上行传导束终止于此核的腹后部分)。在丘脑的后下方有一小突起,称为内侧膝状体,为听觉的皮层下中枢。其外侧另有一突起,称为外侧膝状体,为视觉的皮层下中枢。除嗅觉外,各种感觉传导束都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后,才能投射到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所以丘脑是皮层下感觉中枢。一侧丘脑受刺激,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过敏或疼痛。若一侧丘脑损伤,可出现...
- 面神经瘤
拼音:miànshénjīngliú概述:原发在面神经鞘膜上的肿瘤,称为神经鞘膜瘤或雪旺鞘膜瘤(Schwannoma),可发生在全程面神经在一段纤维上,但以膝状节周围出现较多。1930年Schmidt首次报告,迄今世界文献上不足300例,国内报道者仅20余例。据Saito(1972年)检查600例颞骨标本中发现5例,发病率为0.8%。临床上本病少见的原因为:①肿瘤生长慢,早期无症状。②出现面瘫时...
- 视神经损害
压迫所致两侧神经传导至鼻侧视网膜视觉的纤维受累时,不能接受双侧光刺激而出现双颞侧偏盲。肿瘤逐渐长大时,因一侧受压重而失去视觉功能则一侧全盲,另一侧为颞侧偏盲,最后两侧均呈全盲。②同向偏盲:视束或外侧膝状体以后通路的损害,可产生一侧鼻侧与另一侧颞侧视野缺损,称为同向偏盲。视束与中枢出现的偏盲不同,前者伴有对光反射消失,后者光反射存在;前者偏盲完整,而后者多不完整呈象限性偏盲;前者患者主观感觉症状较...
- 急诊室特殊设备
胎心监测仪)、妇科敷料、便盆、无菌产科包、手套、胎头吸引器、子宫收缩剂及新生儿中枢兴奋药等。2.五官科诊察室可增设耳镜、前鼻镜、检眼镜、额镜、喉镜、五官科椅、曲颈灯、音叉、耵聍钩、卷棉子、喷雾器、膝状镊、枪状镊、金属压舌板、酒精灯、火柴、鼻止血包、开睑器、虹膜镊、眼科剪、蚁式钳、小弯针、眼睑拉钩、3-0~5-0线、洗眼壶、盛水器、口腔镜、口腔镊、口腔探针及五官科常用药物。3.换药室可单独设置,或...
- 面肌抽搐茎乳孔乙醇注射
mm处。茎乳孔深度10.5~14(平均12.5)mm。适应症:面肌抽搐茎乳孔乙醇注射只适用于不能开颅进行显微神经血管减压,且无其他治疗方法,又能耐受术后面肌瘫痪的病人。手术步骤:茎乳孔的穿刺方法有前外侧方与后外侧方入路两种。1.前外侧入路:病人仰卧于操作台上,头向对侧旋转45°,在局麻下用一长约5cm的20号穿刺针,由乳突尖前1.5cm处穿入皮肤,开始时与皮肤垂直,刺入约1cm达深筋膜后转向后上方...
- 面肌抽搐茎乳孔酒精注射
mm处。茎乳孔深度10.5~14(平均12.5)mm。适应症:面肌抽搐茎乳孔乙醇注射只适用于不能开颅进行显微神经血管减压,且无其他治疗方法,又能耐受术后面肌瘫痪的病人。手术步骤:茎乳孔的穿刺方法有前外侧方与后外侧方入路两种。1.前外侧入路:病人仰卧于操作台上,头向对侧旋转45°,在局麻下用一长约5cm的20号穿刺针,由乳突尖前1.5cm处穿入皮肤,开始时与皮肤垂直,刺入约1cm达深筋膜后转向后上方...
- 红树果
.)Lam。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木榄的果实和胚轴。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uguieragymnorrhiza(L.)Lam.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灌木或乔木,常有曲膝状气根突出水面。单叶对生;叶柄长2.5-4.5cm;托叶早落;叶革质,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4cm,宽3-5.5cm,花柄向下弯,长8-20cm;萼管近钟形,暗黄红色,萼裂片11-13片,以12片...
- 鳄鱼泪
ears疾病别名Bogorad综合征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鳄鱼泪征又称Bogorad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进食时患侧溢泪。本征见于颅底骨折、手术损伤、Hunt综合征等疾病损伤面神经膝状节或其近侧端,在面神经受损后的恢复期中发病。面神经为混合神经,面神经恢复期神经的错向再生构成了异常味泪反射性联系导致本征。疾病描述一种特殊的泪液反常性分泌,是每当进食时出现流泪,俗称“鳄鱼泪”,主要...
- 银须草属
名yinxucaoshu拉丁名Aira中国植物志09(3):124描述AiraL.银须草属,禾本科,约9种,分布于南欧,我国引入栽培的有A.capillarisHost1种,供观赏用。矮小、一年生草本;圆锥花序开展或紧缩;小穗有2小花,脱节于颖之上;颖近等长,膜质或近粗糙;外稃硬,背圆形,先端有细长的齿2,基盘具短束毛;芒纤细,扭转,曲膝状,位于外稃背面中部以下,有时第一外稃无芒。属下物种银须草...
- 野古草属
本;叶片狭;小穗有2小花,小穗轴脱节于2小花之间,颖与第一小花宿存或分别迟缓脱落,成对排列于圆锥花序的分枝上;第一颖和下面的不育外稃渐尖;第二颖长于第—颖和不育外稃;实性外稃很小,膜质,无芒或有一曲膝状的芒,基盘有束毛。本属和PanicumL.不同之处为实性外稃膜质,常有芒和基盘有束毛。属下物种刺芒野古草、刺芒野古草(原变种)、粗芒野古草、大花野古草、大序野古草、滇西野古草、多节野古草、鄂西野古草...
- 扁穗草属
植物志11:40描述BrylkiniaF.Schmidt.扁穗草属,禾本科,只有B.caudataF.Schmidt1种,产东亚,我国松花江流域及四川也有分布。叶片通常狭;小穗具柄,有数小花,但仅顶生小花两性,排成圆锥花序;小穗柄曲膝状,小穗自曲折处脱落;外稃5至多脉,最下2-3枚外稃常具5脉,孕性外稃常具7脉,顶端延伸成长芒。属下物种扁穗草、华扁穗草、华扁穗草(原变种)、节秆扁穗草、细叶扁穗草...
- 红树叶
rhiza(L.)Lam.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木榄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uguieragymnorrhiza(L.)L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原形态:灌木或乔木,常有曲膝状气根突出水面。单叶对生;叶柄长2.5-4.5cm;托叶早落;叶革质,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4cm,宽3-5.5cm,花柄向下弯,长8-20cm;萼管近钟形,暗黄红色,萼裂片11-13片,以12片...
- 膝关节切开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术
4.2.2-1,12.26.4.2.2-2)。麻醉和体位: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仰卧位,大腿近端扎止血带。屈膝90°,足和小腿悬垂于手术台远端台边(图12.26.4.2.2-3)。手术步骤:1.切口:膝关节前外侧切口,始于髌骨中部水平,沿髌骨、髌腱外缘向远侧延伸至胫骨结节下1~2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膝关节囊。2.切开关节囊:沿皮肤切口线方向切开前外侧关节囊和滑囊,用小的窄边牵开器牵开髌脂...
- 线粒体脑肌病
LHON的主要生化缺陷是复合体Ⅰ缺乏,基因异常为mtDNA11778位点上的移位突变,此外还有14484和3460点突变的报告。LHON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视神经和节细胞层变性而不伴明显的炎症过程,外侧膝状体的6层均有明显的跨神经元变性(transitionaldegeneration)。肌肉活检无RRF和SSV以及其他酶组织化学异常。8.Wolfram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青少年发病的糖尿病和耳聋。...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