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参

目录

1 拼音

tǔ rén shēn

2 《滇南本草》·土人参

2.1 别名

土高丽参、土洋参、瓦参[1]

2.2 来源及产地

马齿苋科植物锥花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Caertn.的根。我国河南以南各地均有栽培。[1]

2.3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肺经[1]

2.4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润肺生津,凉血止血。治气虚乏力,自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虚喘,头晕目眩,咯血,吐血,遗精,多尿,自汗盗汗,乳汁稀少,月经不调[1]

2.5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1]

2.6 化学成分

根含廿六烷醇、廿八烷醇、卅烷醇和它们的乙酸酯、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1]

3 《滇南本草》整理本·土人参

土人参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整理本。为《滇南本草》记载的金铁锁之别名[1]

3.1 别名

土人参、昆明沙参、金丝矮坨坨[2]

3.2 来源及产地

石竹科植物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 C. Wu et C. Y. Wu的根。产云南[2]

3.3 性味

苦、辛,温,有小毒[2]

3.4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止血,消痈排脓[2]

1.治风湿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损伤。煎服:0.6~1.5g。刮去外皮用[2]

2.治创伤出血。研粉撒[2]

3.5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2]

3.6 化学成分

本品主含皂苷,苷元有棉根皂苷元、表棉根皂苷元等。亦含齐墩果烯类化合物。还含氨基酸、有机酸[2]

3.7 药理作用

初步药理试验,乙醇提取物有镇痛作用。总皂苷还可抗炎、抗菌。皂苷有溶血作用,刺激性强,毒性大[2]

4 《四川中药志》·土人参

土人参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的土党参之别名[2]

4.1 别名

奶参、土人参、浮萍参、白洋参[3]

4.2 来源及产地

桔梗科植物大花金钱豹Campanumoea javanica Bl.或金钱豹C. javanica Bl. var. japonica Mak.的根。产广西、四川、云南等地[3]

4.3 性味

甘、微苦,温[3]

4.4 功能主治

健脾补肺,祛痰止咳。治虚劳内伤,肺虚咳嗽,脾虚泄泻,小儿疳积,乳汁不多,气虚白带[3]

4.5 用法用量

煎服:9~30g[3]

5 马齿觅科植物栌兰的根·土人参

5.1 名称

土人参 RadixTalinipaniculati(英)PanicledFameflowerRoot

5.2 别名

水人参、参草、紫人参、福参。

5.3 来源

马齿觅科植物栌兰Talinum paniculatum (Jacq.)Gaertn. 的根。

5.4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60cm,肉质。茎直立,分技,绿色,基部稍带木质。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7cm,宽2.5~3.5cm,先端略凹陷而有细凸头,基部渐狭成短柄,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多呈2歧分枝;花瓣5,淡紫红色;雄蕊10余枚;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数。蒴果近球形,熟时3瓣裂。种子多数,黑色,有光泽,具微细腺点。花期6~7月,果期9~10月。

5.5 产地

多为栽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5.6 采制

秋、冬季挖根,洗净,晒干或蒸后晒干。

5.7 性状

主根圆柱形,直径1~3cm,长短不等,有的微弯曲,分枝如人参状,并有少数须根残留。肉质坚实。表面棕褐色,去皮者莫棕色,断面乳白色。

5.8 化学成分

含芸苔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

5.9 性味

性平,味甘。

5.10 功能主治

健脾润肺,止咳,调经。用于脾虚劳倦、泄泻,肺劳咳痰带血、眩晕潮热、盗汗自汗、月经不调、带下。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62.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