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啮

目录

1 拼音

tù niè

2 注解

兔啮为病名[1]。《黄帝内经灵枢·痈疽》卷九:“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之。”同附骨疽[1]

胫疽(shank abscess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of tibia)为病名[2]。《疡医准绳》卷四:“胫疽,发于胫名曰兔啮[2]。”是指生于小腿胫骨的无头疽[3]。属附骨疽[3]

胫疽相当于胫骨化脓性骨髓炎[3]

3 关于附骨疽

附骨疽(bone-attaching abscess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又名附骨痈、多骨疽、朽骨疽。是指毒邪深袭,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3]。属无头疽。其特点是多发于四肢长骨,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窦道,损伤筋骨。《备急千金方》云:“以其无破,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

附骨疽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如生在大腿外侧的,叫附骨疽;生于大腿内侧的,叫咬骨疽;只生在股胫部的,叫股胫疽等:病名虽异,但其病变部位均在四肢长骨,病因、证治大致相同。

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3]

详见附骨疽条。

4 关于无头疽

无头疽(headless abscess;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and arthritis)为病名[4]。是指发生于骨骼与关节间的化脓性疾病[4]。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酿成[4]。无头疽能形成瘘管;如发于长骨者多损骨;发生于关节的,易造成畸形。

《外科证治全书》云:“阴疽之形,皆阔大一,根盘坚硬,皮色不变,或痛或不痛,为外科最险之症。”

临床上常见的附骨疽及环跳疽是无头疽的代表性疾病。

无头疽相当于西医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4]

详见无头疽条。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98.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89.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