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大肌注射术

目录

1 拼音

tún dà jī zhù shè shù

2 注解

肌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注射技术。凡不宜口服的药物或患者不能口服时,可采用肌肉注射法给药。肌肉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药液注射后能迅速吸收入血而发生疗效。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有臀大肌、臀中肌、三角肌及股外侧肌等。

臀大肌注射术

3 臀大肌注射术应用解剖学基础

1.臀大肌 臂大肌是臀肌中最大且表浅的肌肉,近似四方形,几乎占据整个臀部皮下。该肌以广泛的短腱起于前上棘至尾骨尖之间的深部结构,肌纤维向外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臀肌粗隆。小儿此肌不发达,较薄。

2·臀大肌筋膜 该筋膜是臀区固有筋膜之一,不甚发达。筋膜向深面发出许多纤维隔,使臀大肌内部结合非常牢固。

3·臂部的血管、神经 臂部的血管、神经较多,均位于臂大肌的深面,经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出入盆腔。

(1)臀下血管及神经 臀下动脉、静脉及臀下神经通过梨状肌下孔出盆腔。三者相互伴行,分布于臀大肌等处,各主千穿出梨状肌下孔处的体表投影在倍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处。

(2) 臂上血管及神经 臂上动脉、静脉及神经通过梨状肌上孔出盆腔。主要分布于臀中肌、臀小肌等处。它们出梨状肌上孔的体表投影在韶后上棘至大转子尖连线上、中1/3段交界处。

(3)阴部内血管及神经 阴部内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前干,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再经坐骨小孔至会阴部。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与阴部内动脉伴行,位于动脉内侧。

(4)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为全身最大的神经,起始处宽约2cm。坐骨神经一般经梨状肌下孔穿出至臀部,位于臂大肌中部深面,约在坐骨结节与肢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处下降至股后部。

4·臀区皮肤及浅筋膜 臀区皮肤较厚、浅筋膜含有大量的脂肪组织,故该区皮下组织较厚,中年女性此处皮下脂肪厚约2~4cm。

4 臀大肌注射术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1·部位选择 臀大肌注射区的定位方法有两种:(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外划一水平横线,再通过格崎最高点向下作一垂线,两线十字交叉,将臀区分为四区。臀部外上1/4区为臀肌注射最佳部位。(2)连线法:将髂前上棘至骶尾连结处作一连线,将此线分为三等分,其外上1/3为注射区。

2·体姿参考 患者多取侧卧位,下方的腿微弯曲,上方的腿自然伸直;或取俯卧位, 足尖相对,足跟分开。亦可取坐位。

3·穿经结构 注射针穿经皮肤、浅筋膜、臀肌筋膜至臀大肌。

4·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 选准注射部位,术者左手绷紧注射区皮肤,右手持注射器, 使针头与皮肤垂直,快速刺入2·5一3·Ocm即达臀大肌。

5 臀大肌注射术注意事项

(1)选准注射部位,防止损伤大神经及血管,用十字法或连线法选好注射区。注射点处应无炎症、硬结及压痛,用十字法选区时,因臀外上1/4区的内下角靠近臀下血管、神经及 坐骨神经,故选注射点时应避开此区的内下角,为避免损伤血管、大神经,迸针时针尖勿向 下倾斜。

(2)防止折针 因臀大肌发达,在肌肉紧张时易发生折针。预防折针的方法是在肌肉 松弛的情况下快速进针,针梗应垂直刺入,不可在肌申撬动及改变方向。为确保安全,切勿 将针梗全部刺入,一般针梗的1/3应保留在体外,以防针梗从根部焊接处折断。万一折断, 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止血钳夹住断端取出。

(3)注意迸针深度 注射的深度因人而宜,因臀区皮下组织较厚,成年人特大肌注射 时针梗不应短于4;5cm,注射过浅或针尖达不到肌肉时,易引起皮下硬结及疼痛。

(4)婴儿不宜作臀肌注射 婴儿臀区较小,肌肉不发达,不宜作臀肌注射。小儿开始行 走后臀肌逐渐发达,方可用于注射。

(5)防止药液直接入血,进针后应回抽活塞,无回血后方可注射。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