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贼

目录

1 拼音

tǔ mù zéi

2 英文参考

frail horsetail her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土木贼

土木贼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清代刘士季所著《草木便方》记载的笔筒草之别名[1]

3.1 别名

通气草、土木贼、锁眉草、节骨草、锉刀草[2]

3.2 来源及产地

木贼科植物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lmum Desf.的全草。广布全国各地[2]

3.3 性味

甘、苦,平[2]

3.4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祛痰,利尿,止血[2]

1.治目赤肿痛,角膜云翳,肝炎,慢性气管炎,肾炎,尿路感染,鼻衄,便血,血尿,崩漏,带下。煎服:9~15g[2]

2.治跌打骨折。整复后用鲜草调红糖捣烂外敷[2]

3.5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烟碱、犬问荆碱、山柰酚-3-槐糖苷等。全草含β-谷甾醇、正二十八烷、果糖等[2]

3.6 药理作用

25%水煎剂和粗提物分别给小白鼠灌胃均有止咳和祛痰作用[2]

4 《*辞典》·土木贼

4.1 出处

《广东中药》

4.2 拼音名

Tǔ Mù Zéi

4.3 别名

木贼(《滇南本草》),纤弱木贼、接骨蕨、马人参、笔塔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节节草、斗眼草、豆根草、锁眼草(《滇南本草》整理本),笔头草、塔草、毛筒草、博节草(《广西中药志》)。

4.4 来源

为木贼科植物笔管草的全草或根。秋季选择身老体大者,割取地上部分,拣除杂草,晒干。

4.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营养茎和孢子囊茎相似,单出或簇生,分枝或不分枝,细长有节,节间多半中空,通常高可达1米,直径约2~15毫米,表面有肋棱6~30条,平滑或有1列密集的小刺状突起,沟中有2列气孔。小枝1条或为2~3条一组,很少4~5条的,小枝可能再分枝。叶退化,轮生,细小,与叶鞘连接,叶鞘常呈管状或漏斗状,紧贴,短或略伸长,先端呈齿牙状,齿宿存或脱落,而遗留一截头状、浑圆或三角形的基部。孢子囊穗长约2.5厘米,顶端短尖或有小突尖;孢子囊6~9个,在孢子叶下面边缘排成1列,孢子圆球形,有2条丝状弹丝,十字形着生,卷绕在孢子上,遇水即弹开,以便繁殖。

4.6 生境分布

生于溪边、沟边、沙壤或粘土上半阴湿地方。分布华南、西南、长江中上游各地。

4.7 性状

干燥全草为细长分枝的圆柱状茎条,淡绿色至黄绿色,长约60厘米不等。表面粗糙有纵沟,多节,节间长5~8厘米,亦有长至13厘米的。干时易断,潮湿时坚韧,中空,叶鞘呈短筒状,紧贴于茎,基部及钝头的齿片呈黑褐色。以粗条、青绿色、身长肉厚者为佳。

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当地作木贼使用,参见"木贼"条。

4.8 性味

甘微苦,凉。

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辛酸微苦。"

②《广西中药志》:"味甘微苦,性凉无毒。"

4.9 功能主治

利湿清热,明目。治目赤胀痛,翳膜胬肉,急性黄疸型肝炎,淋病。

①《滇南本草》:"散肝家郁结。(治目)暴亦、胀痛,退翳膜,消胬肉攀睛。兼治五淋,玉茎疼痛,亦白便浊。(根治)妇人赤白带下,破血积,通月经。止大肠下血。"

②《广西中药志》:"疏表,利湿。治浮肿。"

4.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

4.11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成人每天用鲜草1~2两或干草1两,煎水当茶饮。据82例观察,大部分病例服药后尿量增多,食欲好转,黄疸明显消退。可能与本品有利湿、退黄、清热作用有关。

4.12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