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推拿手法名·推法
推法为推拿手法名[1]。出《黄帝内经灵枢》。指用指、掌或其他部位着力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前后、上下、左右的直线或弧线推进的手法[2]。属摩擦类手法[3]。推法有疏通经络,行气消瘀等功效[1]。后代在应用上有发展,常用的有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一指禅推法等[1]。
3.1 推法的分类
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推法可分为拇指推法、掌推法、肘推法等[3]。
根据操作手法的不同,可分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一指禅推法等。
3.2 推法操作要领
指腹(或指端)或一手掌或双手掌或肘尖部紧贴患者皮肤向前直推,亦可沿筋肉结构形态顺而推之。
3.3 推法的作用与应用
指推法多用于头面部、颈部及肢体远端,用于治疗头痛、落枕、肌腱炎、腱鞘炎等。
掌推法适用于腰背、胸腹及上、下肢等,用于治疗腰背酸痛,上、下肢肌肉痉挛、麻木,胸腹胀痛等症。
肘推法刺激性较强,用于形体肥胖、肌肉丰厚或因宿疾痹痛而感觉较迟钝的患者。多施于腰背两侧或臀部,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肌劳损等病症。
4 小儿推拿手法名·推法
在小儿推拿手法中,推法是以拇指或食、中两指的螺纹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做直线或环旋移动的推拿手法[4]。属单式手法[4]。
小儿推拿手法通常是指给6周岁以内的小儿进行推拿治疗的手法,包括单式和复式手法两种[5]。小儿推拿手法既有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立于成人推拿手法之外的特殊操作方法[5]。
4.1 推法的分类
临床上根据操作方向的不同,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4]。
4.2 推法的适用部位
直推法适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多用于头面部、四肢部、脊柱部;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五经穴及面状穴位[6]。
合推法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腕掌部[6]。
4.3 注意事项
1.不可推破皮肤,一般需要辅以介质[备注]小儿推拿,常使用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可以起到润滑作用,还可防止擦破皮肤,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随蘸随推[6]。
2.根据病情、部位和穴位的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达到预期的疗效[6]。
3.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指揉法为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6]。
4.操作时手法不可呆滞[6]。
5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57.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赵毅,王诗忠主编.推拿手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9-50.
- ^ [4] 刘明军,王金贵主编.小儿推拿学——2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7.
- ^ [5] 刘明军,王金贵主编.小儿推拿学—2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6.
- ^ [6] 刘明军,王金贵主编.小儿推拿学—2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8.
古籍中的推法
-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九·小儿科]慢惊
,一日而安。彼治者死,悔无及也。一儿发搐,先取善推法者推之,止而后发,病益危甚。万曰∶推法者,乃针灸...
- 《幼科发挥》:[卷之一]急惊风有三因
。彼治者死。悔不信吾言。无及矣。一儿发搐。先取善推法推之止。向后发病益危甚。予曰。推法者。乃针灸摩按...
- 《针灸逢源》:[卷五证治参详]推惊总法
推法。开天门二十四下(从眉心推上发际)分阴阳九下(用两大指推从眉心。分推至太阳。此不论寒热虚实皆用)...
- 《厘正按摩要术》:[卷四·列证]惊风
。)揉内劳宫,(二百遍。)运八卦。(一百遍。)凡推法,用葱椒水,再以水调蛤粉,敷头顶心,手足心,并太...
- 《幼科铁镜》:[卷三]惊痫活症辨
天保采薇汤,不必用推。若发惊拿醒便知人事,即用后推法并灯火及药。推法∶开天门二十四下。(从眉心推上发...
- 更多古籍中的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