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根散

目录

1 拼音

tǔ guā gēn sǎn

2 概述

土瓜根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

3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土瓜根散

3.1 组成

土瓜根、芍药、桂枝、䗪虫各三分[1]

土瓜根3两,芍药3两,桂枝,(庶虫)虫3两。

3.2 功能主治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土瓜根散主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痛,经一月再见者,亦治阴㿗肿[1]

3.3 制备方法

上为末[1]

3.4 用法用量

每服一方寸匕,温酒送下,日三次[1]

3.5 各家论述

1.《金匮玉函经二注》:土瓜根者,能通月水,消瘀血,生津液,津生则化血也;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开阴寒;桂枝通血脉,引阳气;(庶虫)虫破血积,以消行之,非独血积冲任者有是证,肝藏血,主化生之气,与冲任同病,而脉循阴器,任、督脉亦结阴下,故皆用是汤治之。

2.《张氏医通》:土瓜根,黄瓜根也,往往以栝楼根代用,考之《本经》,栝楼根性味虽同苦寒,而无散瘀血,通月闭之功,此治虽专,故以桂、(庶虫)弼之,芍药监之,与旋覆花汤之用新绛不殊。

3.《金匮要略浅注》:土瓜,即王瓜也,主驱热行瘀;佐以(庶虫)虫之蠕动逐血,桂、芍之调和阴阳,为有制之师。

4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之土瓜根散

4.1 组成

土瓜根、天花粉、炙甘草、枳壳(麸炒)各半两[1]

土瓜根半两,栝楼根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4.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之土瓜根散主治脾黄,偏身如金色,眼目俱黄,唇口生疮,或吟或咏,有时吐逆,不能下食,大便涩[1]

4.3 制备方法

上为末[1]

4.4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煎,不拘时服[1]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 《太平圣惠方》卷十方之土瓜根散

5.1 方名

土瓜根散

5.2 别名

麦门冬饮

5.3 组成

土瓜根1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5.4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方之土瓜根散主治伤寒,烦渴不止。

5.5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5.7 附注

麦门冬饮(《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6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方之土瓜根散

6.1 方名

土瓜根散

6.2 别名

土瓜根汤

6.3 组成

土瓜根1两,芍药1两,当归1两。

6.4 主治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方之土瓜根散主治小儿气(疒颓),小儿阴(疒颓)肿硬,时复疼痛。

6.5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2升,煎取1升,服5合,每日2次。

6.6 附注

土瓜根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7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方之土瓜根散

7.1 方名

土瓜根散

7.2 组成

土瓜根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葛根1分(锉),枇杷叶1分(拭去毛,炙微黄),柴胡半两(去苗)。

7.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方之土瓜根散主治小儿伤寒烦热,大渴不止。

7.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8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之土瓜根散

8.1 方名

土瓜根散

8.2 组成

土瓜根(去土)、连翘、龙胆、黄连(去须)、苦参、栝楼实(微焙)、大黄(微炒)、芍药、木香各等分。

8.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之土瓜根散主治寒热瘰疬。

8.4 用法用量

食后、临卧以温酒调下1钱匕,每日3次。

8.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