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突触后电位
摘要:突触后电位tial略称PSP。也可称突触电位(synapticpoten-tial)。这是突触传递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另外还区别为以化学传递物质为媒介的化学传递所产生的突触后电位与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流进行电传递而产生的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去极化性质,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多数场合是超极化性质,并通过膜电导增加的短路效应使其它的电位变化减少。当这些突触后电位总和超过去极化侧的阈值时,便产生动作电位。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10/2/24 12:50:07 230字 ]
相关词条:
- 突触后电位
拼音:tūchùhòudiànwèi英文:postsynapticpoten突触后电位tial略称PSP。也可称突触电位(synapticpoten-tial)。这是突触传递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另外还区别为以化学传递物质为媒介的化学传递所产生的突触后电位与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流进行电传递而产生的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去极化性质,抑制性突...
- 突触电位
突触后电位tial略称PSP。也可称突触电位(synapticpoten-tial)。这是突触传递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另外还区别为以化学传递物质为媒介的化学传递所产生的突触后电位与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流进行电传递而产生的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去极化性质,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多数场合是超极化性质,并通过膜电导增加的短路效应使其它的电位变化减少...
- 脑电波
步活动时就会产生强大的电场,才能在皮层表面记录出来。脑电活动的皮层神经元机制由于最常见的脑电波节律为每秒10次左右的α节律,每个波的周期约为100毫米,这要比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慢得多,而和神经元的突触后电位的时程较近似,因而提出脑电波是由神经元的同步性慢活动所引起的。此外,动物实验表明,将微电极插入猫的皮层神经元内,发现微电极所记录的皮层神经元的慢的突触后电位常与粗电极在皮层表面记录到的同步化脑电...
-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略称EPSP。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这种去极化超过阈值时,就产生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亦即产生动作电位。在猫脊髓运动神经元中,刺激对应Ia群的向中纤维时所产生的EPSP在11.5毫秒内达顶点,以后则大致按指数函数...
- 脑电图
拼音:nǎodiàntú英文:electroencephalogram,EEG概述:脑电活动是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及其垂直树突的突触后电位的总和,并由丘脑中线部位的非特异性核起调节作用来完成的。神经元的电位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活动的基础,因此可反映其功能和病理的变化。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电位变化加以放大并记录下来的一种方法,即脑电图,是目前最敏感的监测脑功能的方法。临床脑电图学就是根...
- 兴奋性接头电位
nwèi英文:excitatoryjunctionalpo-tential兴奋性接头电位excitatoryjunctionalpo-tential略称EJP。节肢动物运动神经和肌肉接头所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相当于脊椎动物的终板电位(EPP)。在节肢动物中,除兴奋性接头电位之外,还有来自抑制神经的,抑制性接头电位。在多数情况下,一条运动神经在肌纤维全长的许多地方形成接头,由于兴奋性接头的去极化电位...
-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到了类似的两种信号转换机制。由此可见,所有感受性神经末稍和感受器细胞出现电位变化,就是通过跨膜信号转换,把不同能量形式的外界刺激都转换成跨膜电位化的结果。如前,发生器电位和感受器电位同终板电位和突触后电位一样,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它们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而其幅度与外界刺激强度成比例;它不能作远距离传播而可能在局部实现时间性总和和空间性总和。正因为如此,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和波...
- 兴奋性突触
ynapse兴奋性突触excitatorysynapse是把突触前(presynaptic)的兴奋向突触后(postsynaptic)传递的突触,是抑制性突触的反义词。即突触前纤维末端的动作电位一旦到达,兴奋性突触以化学传递,鱼类和甲壳类通过传的电递方式向突触后神经元传递,而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去极化性质的电位变化,可因多次兴奋性突触的活动而发生的总和,在超过阈值时,即产生动作...
- 级量反应
拼音:jíliàngfǎnyìng英文:突触后膜上的电位,无论是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还是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神经动作电位或细胞的单位发放后的后电位、感觉器官的感受器电位都是级量反应。在这类反应中,其电位的幅值随阈上刺激强度增大而变高,反应的频率并不发生变化,因为每个级量反应电位幅值缓慢增高后缓慢下降,这一过程可持续几十毫秒,且不能向周围迅速传导出去,只能局限在突触后膜不超过1平方微米的小点...
- 中枢兴奋
性突触后电位如将微电极插入突触后神经元(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内,可测得静息电位约-70mV。当突触前神经元发生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发生去极化。这种去极化电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发展到一定数值(例如膜电位由-70mV去极化到-52mV左右)时,达到了始段部位的阈电位水平,则始段处首先暴发动作电位,并沿神经轴突传导出去。这样,兴奋就通过突...
- 总和
反射中作为传导的一种特性的总和和易化都基于此。这种现象可用终板电位(接头部位的局部兴奋)和突触后电位的重叠变大来加以解释。这里存在两种情况,即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施加同一刺激时引起的时间总和及在不同部位刺激引起的空间总和。已知,空间总和也存在于视网膜相近二点间等的感受器刺激中。如上所述,总和可在终板电位、突触电位和感受器的发生器电位的阶段反应中见到,但是动作电位这种全或无的电位却不能由于总和再变大。由...
- 突触延搁
拼音:tūchùyángē英文:synapticdelay在化学传递性突触中,从兴奋到达突触前神经末梢起,即从发生去极化起,到在突触后细胞中产生突触后电位止,有一个时间延搁,称此为突触延搁。在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突触延搁是0.2—0.3毫秒,在蛙的神经肌肉接头约为1毫秒。突触延搁是传递物质从神经末梢释放、向突触间隙扩散而作用于突触下膜所需要的时间,但其大部分是消耗在传递物质的释放上。...
- 突触间隙
末梢和突触下膜之间,有与通常的细胞间隙同样的间隙存在,称此为突触间隙。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两者之间的距离是20—30毫微米,在神经肌肉接头约50毫微米。电子显微镜发现突触间隙比其它细胞间隙着色深。在突触前末梢释放的传递物质向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下膜,在其作用下所产生的突触电流,沿突触下膜—突触后细胞内—突触后细胞膜的突触下膜以外部分(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下膜的局部回路流动的结果而产生突触后电位。...
- IS峰
拼音:ISfēng英文:ISspikeIS是initialsegment(初节)的略语。在神经元的峰电位中,其由轴突起始部(初节)的兴奋所引起的峰电位,称为IS峰。所谓轴突起始部是指从细胞体向轴突过渡的部分,在有髓鞘神经纤维中是轴突尚未裹以髓鞘的部分。因为多数神经元中轴突起始部的阈值比细胞体和树状突低,所以由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最初引起的是IS峰。...
- 耳蜗微音器电位
电极越靠近毛细胞时,所记录到的微音器电位越大。它的发生与盖膜和毛细胞之间的相应位置移动有关。微音器电位是毛细胞接受声波刺激而产生的感受器电位之一。此外还有总合电位,其阈值比微音器电位高,等微音器电位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总合电位。总合电位也是毛细胞接受声波刺激所产生的一种感受器电位。听神经上的传入冲动是由感受器电位(微音器电位和总合电位)所启动的。在听神经发生动作电位之前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
- 中枢抑制
内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中枢抑制也能总和,也有后作用,因此它和中枢兴奋一样也是神经的活动过程。中枢抑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两种。突触后抑制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而产生的中枢抑制,称为突触后抑制。一个兴奋性神经元兴奋时,只能引起与它联系的其他神经元产生兴奋,而不能直接引起其他神经元产生突触后抑制;只有当兴奋性神经元先引起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才能转而抑...
- 戊硫巴比妥钠
:硫喷妥钠是一种静脉全麻药,具有高度亲脂性,为短效巴比妥类药物。静注后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其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易化或增强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在突触的作用,使突触后电位抑制延长,同时阻断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盐在突触的作用,从而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抑制网状结构的上行性激活系统,降低神经生理和脑功能的活动,产生全身麻醉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硫喷妥钠进行基础麻醉、全...
- 播托散
:硫喷妥钠是一种静脉全麻药,具有高度亲脂性,为短效巴比妥类药物。静注后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其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易化或增强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在突触的作用,使突触后电位抑制延长,同时阻断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盐在突触的作用,从而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抑制网状结构的上行性激活系统,降低神经生理和脑功能的活动,产生全身麻醉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硫喷妥钠进行基础麻醉、全...
- 硫喷妥钠
:硫喷妥钠是一种静脉全麻药,具有高度亲脂性,为短效巴比妥类药物。静注后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其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易化或增强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在突触的作用,使突触后电位抑制延长,同时阻断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盐在突触的作用,从而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抑制网状结构的上行性激活系统,降低神经生理和脑功能的活动,产生全身麻醉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硫喷妥钠进行基础麻醉、全...
- 血管活性肠肽
过以下几种方式影响癫痫的发作:可直接作用于邻近锥体细胞胞体的VIP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使脑内Ca2+浓度增多,神经元去极化而发生痫性放电。它还可以活化其他兴奋性中间神经元,使之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更进一步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也具有促使胆碱能神经元合成和释放乙酰胆碱的能力。乙酰胆碱具有中枢兴奋性,可使神经元发生阵发性去极化飘移,直至痫性放电∽]。还能影响局部能量代谢,神经元在能量...
- VIP
过以下几种方式影响癫痫的发作:可直接作用于邻近锥体细胞胞体的VIP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使脑内Ca2+浓度增多,神经元去极化而发生痫性放电。它还可以活化其他兴奋性中间神经元,使之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更进一步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也具有促使胆碱能神经元合成和释放乙酰胆碱的能力。乙酰胆碱具有中枢兴奋性,可使神经元发生阵发性去极化飘移,直至痫性放电∽]。还能影响局部能量代谢,神经元在能量...
- 神经纤维
β类,Ⅲ类相当于Aδ类,Ⅳ类相当于C类。目前对传出纤维采用前一种分类法,对传入纤维采用后一种分类法。神经纤维的作用: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组织能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借助于兴奋冲动传导抵达末梢时突触前膜释放特殊的神经递质,而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改变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这一作用称为功能性作用;另一方面神经还能通过末梢经常释放某些物质,持续地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
- 感受器
到了类似的两种信号转换机制。由此可见,所有感受性神经末稍和感受器细胞出现电位变化,就是通过跨膜信号转换,把不同能量形式的外界刺激都转换成跨膜电位化的结果。如前,发生器电位和感受器电位同终板电位和突触后电位一样,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它们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而其幅度与外界刺激强度成比例;它不能作远距离传播而可能在局部实现时间性总和和空间性总和。正因为如此,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和波...
- 症状性癫痫综合征
元动作电位暴发后出现连续去极化和超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去极化飘移(DS),使细胞内Ca2+和Na+增加,细胞外K+增加,Ca2+减少,出现大量DS,并以比正常传导快数倍的速度向周围神经元扩散。生化研究发现,海马和颞叶神经元去极化时可释放大量兴奋性氨基酸(EAA)及其他神经递质,激活NMDA受体后,大量Ca2+内流,导致兴奋性突触进一步增强。3.癫痫发作可能与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如...
- 部分性发作癫痫
神经元动作电位暴发后出现连续去极化和超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去极化飘移(DS),使细胞内Ca2和Na增加,细胞外K增加,Ca2减少,出现大量DS,并以比正常传导快数倍的速度向周围神经元扩散。生化研究发现,海马和颞叶神经元去极化时可释放大量兴奋性氨基酸(EAA)及其他神经递质,激活NMDA受体后,大量Ca2内流,导致兴奋性突触进一步增强。痫性病灶细胞外K增加可减少抑制性氨基酸(I...
- 全面性发作
元动作电位暴发后出现连续去极化和超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去极化飘移(DS),使细胞内Ca2+和Na+增加,细胞外K+增加,Ca2+减少,出现大量DS,并以比正常传导快数倍的速度向周围神经元扩散。生化研究发现,海马和颞叶神经元去极化时可释放大量兴奋性氨基酸(EAA)及其他神经递质,激活NMDA受体后,大量Ca2+内流,导致兴奋性突触进一步增强。痫性病灶细胞外K+增加可减少抑制性氨基...
- 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
其一,然后决定合适的反应。他认为这种作决定是脑的最基本的活动。这些原理现在看来虽然比较简单,但基本思想是正确的,这些原理已在神经元兴奋的触发过程中(如末梢Ca2+内流对递质释放量的影响),以及在突触后电位在多个EPSP和IPSP的总和中清楚地观察到。Sherrington的这一著作影响深远,对现代神经生理学,特别是脑外科和神经失调的临床治疗,均有重大影响。由于Sherrington在神经系统研究...
- 局灶性癫痫发作
神经元动作电位暴发后出现连续去极化和超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去极化飘移(DS),使细胞内Ca2和Na增加,细胞外K增加,Ca2减少,出现大量DS,并以比正常传导快数倍的速度向周围神经元扩散。生化研究发现,海马和颞叶神经元去极化时可释放大量兴奋性氨基酸(EAA)及其他神经递质,激活NMDA受体后,大量Ca2内流,导致兴奋性突触进一步增强。痫性病灶细胞外K增加可减少抑制性氨基酸(I...
-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行为学研究的基础上,坎德尔及其同事利用海兔神经元胞体较大的特点和现代的微电极技术,分别记录了参与缩鳃发射的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发现当吸盘的感觉神经元受到刺激而兴奋(发放动作电位)时,在支配鳃的运动神经元中可以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有趣的是,当感觉神经元被重复刺激后,EPSP的幅度越来越小,与行...
- 部分性发作
神经元动作电位暴发后出现连续去极化和超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去极化飘移(DS),使细胞内Ca2和Na增加,细胞外K增加,Ca2减少,出现大量DS,并以比正常传导快数倍的速度向周围神经元扩散。生化研究发现,海马和颞叶神经元去极化时可释放大量兴奋性氨基酸(EAA)及其他神经递质,激活NMDA受体后,大量Ca2内流,导致兴奋性突触进一步增强。痫性病灶细胞外K增加可减少抑制性氨基酸(I...
- 抑制
元,一般属中间神经元,其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物质,与其后继的神经元构成抑制性突触。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出抑制性递质,经突触间隙而使所有与它形成突触联系的突触后神经元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而呈现抑制。按引起条件反射抑制的原因,可分为外抑制、内抑制、超限抑制等。抑制和兴奋一样,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通过抑制,大脑皮质的信号化活动不断地得到纠正而逐渐达到完善,使反应更加精确有效。因而抑制过...
- 动作电位
静息时的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电位变化幅度可达90mV~130mV。其中膜内电位由零变为正值的过程,称为反极化或超射。下降支表示膜的复极化过程,是膜内电位从上升支的顶端下降至静息电位水平的过程。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与下降支历时0.5ms~2.0ms,形成一次尖锐的脉冲,称为锋电位。锋电位构成神经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在它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 电紧张电位
拼音:diànjǐnzhāngdiànwèi英文:electrotonicpotential电紧张电位是当直流电施加于神经时,神经上表现出的作用并不象一条金属导线那样,直接将电流依最短的途径从阳极输送到阴极。而是一方面,电流经膜外的介质从阳极流向阴极;另一方面,电流在阳极由膜外流入膜内,在膜内,电流从阳极流向阴极,然后,再在阴极从膜内流向膜外。而且,不仅从电极底下的一点的膜上流动,而且还扩散到电极...
- 静息电位
内比膜外电位低,即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这种安静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稳定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极化(状态)。以极化(或静息电位)为准,膜内负电位增大,称为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减小,称为去极化或除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膜电位又恢复到极化状态,称为复极化。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还表现为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但各种细胞的数值不同。如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90mV,人的红细胞为-10mV。...
- 细胞内电极
de把微电极插入细胞内,既可用它来测定膜电位又可用它来给予电刺激,这种电极称为细胞内电极。这种电极最初是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的卵细胞,但霍奇金(A.L.Hodgkin,1939)和科尔(K.S.Cole,1940)使用直径约100微米的玻璃毛细管从断端纵向插入枪乌贼(Lolige)的巨大神经纤维,并在细胞外安置参考电极用以测定静止电位和动作电位取得了成功。此后,林(G.Ling)和杰勒德(R.W.G...
- 微音器电位
microphonicpotential微音器电位是指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的心理学家法沃(E.G.Wever)和布雷(C.W.Bray,1930)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当把电极放在猫耳蜗附近并加音响刺激时,可以记录到与音波同形的电位变化,如果把这种电位放大输入扬声器中则可通过扬声器听到与所加声音相同的音响。这种电位叫做微音器电位(MP)。后来证实这种电位就是所说的感受器电位,并由戴维斯...
- 生物电现象
刺激强度继续增加,动作电位也不再增大。传导性:动作电位一经产生就可在同一细胞范围内沿细胞膜传到远处,而且电位幅度不会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即非递减性传导。动作电位的全过程动作电位全过程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两大部分。(1)锋电位(spikepotential):在刺激后几乎立即出现,潜伏期不超过0.06毫秒。其幅度为静息电位与超射值之和,并服从全或无定律和非递减性传导。锋电位总是伴随着冲动出现,两者...
- 婴儿及儿童期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元动作电位暴发后出现连续去极化和超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去极化飘移(DS),使细胞内Ca2+和Na+增加,细胞外K+增加,Ca2+减少,出现大量DS,并以比正常传导快数倍的速度向周围神经元扩散。生化研究发现,海马和颞叶神经元去极化时可释放大量兴奋性氨基酸(EAA)及其他神经递质,激活NMDA受体后,大量Ca2+内流,导致兴奋性突触进一步增强。3.癫痫发作可能与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如...
- 癫痫发作与癫痫综合症
数分钟,可出现复杂部分性或全身性发作。电生理及神经生化异常:神经元过度兴奋可导致异常放电,用细胞内电极描记癫痫动物模型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发现,神经元动作电位暴发后出现连续去极化和超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去极化飘移(DS),使细胞内Ca2和Na增加,细胞外K增加,Ca2减少,出现大量DS,并以比正常传导快数倍的速度向周围神经元扩散。生化研究发现,海马和颞叶神经元去极化时可释放大量兴...
- 癫痫发作与癫痫综合征
数分钟,可出现复杂部分性或全身性发作。电生理及神经生化异常:神经元过度兴奋可导致异常放电,用细胞内电极描记癫痫动物模型大脑皮质过度兴奋发现,神经元动作电位暴发后出现连续去极化和超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去极化飘移(DS),使细胞内Ca2和Na增加,细胞外K增加,Ca2减少,出现大量DS,并以比正常传导快数倍的速度向周围神经元扩散。生化研究发现,海马和颞叶神经元去极化时可释放大量兴...
- 针极肌电图
。值得注意的是出汗或过多的使用粘膏,会在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或地线之间造成短路,出现一个巨大刺激伪差。(2)放大器:神经肌肉的动作电位非常微小,必须放大100万倍.信号首先输入前置电压放大器,然后输入后极功率放大器。在肌电图仪中见到的电位是以不同频率正弦组成,肌肉动作电位的主正弦波频率在2Hz至10kHz,因此放大器应达到这种的频率宽度。一般肌电图仪都设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滤波器,以便使用者随时根据电...
- 眼电图
in,以免漏掉延迟出现的光峰。5.检查完毕,要清洗电极。注意事项:1.检查前30min避免患者由亮处突然进入暗处,或接受强光照射。2.除建立实验室自己的正常值外,注意与对侧健眼比较。报告内容::1.电位时间(min)暗谷时间和光峰时间。2.电位幅值(mV)暗谷电位,光峰电位,基电位和电位差。3.电位比值临床上最有意义的是Ar-den比,即光峰电位/暗谷电位。还有Glie比(电位差/基电位)等,但较...
- 阳极溶出伏安法
拼音:yángjíróngchūfúānfǎ英文:anodicstrippingvoltammetry阳极溶出伏安法是指在一定的电位下,使待测金属离子部分地还原成金属并溶入微电极或析出于电极的表面,然后向电极施加反向电压,使微电极上的金属氧化而产生氧化电流,根据氧化过程的电流-电压曲线进行分析的伏安法。...
- 单纤维肌电图
外展小指肌、面肌、胫前肌、伸趾短肌。应用单纤维针电极经消毒后,插入上述肌肉,嘱患者作轻随意收缩(受检肌肉应嘱保持某一固定位置),细致挪动针极,将单纤维电极位于同一运动单位内的2条肌纤维中央,获得一对电位,调节触发电平使电位固定显示于监视屏上,移动水平光标,使光标与第二个电位接触,测出100次记录的相邻两电位时间差的变化(jitter)以及第二个电位出现的阻滞。颤动(jitter)的测量,临床通用平...
- 听觉中期反应
性和肿瘤);对婴幼儿和其他难以合作者可以用来鉴定残余听力和进行客观测听,补充测定BAEP不易准确评估的低频区域听力。方法:对检查室和患者的要求参见耳蜗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的有关内容。使用镇静剂和催眠药后,MLR的振幅会有所减低,在判读结果时应加以参考。记录导联和主要检查参数与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相近,但记录时程为100ms,同时滤波带宽应为20-250Hz。可采用较长时程的短纯音(2ms上/下,2ms...
- MLR
性和肿瘤);对婴幼儿和其他难以合作者可以用来鉴定残余听力和进行客观测听,补充测定BAEP不易准确评估的低频区域听力。方法:对检查室和患者的要求参见耳蜗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的有关内容。使用镇静剂和催眠药后,MLR的振幅会有所减低,在判读结果时应加以参考。记录导联和主要检查参数与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相近,但记录时程为100ms,同时滤波带宽应为20-250Hz。可采用较长时程的短纯音(2ms上/下,2ms...
- 嗅觉电图
lfactogram为嗅上皮受味的刺激时所产生的电位记录.缩写为EOG[应注意,眼电图(electrooculogram)也缩写为EOG]。主要是由味分子对嗅器作用所产生的嗅器电位.被拿出来的狗的嗅粘膜有外面为负、内面为正的数毫伏(mV)电位差,在给与味刺激时,可缓慢地发生变化,变化的幅度因味的种类而有差异,这点已由细谷雄二等(1937)研究清楚.后来D.Ottoson(1956)、高木贞敬等(1...
- EOG
in,以免漏掉延迟出现的光峰。5.检查完毕,要清洗电极。注意事项:1.检查前30min避免患者由亮处突然进入暗处,或接受强光照射。2.除建立实验室自己的正常值外,注意与对侧健眼比较。报告内容::1.电位时间(min)暗谷时间和光峰时间。2.电位幅值(mV)暗谷电位,光峰电位,基电位和电位差。3.电位比值临床上最有意义的是Ar-den比,即光峰电位/暗谷电位。还有Glie比(电位差/基电位)等,但较...
- 阳极溶出伏安
阳极溶出伏安法是指在一定的电位下,使待测金属离子部分地还原成金属并溶入微电极或析出于电极的表面,然后向电极施加反向电压,使微电极上的金属氧化而产生氧化电流,根据氧化过程的电流-电压曲线进行分析的伏安法。...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查
的合作。2.仪器设备准备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需放大器放大20万倍,通频在100~2000Hz,用表面电极刺激混合神经,刺激波宽0.1~1ms,频率0.5~1Hz。刺激强度接近运动阈。记录电极放置中央后回,感觉皮质投影区。参考电极常规放置前额、头部或耳垂。方法:1.耐心向患者解释,消除害怕心理,以期更好的合作。2.检查前擦拭受试皮肤表面,除去表皮脂质,降低皮肤电阻。3.正常的体感诱发电位判断(1)...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