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柴胡

目录

1 拼音

tǔ chái hú

2 《陆川本草》·土柴胡

土柴胡为中药名,出自《陆川本草》。为《名医别录》记载的牡蒿之别名[1]

2.1 别名

齐头蒿、土柴胡、臭艾、油蒿、脚板蒿[2]

2.2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牡蒿Aretmisia japonica Thunb.的全草。主产江苏、四川等地[2]

2.3 性味

微苦,凉[2]

2.4 功能主治

解表,清热,凉血[2]

1.治感冒发热,小儿疳热,衄血,肺结核潮热,咯血,疟疾,黄疸型肝炎,便血,崩漏,带下。煎服:10~15g[2]

2.捣敷外伤出血;煎水洗湿疹,风疹[2]

牡蒿根:煎服治风湿痹痛[2]

2.5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𪻕(+王巴)烯、乙酸金合欢醇酯、α-蒎烯及β-蒎烯、柠檬烯、丁香烯、桉叶素、蒿属酮、蒿属醇等。又含香豆精、脱肠草素等[2]

3 《生草药性备要》·土柴胡

土柴胡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苦地胆之别名[2]

3.1 别名

天芥菜、地胆头、土柴胡、草鞋底、毛刷子、地苦胆、铁烛台[3]

3.2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 L.的全草。分布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3]

3.3 性味归经

苦、辛,寒。入肺、肝、肾经[3]

3.4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解毒,利湿[3]

①治感冒,咽喉疼痛,扁桃体炎,咽喉炎,百日咳,眼结膜炎,黄疸,肾炎水肿,月经不调,白带。煎服:6~15g(鲜品30~60g)[3]

②鲜品捣敷治乳腺炎,疮疖,湿疹,蛇虫咬伤;取汁滴耳治中耳炎[3]

3.5 使用注意

孕妇慎服[3]

3.6 化学成分

本品含表无羁萜醇、羽(+扇豆)醇及其乙酸酯、去氧地胆草素及异去氧地胆草素等[3]

3.7 药理作用

注射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绿脓、伤寒及痢疾等杆菌有一定抑菌作用。去氧地胆草素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3]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3.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9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