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噻吩钠

目录

1 拼音

tóu bāo sāi fēn nà

2 英文参考

cefalotin, cephalotin[朗道汉英字典]

cefalothin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头孢噻吩钠药典标准

3.1 品名

3.1.1 中文名

头孢噻吩钠

3.1.2 汉语拼音

Toubaosaifenna

3.1.3 英文名

Cefalotin Sodium

3.2 结构式

3.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6H15N2NaO6S2    418.43

3.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6R,7R)-3-[(乙酰氧基)甲基]-7-[2-(2-噻吩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钠盐。按无水物计算,含头孢噻吩(C16H16N2O6S2)不得少于90.0%。

3.5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3.5.1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30m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E),比旋度为+124°至+134°。

3.6 鉴别

(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129图)一致。

(3)本品显钠盐鉴别(1)的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

3.7 检查

3.7.1 酸度

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0.1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4.5~7.0。

3.7.2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5份,各0.6g,分别加水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B)比较,均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或黄绿色5号标准比色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A第一法)比较,均不得更深。

3.7.3 吸光度

取本品,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2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在237nm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为0.65~0.72。

3.7.4 有关物质

取本品约75mg,置25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盐缓冲液(pH 2.5)(取磷酸氢二钾1.742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2.5)-乙腈(970:30)为流动相A,以磷酸盐缓冲液(pH 2.5)-乙腈(600;400)为流动相B;流速为每分钟1.0ml;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20nm。取供试品溶液1ml,加盐酸溶液(1→4)1ml,水8ml,摇匀,置60℃的水浴中加热约12分钟,立即放入冰浴中冷却,立即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头孢噻吩峰的保留时间约为26分钟,杂质C、杂质B、杂质A和杂质D的相对保留时间约为0.2、0.7、0.8和0.9,杂质D峰与头孢噻吩峰间的分离度应大于7.0。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5%。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杂质B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1.0%),杂质D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5倍(0.5%),其他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25倍(0.25%),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3倍(3.0%),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05倍的峰忽略不计。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 100 0
 30 0 100
 35 0 100
 36 100 0
 41 100 0

3.7.5 头孢噻吩聚合物

照分子排阻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H)测定。

3.7.5.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葡聚糖凝胶G-10 (40~120μm)为填充剂,玻璃柱内径1.0~1.4cm,柱长30~40cm。以pH 7.0的0.02mol/L磷酸盐缓冲液[0.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0.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流速约为每分钟1.0ml,检测波长为254nm。取0.1mg/ml蓝色葡聚糖2000溶液100~20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分别以流动相A、B为流动相测定,记录色谱图,理论板数按蓝色葡聚糖2000峰计算,均不小于400,拖尾因子均应小于2.0。在两种流动相系统中,蓝色葡聚糖2000峰的保留时间的比值应在0.93~1.07之间,对照溶液主峰和供试品溶液中聚合物峰与相应色谱系统中蓝色葡聚糖2000峰的保留时间的比值均应在0.93~1.07之间。另以流动相B为流动相,精密量取对照溶液100~200μl连续进样5次,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5.0%。

3.7.5.2 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头孢噻吩对照品约25mg,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5μg的溶液,即得。

3.7.5.3 测定法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立即精密量取100~20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以流动相A为流动相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图。另精密量取对照溶液100~20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以流动相B为流动相,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头孢噻吩聚合物以头孢噻吩计,不得过0.10%。

3.7.6 残留溶剂

3.7.6.1 乙醇与丙酮

取本品约1g,置1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贮备液,精密量取1ml置顶空瓶中,再精密加水1ml,摇匀,密封,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乙醇和丙酮各约0.25g,置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贮备液;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1ml,置顶空瓶中,精密加水1ml,摇匀,密封,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1ml,置顶空瓶中,精密加供试品贮备液1ml,摇匀,密封,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P第一法)测定,以100%二甲基聚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柱温为40℃;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00℃;顶空瓶平衡温度为70℃,平衡时间为30分钟;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出峰顺序依次为:乙醇、丙酮,两色谱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取对照品溶液顶空进样,计算数次进样结果,其相对标准偏差不得过5.0%。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按标准加入法以峰面积计算,均应符合规定。

3.7.7 2-乙基己酸

取本品适量,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 L),不得过0.5%。

3.7.8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1.2%。

3.7.9 可见异物

取本品5份,每份各1.0g,加微粒检查用水溶解后,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H),应符合规定。

3.7.10 不溶性微粒

取本品3份,加微粒检查用水制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液,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C),每1g样品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0个,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个。

3.7.11 细菌内毒素

取本品,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 E),每1mg头孢噻吩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0.10EU。

3.7.12 无菌

取本品,用适宜溶剂溶解后,全部转移至不少于500ml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用薄膜过滤法处理后,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 H),应符合规定。

3.8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3.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醋酸盐缓冲液(取醋酸钠21.5g,加水溶解并稀释成1000ml,并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5.9±0.1)-乙腈-乙醇(790:150:70)为流动相;柱温40℃;检测波长为254nm。取对照品溶液5ml,于90℃水浴放置10分钟,使生成去乙酰头孢噻吩,放冷,立即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去乙酰头孢噻吩峰的峰高不低于满量程的50%,头孢噻吩峰与去乙酰头孢噻吩峰的分离度应大于9.0,头孢噻吩峰的拖尾因子不大于1.8。

3.8.2 测定法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头孢噻吩1mg的溶液,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头孢噻吩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C16H16N2O6S2的含量。

3.9 类别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

3.10 贮藏

严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3.11 制剂

注射用头孢噻吩钠

3.12 附:

杂质A:R=H:(6R,7R)-3-methyl-8-oxo-7-[(thiophen-2-ylacetyl)amino]-5-thia-l-azabicyclo[4.2.0]oct-2-ene-2-car-boxylic acid

中文名:(6R,7R)-3-甲基-8-氧代-7-[(2-噻吩基乙酰基)氨基]-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

杂质B:R=OH:(6R,7R)-3-(hydroxymethyl)-8-oxo-7-[(thiophen-2-ylacetyl)amino]-5-thia-1-azabicyclo[4.2.0]oct-2-ene-2-carboxylic acid

中文名:(6R,7R)-3-羟甲基-8-氧代-7-[(2-噻吩基乙酰基)氨基]-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

杂质C: (6R,7R)-3-[(acetyloxy)methyl]-7-amino-8-oxo-

5-thia-1-azabicyclo[4.2.0]oct-2-ene-2-carboxylic acid

中文名:(6R,R)-3-[(乙酰氧基)甲基]-7-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

杂质D:(5aR,6R)-6-[(thiophen-2-ylacetyl)amino]-5a,6-dihydro-3H,7H-azeto[2,1-b]furo[3,4-d][1,3]thiazine-1,7(4H)-dione

中文名:(5aR,6R)-6-[(2-噻吩基乙酰基)氨基]-5a,6-二氢-3H,7H-氮杂环丁烷并[2,1-b]呋喃并[3,4-d][1,3]噻嗪-1,7(4H)-二酮

3.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