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目录

1 拼音

tóng lǜ jiǎ dān bāo jūn zhù shè yè

2 英文参考

Pseudomonas AeruginosaInjection[2010年版药典]

3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药典标准

3.1 品名

3.1.1 中文名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3.1.2 汉语拼音

Tonglüjiadanbaojun Zhusheye

3.1.3 英文名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jection

3.2 定义、组成及用途

本品系用铜绿假单胞菌(MSHA菌毛株)培养后,取菌苔制成悬液,加甲醛杀菌,以PBS稀释制成。

3.3 1 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3.4 2 制造

3.4.1 2.1 菌种

生产用菌种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

3.4.1.1 2.1.1 名称及来源

生产用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MSHA菌毛株),CGMCC0190。

3.4.1.2 2.1.2 种子批的建立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的规定。

3.4.1.3 2.1.3 种子批的传代

主种子批启开后传代至工作种子批为2代;工作种子批菌种启开后至接种生产用培养基传代次数不得超过4代。

3.4.1.4 2.1.4 种子批的检定

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的菌种应进行以下各项全面检定。

2.1.4.1 形态及培养特性

将待检菌种接种于pH 7.2~7.4的肉汤琼脂、马丁琼脂或其他适宜培养基,应为革兰氏阴性直或弯曲杆菌;有单根或数根端鞭毛。有动力、能溶血和产生绿脓素。

2.1.4.2 生化反应

氧化酶、液化明胶及水解乙酰胺酶试验呈阳性反应。

2.1.4.3 血清凝集试验

取37℃培养18~20小时的琼脂培养物,用含1%(ml/ml)甲醛的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至含菌9.0×108个/ml,加入等量特异性铜绿假单胞菌免疫血清(效价1:2560~1:5120)充分混合后,置37℃18~20小时,以肉眼可见凝集(+)之血清最高稀释度为凝集反应效价。凝集效价应不低于原血清效价之半。

2.1.4.4 毒力试验

取37℃培养18~20小时的琼脂培养物,用无菌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成含菌1.2×109个/ml、8.0×108个/ml、4.0×108个/ml、2.0×108个/ml等浓度菌液,腹腔注射体重14~16g小鼠,每个浓度菌液至少注射5只小鼠,每只0.3ml,观察3~7天,计算LD50,应不低于4.0×108

2.1.4.5 毒性试验

取37℃培养18~20小时的琼脂培养物混悬于生理氯化钠溶液内,于56℃加温2小时(或其他方法)杀菌。取杀菌后菌悬液用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每1ml含菌6.0×109个、3.0×109个及1.5×109个共3个浓度,取每个浓度菌悬液分别腹腔注射体重15~18g小鼠15只,每只0.5ml,观察3天,应全部健存。

2.1.4.6 免疫力试验

取37℃培养18~20小时的琼脂培养物,以终浓度为1%(ml/ml)的甲醛溶液杀菌后,用无菌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至含菌1.8×109个/ml,分别皮下注射体重14~16g小鼠至少

30只,每只0.5ml,间隔5天注射1次,共注射3次,末次免疫后7~10天,腹腔注射3个LD50的活菌进行攻击。同时取同批饲养的14~16g小鼠至少10只作对照,分别腹腔注射3个LD50活菌。攻击后观察3天,对照组小鼠死亡数应不低于80%,免疫组小鼠保护率应不低于70%。

2.1.4.7 抗原性试验

取37℃培养18~20小时的琼脂培养物,以终浓度为1%(ml/ml)的甲醛溶液杀菌后,用无菌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至含菌1.8×109个/ml。

选体重约2kg的家兔至少3只,取上述菌液分别于第1、3、5、8、11天皮内注射,第1天注射时,首剂注射0.1ml/只后观察30分钟,应无局部红肿和全身异常反应,随后于同一动物的其他部位再分别多点皮内注射0.1ml/点,第14、18天耳静脉注射1.0ml/只,每只家兔全程共注射8次。末次注射后7~10天,采血做定量凝集试验,测定效价。2/3家兔血清凝集价应不低于1: 2560。

3.4.1.5 2.1.5 种子批的保存

种子批应冻干保存于2~8℃。

3.4.2 2.2 原液

3.4.2.1 2.2.1 生产用种子

将检定合格的工作种子批菌种启开后,接种于营养琼脂或其他适宜培养基,置35~37℃培养不超过18小时,传代次数不超过4代,制备适宜数量的生产用种子,用于生产。

3.4.2.2 2.2.2 生产用培养基

用pH 7.2~7.4的营养琼脂或经批准的其他培养基。培养基中不应含有对人体有害或其他过敏原物质。

3.4.2.3 2.2.3 菌种接种和培养

采用克氏瓶涂种法,置37℃培养18~20小时。在培养过程中及杀菌前取样进行纯菌试验,涂片做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污染杂菌应废弃。

3.4.2.4 2.2.4 采集和杀菌

培养结束后,于采集的培养物中加入适量含1% (ml/ml)甲醛的PBS溶液杀菌,于20~26℃放置14~16天,离心洗涤后,立即取样进行杀菌检查。

3.4.2.5 2.2.5 杀菌检查

取杀菌后经离心洗涤的菌液接种于不含琼脂的硫乙醇酸盐培养基、马丁培养基及普通琼脂斜面各3管。置37℃培养5天,应无菌生长。

3.4.2.6 2.2.6 原液

来自同一工作种子批的培养物经杀菌后制备的菌液可进行合并,合并后的菌液经离心纯化后用PBS稀释至菌浓度为1.0×1011个/ml,即为原液,保存于2~8℃。

原液自采集杀菌之日起至菌苗稀释时,不得少于2个月。原液自采集杀菌之日起保存期不超过6个月。

3.4.2.7 2.2.7 原液检定

按3.1项进行。

3.4.3 2.3 半成品

3.4.3.1 2.3.1 半成品配制

可用单批或多批检定合格的原液合并,加入终浓度为8.0g/L的苯甲醇,用PBS稀释至每1ml含菌1.8×109个。

3.4.3.2 2.3.2 半成品检定

按3.2项进行。

3.4.4 2.4 成品

3.4.4.1 2.4.1 分批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3.4.4.2 2.4.2 分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及附录Ⅰ A 有关规定。

3.4.4.3 2.4.3 规格

每支1.0ml,含菌1.8×109个;每支0.5ml,含菌9.0×108个。

3.4.4.4 2.4.4 包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及附录Ⅰ A 有关规定。

3.5 3 检定

3.5.1 3.1 原液检定

3.5.1.1 3.1.1 染色镜检

应为革兰氏阴性直的或弯曲杆菌,无杂菌。

3.5.1.2 3.1.2 浓度测定

应按“中国细菌浊度标准”进行测定,应不高于1.0×1011个/ml。

3.5.1.3 3.1.3 无菌检查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3.5.2 3.2 半成品检定

3.5.2.1 3.2.1 浓度测定

按“中国细菌浊度标准”测定浓度,每1ml应含菌1.6×109~2.0×109个。

3.5.2.2 3.2.2 无菌检查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3.5.3 3.3 成品检定

3.5.3.1 3.3.1 鉴别试验

与相应高效价血清进行凝集试验,应呈强凝集反应。

3.5.3.2 3.3.2 物理检查

3.3.2.1 外观

应为乳白色悬液,不应含有摇不散的凝块及异物。

3.3.2.2 可见异物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Ⅴ B),应符合规定。

3.3.2.3 装量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Ⅰ A),应不低于标示量。

3.5.3.3 3.3.3 化学检定

3.3.3.1 pH值

应为6.0~7.2(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Ⅴ A)。

3.3.3.2 游离甲醛含量

应小于0.06g/L(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Ⅵ L)。

3.3.3.3 苯甲醇含量

精密量取本品2.0ml,置于250ml碘瓶中,精密加入重铬酸钾液(0.01667mol/L) 10ml,加稀硫酸(1mol/L) 10ml,沸水浴20分钟,迅速冷却至室温。加碘化钾液(16.5%)10ml,密塞,放置10分钟。用硫代硫酸钠(0.10mol/L)滴定至淡黄色,加入淀粉指示液(0.5%)1ml,继续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消失而显亮绿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结果计算:苯甲醇含量(g/L)=27.03×(V空-V样)×CNa2S2O3

V空为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体积,ml;

V样为供试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体积,ml;

CNa2S2O3为硫代硫酸钠浓度,mol/L。

苯甲醇含量应不高于8.5g/L。

3.5.3.4 3.3.4 染色镜检

应为革兰氏阴性直的或弯曲杆菌,至少观察10个视野,不应有杂菌。

3.5.3.5 3.3.5 浓度测定

按“中国细菌浊度标准”测定浓度,每1ml含菌应为1.6×109~2.0×109个。

3.5.3.6 3.3.6 生物学活性

按本品附录进行。将供试品稀释至1: 100,即每1ml含菌1.8×107个时,刺激指数(SI)应不低于2.0。

3.5.3.7 3.3.7 无菌检查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A),应符合规定。

3.5.3.8 3.3.8 异常毒性检查

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三部附录Ⅻ F),小鼠注射0.5ml,豚鼠注射1.5ml,应符合规定。

3.6 4 保存、运输及有效期

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30个月。

3.7 5 使用说明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和批准的内容。

3.8 6 附录

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本法系依据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Mannose-Sensitive Hemagglutination Pilus Strain,PA-MSHA)具有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根据脾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SI)测定PA-MSHA的生物学活性。

3.8.1 试剂

(1) RPMI 1640培养液:取RPMI 1640培养基粉末1袋(规格为1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再加入碳酸氢钠2.1g,溶解后,混匀,经0.22μm滤膜过滤除菌,4℃保存。

(2)含5%胎牛血清的培养液:量取经56℃、30分钟灭能的胎牛血清5ml,加RPMI 1640培养液95ml,4℃保存。

(3)红细胞裂解液(Tris-NH4Cl):称取3.735g氯化铵、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1.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0.22μm滤膜过滤除菌,4℃保存。

(4)磷酸盐缓冲液(PBS):称取氯化钠8.5g、磷酸氢二钠0.118g、磷酸二氢钾0.113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经121℃、30分钟灭菌,4℃保存。

(5)噻唑蓝(MTT)溶液:称取MTT粉末0.10g,加PBS溶解并稀释至20ml,配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经0.22μm滤膜过滤除菌,4℃避光保存。

(6)裂解液:二甲基亚砜(DMSO),使用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

3.8.2 脾淋巴细胞悬液制备

取BALB/c小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脾脏,研磨过100目不锈钢筛网,并置于RPMI 1640培养液中,1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弃上清。轻微振荡使细胞沉淀分散,加入预冷的红细胞裂解液,置于冰上5分钟。待红细胞完全裂解后,1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弃上清。将细胞再用RPMI 1640培养液离心洗涤2~3遍,最后用含5%胎牛血清的培养液重悬,制备成每1ml含1.0×107个细胞的脾淋巴细胞悬液,置37℃备用。以上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3.8.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成品,4000转/分钟离心60分钟,弃上清,加入等体积RPMI 1640培养液混匀。再用RPMI 1640培养液进行10倍系列稀释至1:10000,取原倍、1: 10、1: 100、1: 1000、1:100005个稀释度,作为供试品溶液。以上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3.8.4 测定法

取96孔细胞培养板,加入脾淋巴细胞悬液,每孔100μl。再分别加入各稀释度的供试品溶液,每孔100μl。同时设阴性对照,在含脾淋巴细胞悬液孔中,加入RPMI 1640培养液,每孔100μl。于培养板中直接加入RPMI 1640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以上各组每个样品应至少做4个复孔。以上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将上述细胞培养板于37℃、5%二氧化碳条件下培养72小时,再在无菌条件下每孔加入MTT溶液25μl,于37℃、5%二氧化碳条件下继续培养4小时。2000转/分钟离心20分钟,弃上清,每孔加入裂解液100μl,振荡5~10分钟。

待甲瓒沉淀完全溶解后,用酶标仪于57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记录测定结果,并按下式进行计算:

刺激指数(SI)=(供试品平均吸光度值-空白对照平均吸光度值)/(阴性对照平均吸光度值-空白对照平均吸光度值)。

3.9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二增补本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