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竹林女科》卷一
2.1 方名
通经汤
2.2 组成
当归8分,川芎8分,柴胡8分,黄芩8分,白芍8分,香附1钱2分,青皮4分,砂仁4分,甘草4分,熟地5分,白术(蜜炙)5分,陈皮5分,枳壳(麸炒)5分,小茴(炒)5分,三棱5分,莪术5分,红花5分,白芷6分,肉桂3分。
2.3 主治
室女15-16岁,误食生冷,经水不通,日夜寒热,手足麻痹,头痛,恶心呕吐,暖中忽然结块冲痛。
2.4 通经汤的用法用量
2.5 加减
上部痛,加羌活5分;下部痛,加独活5分;咳嗽,加半夏、玄胡索、干漆各7分;寒热疟疾,加常山、草果各7分;泄泻,加肉豆蔻(煨)、粟壳、木香各7分。
3 《回春》卷六
3.1 方名
通经汤
3.2 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官桂、厚朴、枳壳、枳实、黄芩、苏木、红花、乌梅。
3.3 主治
妇女经闭。
3.4 通经汤的用法用量
姜、枣煎服。
3.5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3.6 附注
《妇科玉尺》本方用四物汤加大黄、官桂、厚朴、枳壳、枳实、黄芩、红花、苏木各七分,乌梅一,姜三,枣二。
4 《御药院方》卷六
4.1 方名
通经汤
4.2 组成
蛇床子3两,左顾牡蛎3两(为末),浮萍草3两,草香附子3两(为末),磁石2两(引针试有力者,杵如豆大,用绢袋盛,煎10遍,勿用)。
4.3 主治
真气不足,暴感寒邪,阴阳升降失常,手足厥冷,囊缩或小腹急痛。
4.4 通经汤的用法用量
临卧阴器贮于瓶口中,提地户3-7遍,熏浸少时,倾于盆子中,通手淋洗少时。
4.5 制备方法
用向阳仰泉水1斗,同上件药煎至7升,滤滓,贮于瓶中。
5 《叶氏女科》卷一
5.1 方名
通经汤
5.2 组成
熟地黄7分,当归7分,川芎7分,白芍7分,川楝子(炒)7分,小茴香7分,槟榔7分,玄胡索7分,木香7分。
5.3 主治
5.4 通经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前服。
古籍中的通经汤
- 《竹林女科证治》:[卷一调经上]经前腹痛
经水将来,而脐腹绞痛,此血涩不行以作痛也。宜服通经汤。通经汤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川楝子(炒)小茴香槟...
- 《马培之医案》:麻风论
亦宜汗解,次以蒺藜丸、苦参丸、消风散、利湿汤、通经汤选用,忌辛辣炙酒醋等物,避风雨,戒房帏。十中犹...
- 《寿世保元》:[卷七]经闭
四分)生地黄(一钱)上锉一剂。水煎。空心。热服。通经调气汤治症同前。当归(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生地...
- 《卫生宝鉴》:[卷十四腹中积聚]胃气为本
、肠鸣、时痛皆愈。饮食进。止有肢体浮肿。以导滞通经汤主之。良愈。【导滞通经汤】治脾湿有余。及气不宣...
- 《马培之医案》:龟背庀
川浓朴(一两)川续断(钱半)煨生姜(二片)和脾通经汤治脾俞脊庀,两旁作痛,行则伛偻,腰脊板强。当归...
- 更多古籍中的通经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