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针丸

目录

1 拼音

tì zhēn wán

2 《普济方》卷三九三:替针丸

2.1 处方

青皮 陈皮 京三棱 枳壳 厚朴 诃子 白豆蔻各30克 肉豆蔻 槟榔各15克 干姜22克

2.2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2.3 功能主治

治小儿因冷伤脾,心腹痛胀,胁肋疼硬,不思乳食。

2.4 用法用量

每用生姜、橘皮汤送下20丸,空腹时温服。

2.5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三

3 《儒门事亲》卷十五

3.1 方名

替针丸

3.2 组成

川乌2钱,草乌2钱,五灵脂2钱,轻粉1分,粉霜1分(1方加斑蝥20个去足翅、巴豆20个去皮)。

3.3 主治

一切恶疮。

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研匀,次入轻粉、粉霜研匀,又入斑蝥、巴豆,以水调糊为锭子。如作散,名“针头散”。

4 《简明医彀》卷八

4.1 方名

替针丸

4.2 组成

巴豆肉1粒(不去油),油盐豆豉14粒(含去皮,令软),真麝香少许。

4.3 主治

疮疡脓成不溃者。

4.4 用法用量

安疮头上。如有孔不大,溃出脓,捻作小麦样,用纸捻送入,痛少时脓大出。肉色黯不得去,用巴豆肉炒黑,捣成膏涂之。

4.5 制备方法

上二药同研烂,入麝香捏成小饼。

5 《外科精义》卷下引《保生信效方》

5.1 方名

替针丸

5.2 组成

陈坏米末1钱,硇砂5分,雄雀粪(直者)21粒。

5.3 功效

溃痈脓。

5.4 主治

诸疮疖,脓水已成未溃者。痘痈。

5.5 用法用量

每用1丸,粘在疮头上,以膏贴之。

5.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粳米粥为丸,如粳米样。

5.7 附注

《青囊秘传》本方用法:咬头膏药用,头破出脓即去之。

6 《外科精要》卷下

6.1 方名

替针丸

6.2 组成

白丁香、硇砂(另研)、真没药(另研)、乳香各等分,糯米40粒(先用矿灰拳大1块,置瓷碗内,量入井水,待热气将息,以米排入灰中,良久,候米如水晶状,取出用之)。

6.3 功效

泄毒生肌敛疮。溃痈脓。

6.4 主治

痈疽,脓成不溃者。

6.5 用法用量

每用1粒,水湿粘疮头。其脓自出。

6.6 制备方法

上为末,各1匙,入糯米和匀,收贮,用时饭为丸,如麦粒大。

7 《寿世保元》卷九

7.1 方名

替针丸

7.2 组成

人言(为末,入锅内,上盖明矾烧,不响为度)1钱,硇砂5分,巴豆10粒,乳香3分,没药3分,白雄丁香7分。

7.3 功效

退肿毒,去死肉,破皮出脓。

7.4 主治

一切恶疮、痈疽发背等有脓无头者。

7.5 用法用量

用时以温水磨化,频点疮头上。

7.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豆大。

8 《三因》卷十四

8.1 方名

替针丸

8.2 组成

雄雀粪27个(直者),硇砂1字匕(别研),陈仓米1字(为末),没药1字(研)。

8.3 主治

痈疽虽溃,而脓不出。

8.4 用法用量

每用1粒,贴在疮头,或疮眼中,即溃脓出。

8.5 制备方法

上研匀,以米饮为丸,如粟米大。

9 《绛囊撮要》

9.1 方名

替针丸

9.2 组成

雄麻雀屎3分,乳香(去油)3分,没药(去油)3分。

9.3 功效

追脓去腐止痛。

9.4 主治

疮疡。

9.5 用法用量

利针拨破疮头,粘上膏药盖之。即破。

9.6 制备方法

上为末,飞面为丸,如黍米大,晒干用。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