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目录

1 拼音

tǐ wài xún huán xià xīn xuè guǎn shǒu shù de má zuì

2 注解

3 操作名称

体外循环下心血管手术的麻醉

4 用品及准备

1.手术前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特别是循环和呼吸的代偿功能,估计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预防和治疗方案。

2.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停用术前治疗药。长时间使用利尿药者,要注意电解质与酸碱变化,血钾不应低于3.5mmol/L。

3.麻醉前用药量宜小,原则上是患者的代偿功能愈差,中枢抑制药用量应愈小。一般常用吗啡0.1mg/kg或哌替啶1mg/kg和东莨菪碱3-6μg/kg。

5 麻醉方法和注意事项

1. 麻醉诱导和维持力求平稳,防止血压急剧变化,对病情较重者可先行动脉直接测压,在准确的血压监测下给药。具体用药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麻醉医师的经验而定。目前以阿片类药,如芬太尼应用较普遍,剂量为30—70μg/kg;配合应用地西泮(安定)、氯胺酮、羟丁酸钠和肌松药潘库溴铵等。

2.麻醉应维持在适当水平,要避免呛咳和血压增高。手术过程中应实行控制呼吸,气道压力一般在1.5-2.0kPa(15-20cmH2O),吸呼比为1:1.5,呼吸频率保持在10-16/min左右;肺血流量增多的患者,通气压力可稍增大。

3.麻醉过程必须对呼吸系统(通气量、SpO2、ETCO2;)、心血管系统(ECG、CVP和直接动脉测压)、体温(鼻温、肛温)和肾功能(尿量、尿颜色和比重)进行监测。

4.为预防在心腔内操作时患者发生呛咳或挣扎,阻断主动脉前可在机槽内注入肌松药。阻断主动脉时,MAP不应高于12kPa(90mmHg),阻断主动脉后停止人工通气,维持气道压0.5-1.0kPa(5-10cmH2O)。主动脉开放后,即行人工通气。

5.待鼻温恢复至32℃左右、心肌张力好、纤颤粗大活跃,即可用直流电除颤。一般用10-30Ws直流电除颤。

6.体外循环过程中,麻醉者要结合体温、MAP、CVP和尿量等调整灌注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如有发绀多系上腔静脉引流不畅,应通知体外循环组进行调整。转流时MAP不宜低于4kPa(30mmHg)。心脏复苏后在调整血容量的基础上,常需使用血管收缩药、强心药、血管扩张药、抗心律失常药和碱性药物。

7.抗凝剂肝素一般用量为3—4mg/kg,术中应监测激活血凝时间(ACT)使其维持在500s左右。体外循环结束时可用ACT计算体内肝素剩余量,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减少术后渗血。

8.手术结束后,应待患者的血压、脉搏与呼吸稳定,血液酸碱和血气情况接近正常后,方可送回术后病房。一般不急于拔除气管内导管,尤其是对于手术较为复杂,转流时间长,心功能差的病人,应用呼吸器支持一段时间。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