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治疗法

目录

1 拼音

tiāo zhì liáo fǎ

2 英文参考

prick therap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Needle pricking method

3 概述

挑治疗法(pricking method)是指在人体的腧穴、敏感点或一定区域内,用三棱针挑破皮肤、皮下组织,挑断部分皮下纤维,通过刺激皮肤经络使脏腑得到调理的外治法[1]

挑治疗法是用三棱针等针具于穴位或特殊疹点上,挑出皮下的白色纤维样物,或挤出一些液体以治病的方法[2]。多在背部找疹点或于相应的穴位上挑刺,如麦粒肿于肩胛区,痔疾于腰骶部寻找疹点[2]。疹点一般稍突起于皮面,颜色可灰白、棕褐或淡红色不等[2]。每次挑1~2点[2]。挑时须注意消毒,挑治后局部以灭菌纱布封护,以防感染[2]

挑治疗法又称针挑疗法,截根疗法[3]。属于针灸医学领域中的特殊针治方法,由古代“络刺”法发展而来。专门用以治疗痔疮者,又称挑痔疗法[3]。此法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建国后经医务工作者总结发展而成[3]

4 适应症

挑治疗法适用于治疗痔疮、脱肛、疔疮、痈疽、急性结膜炎、麦粒肿、月经过多、前列腺炎等多种疾病,包括一般的常见、多发病,尤其对于各种疼痛及痹证效果较好。专门用以治疗痔疮者,又称挑痔疗法。另外对某些眼科疾病也有一般针法所不及的疗效。

挑治疗法适于痔疮、脱肛、疔疮、痈疽、急性结膜炎、麦粒肿、月经过多、前列腺炎等疾患[3]

5 操作方法

所用针具多为三棱针、圆利针、大号注射针头或其他粗针。临床挑治多在背部找疹点或选穴,如麦粒肿于肩胛区、痔疾于腰骶区寻找疹点。疹点稍突起于表面,颜色为灰白、棕褐或淡红色不等,压之不褪色。如拔不到疹点也可选取与疾病有关的穴位进行挑治。先将针横刺于皮肤,纵行挑破0.2~0.3厘米,然后将针深入皮下,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数根,以挑尽为止。也可先用0.5%普鲁卡因在局部打一皮丘,用手术刀在皮丘上切一小口,再用针尖挑出白色纤维样物,将其割断。术后碘酒消毒,敷以无菌纱布。若效果不好者,可在7~10天后另选点挑治。

临床操作时,于选定部位上,以三棱针(或大号缝衣针)先把皮肤挑破0.2~0.3厘米,再将皮下白色纤维样物挑断,包敷固定[3]。隔2~3周可再选部位进行挑治[3]

6 注意事项

施术时应注意严密消毒,术后注意局部清洁,避免感染[3]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93.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1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