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口

目录

1 拼音

tiáo kǒu

2 英文参考

Tiáokǒu ST38[中国针灸学词典]

tiáokǒu[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

S38[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

ST38[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条口
汉语拼音Tiaokou
罗马拼音Tiaokou
美国英译名Strip Mouth
各国代号中国ST38
日本38
法国莫兰特氏E38
富耶氏
德国M38
英国S38
美国St38

条口为经穴名( Tiáokǒu ST38)[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1]。条即长条,口即空隙,此穴位于胫腓骨间的长条空隙之中,故名条口[1]。条口穴主治膝、胫、足等疾患:如膝胫酸痛,下肢麻木,脚气,转筋,跗肿,足缓不收,足底热,肩臂不得举,下肢冷痛,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肩臂痛,肠疝痛,膝胫酸痛,两足无力,腹痛,泄泻,现又用条口穴治疗膝关节炎,多发性神经炎,下肢瘫痪,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炎,胃痉挛,肠炎,扁桃体炎等。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条口,在下廉上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刺入八分,灸三壮。

5 穴名解

条即长条,口即空隙,此穴位于胫腓骨间的长条空隙之中,故名条口[1]

条,《说文》:“小枝也。”又有长义。口,俗称嘴,指人及动物进食的器官,或指破裂、凹陷之处,如裂口、缺口等。因取该穴时须使患者正坐,足跟着地,足尖向上,是处肌肉凹陷,出现一条口形状,穴当其处,因而名之。本穴与两巨虚同在一条缝隙中,上巨虚在缝隙上端,下巨虚在缝隙下端,本穴当其正中,取此穴时足尖稍扬。扬足尖,则三穴形成一大条口,因以“条口”名其穴。[2]

6 所属部位

小腿[3]

7 条口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条口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4]

条口在小腿外侧,犊鼻( ST35)下8寸,犊鼻(ST35)与解溪( ST41)连线上[4]。正坐或仰卧取穴[4]

条口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直下8寸;或于外膝眼与解溪穴连线的中点取穴[5]。另说“在上廉下一寸”(《太平圣惠方》);“膝下五寸许”(《针灸大全》)[5]

条口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条口穴的位置

条口穴的位置

条口穴的位置(肌肉)

条口穴的位置(骨骼)

8 条口穴的取法

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8寸,犊鼻与下巨虚的连线上取穴。

在小腿外侧,犊鼻( ST35)下8寸,犊鼻(ST35)与解溪( ST41)连线上。正坐或仰卧取穴[5]

快速取穴:坐位屈膝,犊鼻与外踝尖之间的中点,胫骨外1横指处[6]

9 条口穴穴位解剖

条口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长伸肌。血管、神经分布同足三里(有胫前动、静脉。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和隐神经双重分布。(参看足三里穴)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6]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7]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7]

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深层正当腓深神经;并有胫前动、静脉通过[7]

10 条口穴的功效与作用

条口穴具有舒筋活络,理气和中的功效。

条口有疏风邪、祛寒湿的作用[7]

条口穴有理气和血、舒筋活络之功,除用于治疗小腿部病证外,还能缓解肩关节周围的肌肉疼痛和挛痛[8]

条口穴有舒筋活血之功[8]

11 条口穴主治病证

条口穴主治膝、胫、足等疾患:如膝胫酸痛,下肢麻木,脚气,转筋,跗肿,足缓不收,足底热,肩臂不得举,下肢冷痛,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肩臂痛,肠疝痛,膝胫酸痛,两足无力,腹痛,泄泻,现又用条口穴治疗膝关节炎,多发性神经炎,下肢瘫痪,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炎,胃痉挛,肠炎,扁桃体炎等。

条口穴主治膝、胫、足等疾患:如膝胫酸痛、下肢麻木、脚气、转筋、跗肿、足缓不收、足底热等[8]

条口穴主治肩臂不得举、下肢冷痛、脘腹疼痛、跗肿、转筋[8]

条口穴主治下肢痿痹,跗肿,转筋,脚气;肩臂痛,脘腹疼痛,肠疝痛[9]

条口主治膝胫酸痛,两足无力,脚气,转筋,腹痛,泄泻等[9]

现又多用条口穴治疗膝关节炎、多发性神经炎、下肢瘫痪、肩关节周围炎等[9]

1.运动系统疾病:肩周炎,膝关节炎,下肢瘫痪;

2.其它:胃痉挛,肠炎,扁桃体炎。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一般直刺0.8~1.2寸[9]

直刺1~1.5寸[9][9][9],深刺可透承山[9],局部有酸胀沉重感[9],可扩散至小腿足背[9]

12.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3~7壮;艾条灸5~10分钟[9]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20分钟。

13 条口穴的配伍

条口配肩髃,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肩周炎。

条口配肩髃、承山,治肩周炎[9]

条口配承山、二白,治腓肠肌痉挛[9]

条口配足三里、承山、承筋,有清热凉血的作用。治足下热,不能久立[9]

条口配厉兑、三阴交,治胫寒不得卧[9]

条口配解溪、条口、丘墟、太白,治膝股肿、胻酸转筋[9]

14 特效按摩

用力按揉条口,可治肩关节剧痛、急痛,将艾条对准条口,距皮肤2~3厘米,灸5~10分钟,可治胃肠虚弱、肩臂疼痛、下肢痿痹等疾病[9]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胫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条口主之。

《外台秘要》:主胫寒不得卧,胫疼,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

《针灸大成》:主足麻木,风气,足下热,不能久立,足寒膝痛,胫寒湿痹,脚痛胻肿,转筋,足缓不收。

《备急千金要方》:条口、三里、承山、承筋,主足下热。解溪、条口、丘墟、太白,主膝股肿、胻酸转筋。

1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5.
  2.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8.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条口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5.
  6. ^ [6]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7. ^ [7]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6.
  8. ^ [8]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85.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8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