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容

目录

1 拼音

tiān róng

2 英文参考

Tiānróng SI17[中国针灸学词典]

tiānró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I17[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天容
汉语拼音Tianrong
罗马拼音Tienjung
美国英译名Celestial Acceptance
各国代号中国SI17
日本17
法国莫兰特氏IG17
富耶氏
德国DÜ17
英国Si17
美国SI17

天容为经穴名(Tiānróng SI17)[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1]。天指上,容指头盔,此穴在头部,位于上,相当于头盔曲下下垂的边缘部位,故名天容[1]。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咽炎,扁桃腺炎,齿龈炎,腮腺炎,胸痛,肋间神经痛及颈项肿痛,肩痛不举,颈项部扭伤,颊肿,项强,瘰疬,瘿气,甲状腺肿,咽中如梗,头项痈肿,癔症,胸痛胸满,咳嗽,气喘,咳逆上气,哮喘,唾沫,咽喉炎,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胸膜炎,癔病等。

4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针灸甲乙经》:天容,在耳曲颊后。

5 穴名解

天指上,容指头盔,此穴在头部,位于上,相当于头盔曲下下垂的边缘部位,故名天容[1]

容,容纳,盛受,引申为治疗。穴当扶持头容正直与防护头颈之处,为头容正直之象。穴当侧颈,位当头容之扶持,与扶突可以互观。本穴在耳下颊后,居全身之上部,可治耳聋、耳鸣、牙痛等头项部疾病,因以其功能和部位命名,有清热化痰之功。[2]

6 所属部位

[3]

7 天容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天容穴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4][5]

天容穴位于颈部,下领角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俯伏或正坐取穴[5]

天容穴位于颈侧,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

天容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

天容穴的位置

天容穴的位置(手太阳小肠经)

天容穴的位置(肌肉)

天容穴的位置(骨骼)

8 取法

正坐或仰卧,平下颌角,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取穴。

天容穴位于颈部,下领角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俯伏或正坐取穴[5]

正坐或仰卧位,平下颌角,在胸锁乳突肌终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下缘处是穴[6]

快速取穴:耳垂下方的下颌角后方凹陷处即是天容穴[7]

9 穴位解剖

天容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茎突舌骨肌。前为颈外静脉,深层为颈内动、静脉。分布着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深层为交感神经链通过。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面神经颈支支配的颈阔肌。浅静脉汇入面后静脉,该静脉又汇入面总静脉。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舌骨肌群中二腹肌后腹的后外间隙深进,达颈部大血管周围增厚形成的颈动脉鞘。鞘内含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及其后方的迷走神经。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面动脉后方→二腹肌腱及茎突舌骨肌[7]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二腹肌后腹[7]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耳大神经和颈外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肌支、耳后动脉和枕动脉分支分布,并有颈内动脉、迷走神经本干经过,故不宜深刺[7]

布有耳大神经前支,面神经颈支,深层为交感神经链,前为颈外静脉,深层有颈内动、静脉[8]

10 天容穴的功效与作用

天容穴有清热利咽,消肿降逆的作用。

天容穴有清热利咽,疏经理气作用[8]

天容穴有清热化痰之功[8]

11 主治病症

天容穴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咽炎,扁桃腺炎,齿龈炎,腮腺炎,胸痛,肋间神经痛及颈项肿痛,肩痛不举,颈项部扭伤,颊肿,项强,瘰疬,瘿气,甲状腺肿,咽中如梗,头项痈肿,癔症,胸痛胸满,咳嗽,气喘,咳逆上气,哮喘,唾沫,咽喉炎,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胸膜炎,癔病等。

天容穴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8]

天容穴主要用于耳、咽及胸肺疾患等:如耳聋、耳鸣、咽炎、扁桃腺炎、齿龈炎、腮腺炎、胸痛、咳嗽气喘、唾沫、肋间神经痛及颈项肿痛、肩痛不举等[8]

天容穴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颊肿,项强,瘰疬,瘿气以及甲状腺肿,扁桃腺炎,咽炎等[8]

天容穴主治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咽中如梗,颊肿,头项痈肿;癔症;胸痛胸满,气喘,咳逆上气,哮喘;肩痛不可举,颈项部扭伤[8]

五官科系统疾病:咽喉炎,扁桃体炎,耳聋,耳鸣;

其它:甲状腺肿大,哮喘,胸膜炎,齿龈炎,癔病,颈项部扭伤等。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一般直刺0.5~0.8寸[8],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舌根或咽喉部[8]

直刺0.5~1寸[8][8],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舌根或咽喉部。

注意:针刺时应避开血管,将针从胸锁乳突肌内缘与血管之间刺入,以防刺伤颈内动、静脉。

刺之须用泻法以放散之,于强壮之人为宜,老弱者不宜取此[8]

12.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13 配伍

天容配听宫、中渚,有通窍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天容穴配听宫、听会、中渚,治耳聋、耳鸣[8]

天容配鱼际、少商,有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颊肿。

天容穴配合谷、少商治扁桃体炎[8]

天容穴配阳溪治胸满不得息[8]

天容配合谷、少商,治咽喉肿痛[8]

天容配前谷、角孙、腕骨、支正,治颈肿项痛[8]

天容配听会、听宫、中渚,治耳聋、耳鸣[8]

天容配天突、天井,有理气活血散瘀的作用,主治瘿气,瘰疬。

14 特效按摩

用中指指腹按揉天容3~5分钟,能缓解落枕带来的不适,用艾条灸天容5~10分钟,可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等五官疾病[8]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疝积胸中痛,不得穷屈,天容主之。头项痈肿不能言,天容主之。耳聋嘈嘈无所闻,天容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喉痹寒热,咽中如鲠。

《针灸大成》:主喉痹寒热,咽中如梗,瘿颈,项痈,不可回顾,不能言,胸痛、胸满不得息,呕逆吐沫,齿噤,耳聋耳鸣。

《类经图翼》:治齿噤,耳鸣耳聋。

16 研究进展

16.1 对脑血管的影响

针刺天容对脑膜血管舒缩有一定的影响,其变化与电针参数有关,弱电流可引起软脑膜小动脉明显扩张,强电流可引起软脑膜血管收缩[8][8]

16.2 对胆囊的影响

针刺天容对oddi's(奥迪/奥狄)括约肌有明显解痉作用,能促进胆总管的收缩,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良好的镇痛作用[8][8]

1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8.
  2.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4.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2.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20.
  7.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