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目录

1 拼音

tiān má

2 英文参考

Gastrodia elata[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Gastrodia elata Blume[朗道汉英字典]

rhizoma gastrodiae[朗道汉英字典]

Rhizoma Gastrodi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all gastrodia tub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天麻为中药名,出自《雷公炮炙论》[1]。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的干燥块茎[2]

天麻在中国已有两千年的使用历史,在历代本草中列为上品,其记述最早见于《神家本草经》。块茎主要含天麻素等成分。性平、味甘,有息风、止痉的功能。主治眩晕、头痛、四肢拘挛、麻木、神经衰弱、失眠、风湿疼痛、小儿惊风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hizoma Gastrod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tall gastrodia tuber(《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赤箭、明天麻、定风草[2]

7 来源及产地

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块茎。主产云南、四川、贵州。[2]

8 植物形态特征

成熟的植物体有块茎及花茎,没有根和叶。生于海拔400~3200米的林隙或林边。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陕西、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甘肃、吉林、台湾及西藏。印度、不丹、尼泊尔、朝鲜、日本及苏联远东地区亦有分布。

花茎直立,株高30-150cm。块茎肉质,长圆形,外皮黄白色,有均匀的环节,节处具膜质鳞片。顶生似鹦哥嘴的红褐色混合芽的块茎称箭麻,较小的块茎称白麻,更小的称米麻。茎单一,直立,黄褐色。叶退化为膜质鳞片状。总状花序,穗状,顶生,有膜质苞片。花淡黄绿色或黄色。蒴果长倒卵形。种子多数,细小如粉末状。花期6月至7月,果期7月至8月。

9 栽培繁育

因药源紧缺,近年来已采用人工培植的方法生产天麻。天麻在自然条件下完成一代生活史需历时3年,其间须经过原生球茎、初生球茎与次生球茎的发育过程,才能开花结果。各类球茎在其生长过程中必须依靠消化浸染其皮层的蜜环菌才能生存,其次是依靠表皮从周围土壤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蜜环菌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料,它是一种广域分布的菌类,主要营腐生生活。幼小的天麻原生球茎必须及时地与蜜环菌建立营养关系才能生育。栽培时如不及时接菌,天麻的原生球茎将因细胞内贮存的多糖及蛋白质迅速耗尽而死亡。因此及早接种是天麻丰产的关键。

天麻喜凉爽、潮湿的环境条件。蜜环菌是好气菌,应选择透气良好的砂土或砂壤土。

天麻有两种繁殖方法:

块茎繁殖法 首先培养好蜜环菌。选用手指粗青杠树枝,截成6-10cm长,与带有蜜环菌的菌枝或菌棒层积培养,一月余树枝上就可感染蜜环菌,称菌枝,以此做菌种。6月至7月间挖70cm见方,穴深25-30cm,穴底铺一薄层树叶,选直径3-10cm的青杠树棒,截成50cm长,在棒两方或三方砍鱼磷口,在穴底平摆4-5根,间隔2-3cm,两棒间摆菌枝3-4段,覆土至与树棒平。以同法培养上层,最后覆土10cm厚,称菌床。

10月至11月收获天麻时,选择白麻、米麻为种栽,挖开菌床,取出上层菌棒,下层菌棒不动,只挖出棒间2/3的土,两棒间放入3-4个白麻或适量米麻,覆土至与树棒平,用同法培养上层,在顶部覆土10-15cm厚,翌年10月至11月即可收获。

种子繁殖法 收获时选顶芽完好、无病虫为害和机械损伤的箭麻,栽入砂土中,覆土3cm,冬季加覆盖物防冻,早春揭去覆盖物,4月下旬开始出苗,需搭荫棚,避免阳光直射,待光薹长至30cm高后,将其缚在竹竿上,防止倒伏。开花时应进行人工授粉,6月种子成熟,采用即将开裂果实的种子,播于菌床上,因种子寿命短,应随时随播。播前先挖开菌床拿出菌棒,再铺一薄层无蜜环菌的青杠树的落叶,然后将种子播在树叶上,放入菌棒,盖好下层,以同法播上层,覆土10cm。

10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有:多种真菌侵染造成块茎腐烂,伪叶甲Lagria spp.、蚜虫为害花和果实,蝼蛄、蛴螬为害块茎。

11 性味归经

甘、辛,平。入肝经。[2]

12 功能主治

天麻具有息风,定惊的功效。治虚风眩晕,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风湿痹痛。[2]

天麻为眼科常用平肝熄风药,具有熄风止痉,平肝潜阳,除目痒的功效:

(1)用于肝风内动,胞睑困动,眼睑麻木,惊厥抽搐,眨目诸症。本品长于平肝熄风,常与全蝎、僵蚕等配伍。若治瘁若虫行,风牵偏视,与乌艄蛇、防风等配伍,如排风汤。

(2)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视瞻昏渺,暴盲如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常与钩藤、石决明等配伍,如天麻钩藤饮。

(3)用于热病动风,玄府闭塞,盲无所见,多与僵蚕、全蝎、钩藤等配伍。

13 用法用量

煎服:3~9g[2]

14 运用

天麻的果实名天麻子,又名还筒子,定风补虚,功同天麻[2]

天麻茎叶:捣敷热毒痈肿[2]

15 化学成分

本品有效成分为天麻苷(Gastrodin),即对羟甲基苯酚β-D-葡萄糖苷,还含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醇、琥珀酸、β-谷甾醇等。[2]

16 药理作用

实验证明,天麻苷有镇静、麻醉、抗惊厥、益智、降压、增强心肌细胞功能、抗炎、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轻度加强小肠蠕动的作用。[2]

17 天麻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天麻

Tianma

GASTRODIAE RHIZOMA

17.2 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

17.3 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

17.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有残留,下皮由2~3列切向延长的栓化细胞组成。皮层为10数列多角形细胞,有的含草酸钙针晶束。较老块茎皮层与下皮相接处有2~3列椭圆形厚壁细胞,木化,纹孔明显。中柱占绝大部分,有小型周韧维管束散在;薄壁细胞赤含草酸钙针晶束。

粉末黄白色至黄棕色。厚壁细胞椭圆形或类多角形,直径70~180μm,壁厚3~8μm,木化,纹孔明显。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5~75(93)μm。用醋酸甘油水装片观察含糊化多糖类物的薄壁细胞无色,有的细胞可见长卵形、长椭圆形或类圆形颗粒,遇碘液显棕色或淡棕紫色。螺纹导管、网纹导管及环纹导管直径8~30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70%甲醇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天麻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天麻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51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9: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7.5 检查

17.5.1 水分

不得过1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

17.5.2 总灰分

不得过4.5%(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7.5.3 二氧化硫残留量

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U)测定,不得过400mg/kg。[3]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0.0%。

17.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0.05%磷酸溶液(3:9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理论板数按天麻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天麻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50ug的溶液,即得。

1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l0ml,浓缩至近干.残渣加乙腈一水(3:97)混合溶液溶解,转移至25ml量瓶中,用乙腈一水(3:97)}昆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7.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5~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天麻素(C13H1807)不得少于0.20%。

17.8 天麻饮片

17.8.1 炮制

洗净,润透或蒸软,切薄片,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淡黄色至淡黄棕色,有时可见点状排成的横环纹。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半透明。气微,味甘。

17.8.2 检查

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12.0%。

17.8.3 鉴别

(除横切面外)  同药材。

17.8.4 检查

(总灰分、二氧化硫残留量[3]) 同药材。

17.8.5 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17.8.6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肝经。

17.8.7 功能与主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17.8.8 用法与用量

3~l0g。

17.8.9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7.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4.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