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髎

目录

1 拼音

tiān liáo

2 英文参考

Tiānliáo TE15[中国针灸学词典]

tiānliá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15[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15[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天髎
汉语拼音Tianliao
罗马拼音Tienliao
美国英译名Celestial Bone
各国代号中国TE15
日本15
法国莫兰特氏TR15
富耶氏TR15
德国3E15
英国T15
美国TB15

天髎为经穴名(Tiānliáo TE15)[1]。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1]。天髎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1][2]。天即天空,喻上为天,髎指骨隙,此穴在肩胛岗上方之骨隙中,故名天髎[2]。天髎穴主要用于颈项部疾患:如颈项强急,落枕,缺盆中痛,肩周炎,寒热汗不出,胸中烦满,肩臂疼痛,颈项强痛,肩关节周围炎,肩臂痛,热病无汗,发热恶寒,冈上肌肌腱炎,颈椎病,冈上肌腱炎,肩背部疼痛等。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天髎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际陷者中,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5 穴名解

天即天空,喻上为天,髎指骨隙,此穴在肩胛岗上方之骨隙中,故名天髎[2]

天指上,指头。髎即骨之空处。此穴在肩缺盆之上,当肩井穴之后1寸凹陷中,其位高,其处凹陷,故名天髎。[3]

6 特异性

天髎穴为交会穴之一,手足少阳、阳维之会(《针灸甲乙经》)。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作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外台秘要》作足少阳、阳维之会。

7 所属部位

[4]

8 天髎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天髎穴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5]

天髎穴位于背部,冈上窝内,当大椎穴与肩峰后端外缘连线之中点处;或于肩井与曲垣两穴连线的中点取穴[5]

天髎穴位于肩胛区,肩胛骨上角骨际凹陷中。即正坐垂肩,肩井与曲垣连线的中点[5]

天髎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天髎穴在肩部的位置

天髎穴在肩部的位置

天髎穴在肩部的位置(肌肉)

天髎穴在肩部的位置(骨骼)

9 天髎穴的取法

正坐或俯卧位,于肩胛骨的内上角端取穴。

天髎穴位于肩胛区,肩胛骨上角骨际凹陷中。即正坐垂肩,肩井与曲垣连线的中点[5]

正坐或俯卧位,于肩胛骨的内上角端处取穴[6]

快速取穴:肩胛骨上角,其上方的凹陷处即是天髎穴[7]

10 天髎穴穴位解剖

天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冈上肌。皮肤由颈丛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分布,皮肤较厚,与致密的皮下筋膜紧密相连。有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分布着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分支。分布于冈上、下肌的血管神经束包括肩胛上血管和肩胛上神经。血管经肩胛横韧带的上方,神经穿过韧带和肩胛切迹围成的孔,然后进入冈上窝,再绕肩胛颈,进入冈下窝。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筋膜,入斜方肌,在冈上肌表面血管神经束内侧,入肩胛上神经支配的冈上肌。勿深刺。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冈上肌[7]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冈上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分布;深层有副神经、颈横动脉、肩胛背神经和肩胛背动脉分布[8]

布有付神经,肩胛上神经分支和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8]

11 天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天髎穴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止痛的功效。

天髎穴有祛经络风湿,调气血瘀滞作用[8]

天髎穴系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阳维脉之会穴,有舒筋利节作用,治肩重不举,胸中热满,颈项引痛。以上3穴,治症略同,均着重局部,因经络之所过也。[8]

12 天髎穴主治病证

天髎穴主要用于颈项部疾患:如颈项强急,落枕,缺盆中痛,肩周炎,寒热汗不出,胸中烦满,肩臂疼痛,颈项强痛,肩关节周围炎,肩臂痛,热病无汗,发热恶寒,冈上肌肌腱炎,颈椎病,冈上肌腱炎,肩背部疼痛等。

天髎穴主要用于颈项部疾患:如颈项强急、落枕、缺盆中痛、肩周炎、寒热汗不出、胸中烦满等[8]

天髎穴主治肩臂疼痛,颈项强痛;以及肩关节周围炎等[8]

天髎穴主治肩臂痛、颈项强急[8]

天髎穴主治胸中烦满;热病无汗,发热恶寒;颈项强痛,缺盆中痛,肩臂痛,落枕,冈上肌肌腱炎[8]

颈项强痛,缺盆中痛,肩臂痛,胸中烦满,热病无汗,发热恶寒等。 伤科疾病:颈椎病,落枕,冈上肌腱炎,肩背部疼痛。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5~0.8寸[8][8][8],局部有酸胀感[8],可扩散至肩胛部[8]

直刺0.5~1寸[8]

13.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4 天髎穴的配伍

天髎穴配曲池治肩重痛不举[8]

天髎穴配膻中、内关治胸中烦满[8]

天髎穴配风池、大椎、外关治寒热[8]

天髎配曲池、肩髃、天宗,治肩臂痛[8]

天髎配肩髃、肩贞,治肩周炎[8]

天髎配肩井、风门,治肩背痛[8]

天髎配肩髎、曲池,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臂痛。

天髎配风池,颈百劳,有祛风通络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天髎配内关、膻中,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胸中烦满。

15 特效按摩

用中指指腹揉按天髎穴,以有酸胀感为宜,可治肩臂痛、颈项僵硬疼痛等症[8]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身热汗不出,胸中热满,天髎主之。

《针灸甲乙经》:手少阳、阳维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肩肘痛引颈项急。

《针灸大成》:主胸中烦闷,肩臂酸痛,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烦满,颈项急,寒热。

1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0.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
  3.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7.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2-293.
  7.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