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会

目录

1 拼音

tiān huì

2 英文参考

Tiānchí PC1[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天会为经穴别名,即天池穴[1]。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天池
汉语拼音Tianchi
罗马拼音Tienchih
美国英译名Celestial Pond
各国代号中国PC1
日本1
法国莫兰特氏MC1
富耶氏MC1
德国MH1
英国Cx1
美国EH1

天池为经穴名(Tiānchí PC1)[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天会[2]。属手厥阴心包经[2]。天池是手厥阴、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2][2]。天即天空,池即池塘,此穴在乳房,乳房之泌乳,有如水自天池而出,故名天池[2]。天池穴主治心胸、腋胁及乳房等疾患:如心烦,胸满,心绞痛,心内膜炎,咳嗽,痰多,气喘,肋间神经痛,腋淋巴结炎及结核,乳腺炎,乳汁不足,头痛,热病汗不出,喉中痰鸣,胸闷,胁肋疼痛,心烦胸满,瘰疬,腋下肿痛,气短,胸膈烦满,心痛,胸痛,乳痈,四肢不举,疟疾,心脏外膜炎,乳汁分泌不足,淋巴结核,腋窝淋巴腺炎,脑充血等。

4 天池穴的别名

天会(《针灸甲乙经》)。

5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针灸甲乙经》:在乳后一寸,腋下三寸。

6 穴名解

天即天空,池即池塘,此穴在乳房,乳房之泌乳,有如水自天池而出,故名天池[2]

天池,水名。天,指人之上半身。天池,为乳房储积乳汁之象。本穴所处肋间隙凹如池,人与天相应,腰以上为天,穴当乳旁,乳峰如山巅,有乳涌出,状若天池,故名天池。[3]

7 特异性

天池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8 所属部位

[4]

9 天会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天池穴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5]

天池穴位于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仰卧取穴[5]

天池穴位于胸部第四肋间隙,当乳头外侧1寸处[5]

另说“在乳后同身寸之二寸”(《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在乳后一寸,下五分”(《针灸集成》) 。

天池穴在手厥阴心包经中的位置

天池穴在胸部的位置

天池穴在胸部的位置

天池穴在胸部的位置(肌肉)

天池穴在胸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10 天会穴的取法

仰卧位,在第四肋间隙中,乳头外侧1寸处取穴。

天池穴位于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仰卧取穴[5]

仰卧位,先定第4肋间隙,然后于乳头中点向外1寸处取穴[6]。妇女应于第4肋间隙、锁骨中线向外1寸处取穴。

11 天会穴穴位解剖

天池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内筋膜。有胸腹壁静脉,胸外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皮肤由第三、四、五肋间神经的外侧支重叠分布。皮下组织内含丰富脂肪,并含有乳腺的外侧部、胸腹部浅静脉及淋巴管。淋巴管把乳腺外侧部分的淋巴导向腋淋巴结群。针由皮肤,在胸腹壁浅静脉的内侧,穿皮下筋膜和胸肌筋膜,入胸大肌及前锯肌,前肌由胸前神经支配,后肌由胸长神经支配。第四肋间结构的深面为胸膜腔和肺,因此不能盲目深刺。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6]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4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胸壁浅静脉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肌支、胸外侧动脉分支和第4肋间神经、动脉分布[7]

布有胸前神经肌支,第四肋间神经和胸腹壁静脉,胸外动、静脉分支[7]

12 天会穴的功效与作用

天池穴具有活血化瘀,宽胸理气的功效。

天池穴有理气宽胸,清热散结作用。[7]

天池穴系心包络、三焦、胆和肝诸经之会穴,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之功。主治心痛,胸闷,胁痛,腋下肿痛。[7]

13 天会穴主治病证

天池穴主治心胸、腋胁及乳房等疾患:如心烦,胸满,心绞痛,心内膜炎,咳嗽,痰多,气喘,肋间神经痛,腋淋巴结炎及结核,乳腺炎,乳汁不足,头痛,热病汗不出,喉中痰鸣,胸闷,胁肋疼痛,心烦胸满,瘰疬,腋下肿痛,气短,胸膈烦满,心痛,胸痛,乳痈,四肢不举,疟疾,心脏外膜炎,乳汁分泌不足,淋巴结核,腋窝淋巴腺炎,脑充血等。

天池穴主治心胸、腋胁及乳房等疾患:如心烦、胸满、心绞痛、心内膜炎、咳嗽、痰多、气喘、肋间神经痛、腋淋巴结炎及结核、乳腺炎、乳汁不足、头痛、热病汗不出、喉中痰鸣等[7]

天池穴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心烦、胁肋疼痛[7]

天池穴主治心烦胸满,胁肋疼痛,瘰疬,腋下肿痛等[7]

天池穴主治咳嗽,气喘,痰多,气短,胸膈烦满,心痛,胸痛,胸闷,乳痈,乳汁不足,头痛,四肢不举,瘰疬,热病汗不出,疟疾,腋下肿痛[7]

1. 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脏外膜炎;

2. 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

3. 外科系统疾病:淋巴结核,腋窝淋巴腺炎;

4. 其它:肋间神经痛,脑充血等。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针尖向外侧斜刺或平刺0.3~0.5寸[7][7],局部有酸胀感[7]

斜刺或平刺0.5~0.8寸[7][7]

注意:天池穴不可深刺[7],以免伤及肺脏[7],造成气胸[7]

14.2 灸法

可灸[7][7][7]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7]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15 天会穴的配伍

配心俞、厥阴俞、内关治疗胸满、心烦、心痛[7]

配委阳、少海治腋下淋巴结炎及结核[7]

配膻中、乳根、少泽治乳腺炎[7]

天池配外关、支沟,治胸胁痛[7]

天池配膻中、乳根、少泽,治乳少、乳痈[7]

天池配委阳、极泉,治腋窝淋巴结炎[7]

天池配乳中,有活血散结的作用,主治乳痈。

天池配内关,有宽胸理气的作用,主治心绞痛。

天池配委阳、极泉,有散结消肿的作用,主治腋窝淋巴腺炎。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手厥阴、足少阳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寒热胸满,头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胸中有声,喉中鸣,天池主之。

《千金翼方》:颈漏,灸天池百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热胸膈烦满,头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胸中有声,喉中鸣。

《备急千金要方》:寒热胸满颈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胸中有音,喉中鸣, 天池主之。

《针灸大成》:主胸中有声,胸膈烦满,热病汗不出,头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寒热痃疟,臂痛,目䀮䀮不明。

《类经图翼》:主治目䀮䀮不明,头痛,胸胁烦满,咳逆,臂腋肿痛,四肢不举,上气,寒热疟,热病汗不出。

《百症赋》:委阳、天池,腋肿针而速散。

17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
  3.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1.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78-279.
  7. ^ [7]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