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

目录

1 拼音

tiān chuāng

2 英文参考

Tiānchuāng SI16[中国针灸学词典]

tiānchuā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I16[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天窗:1.经穴名;2.经穴别名。

4 经穴名·天窗

穴位天窗
汉语拼音Tianchuang
罗马拼音Tienchuang
美国英译名Celestial Window
各国代号中国SI16
日本16
法国莫兰特氏IG16
富耶氏
德国DÜ16
英国Si16
美国SI16

天窗为经穴名(Tiānchuāng SI16)[1]。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别名窗笼、窗聋、天笼。属手太阳小肠经[1]。天即天空,指上,窗即窗户,穴在颈部,位于上,主治耳病,通耳窍,如开天窗,故名天窗[1]。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瘾疹,癫狂,颈项强直作痛,甲状腺肿,颈痛,瘿肿,腮腺炎,中风口噤,暴瘖,暴喑不能言,失语,喉痹,扁桃体炎,头痛,颊肿,咽喉炎,肋间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甲状腺肿大,肩关节周围炎等。

4.1 别名

窗笼(《针灸甲乙经》),天笼(《循经考穴编》),窗聋(《外台秘要》) 。

4.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窗。《针灸甲乙经》:天窗,一名窗笼,在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手陷者中。

4.3 穴名解

天即天空,指上,窗即窗户,穴在颈部,位于上,主治耳病,通耳窍,如开天窗,故名天窗[1]

天,指头。窗,指头之孔窍。指其功能开通头面孔窍诸病,犹如人身上部之窗户也。喉舌为声音之门户,呼吸之孔道。穴当其间,有如开窗通气,且能治耳目诸病,故名。[2]

4.4 所属部位

[3]

4.5 天窗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天窗穴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4][5]

天窗穴位于颈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当扶突穴后与喉结相平处(《针灸甲乙经》)[6]

一说天窗穴“在风池、翳风之间”(《循经考穴编》广注) 。

天窗穴位于颈部,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侧伏或正坐取穴[6]

天窗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

天窗穴的位置

天窗穴的位置(手太阳小肠经)

天窗穴的位置(肌肉)

天窗穴的位置(骨骼)

4.6 天窗穴的取法

正坐或平卧位,平甲状软骨(喉结)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取穴,在扶突穴后方。

天窗穴位于颈部,横平喉结,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侧伏或正坐取穴[6]

正坐或平卧位,平甲状软骨与舌骨肌之间的廉泉穴,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取穴[7]。天窗穴与人迎、扶突均横平喉结,三者的位置关系为:胸锁乳突肌前缘处为人迎,后缘处为天窗,前后缘之间为扶突[7]

快速取穴:转头,从耳下向喉咙中央走行的绷紧的肌肉后缘与喉结相平处即是天窗穴[8]

4.7 天窗穴穴位解剖

天窗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颈深筋膜、头、颈夹肌。有颈升动脉。分布着颈皮神经,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皮肤较厚, 由耳大神经分布。皮下筋膜致密, 除有皮神经走行外,耳后静脉向颈外静脉汇入。颈深筋膜因被覆的器官不同, 可分为浅、中、深三层。胸锁乳突肌被包于浅层形成的鞘内。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胸锁乳突肌鞘后缘,再穿深筋膜中层, 进入第二至第五颈神经后支外侧支的肌支支配的头和颈夹肌。神经支配胸锁乳突。

4.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提肌→头、颈夹肌[8]

皮肤→皮下组织→肩胛提肌[8]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3枕神经(第3颈神经后支分支)分布;深层有肩胛背神经肌支和颈横动脉升支分布[8]

布有颈皮神经,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并有颈升动脉通过[8]

4.8 天窗穴的功效与作用

天窗穴有熄风宁神,利咽聪耳的作用。

天窗穴有通窍聪耳,清利咽喉作用[8]

4.9 天窗穴主治病证

天窗穴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瘾疹,癫狂,颈项强直作痛,甲状腺肿,颈痛,瘿肿,腮腺炎,中风口噤,暴瘖,暴喑不能言,失语,喉痹,扁桃体炎,头痛,颊肿,咽喉炎,肋间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甲状腺肿大,肩关节周围炎等。

天窗穴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瘾疹、癫狂[8]

天窗穴主要用于颈、颊、耳、咽疾患等:如咽喉肿痛、颈项强直作痛、甲状腺肿、颈痛、瘿肿、腮腺炎、耳聋、耳鸣、中风口噤、暴瘖、喉痹、扁桃体炎等[8]

天窗穴主治咽喉肿痛,颈项强直作痛,耳聋、耳鸣,以及甲状腺肿等[8]

天窗穴主治头痛,中风口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暴喑不能言,颊肿;癫狂;颈项强痛[8]

五官科系统疾病:耳聋,耳鸣,咽喉炎,失语;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其它:甲状腺肿大,肩关节周围炎等。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8][8][8],局部有酸胀感[8],可扩散至耳部、枕部、咽喉部[8]

直刺0.5~1寸[8],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耳部咽喉部扩散。

4.10.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4.11 天窗穴的配伍

天窗穴配风池、后溪治颈项痛[8]

天窗穴配人中、颊车治中风口噤[8]

天窗穴配外关、听宫治耳聋、耳鸣[8]

天窗配外关、耳门,治耳鸣、耳聋[8]

天窗配翳风、中渚,有通窍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天窗穴配间使、通谷治暴瘖不能言[8]

天窗配合谷、少商,治咽喉肿痛[8]

天窗配天容、少商,有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4.12 特效按摩

按揉天窗穴3~5分钟,或用艾条灸5~10分钟,可治耳呜、耳聋等耳部疾病[8]

4.13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颊肿痛,天窗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狂邪鬼语,灸天窗九壮。

《千金翼方》:头痛瘾疹,灸天窗七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耳鸣聋无所闻。

《针灸大成》:主痔瘘,颈痛,肩痛引项不得回顾,耳聋,颊肿,喉中痛,暴喑不能言,齿噤,中风。

《类经图翼》:颈瘿肿痛。

4.14 研究进展

对脑血流量的影响:采用艾卷悬灸法施灸中风偏瘫患者的百会、天窗,每穴灸15 min,以脑阻抗血流图和血压为客观指标,观察灸治前后的动态变化,发现灸后脑血流图流入时间缩短、波幅升高、重搏波明显等,说明灸后脑血流量增加;伴高血压的患者,灸治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作用,尤其收缩压降低更为明显。[8]

5 经穴别名·天窗

天窗为经穴别名,即囟会穴[8]。出《医心方》。

囟会为经穴名(Xìnhuì GV22,DU22)[9]。代号DU22[10]。出《黄帝内经灵枢·热病》。属督脉[10][10]。别名囟中(《备急千金要方》),鬼门(《备急千金要方》),顶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天窗(《医心方》),囟门(《奇经八脉考》)。囟即囟门,会即会合,此穴当囟门闭合处,故名囟会[10]。囟会穴主治头面疾患等:如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颜青,鼻衄,头皮肿痛,面赤肿痛,鼻鼽,鼻痔,鼻痈,惊悸,嗜睡,癫疾,小儿惊痫,卒中,眩晕,鼻渊,癫痫,目赤暴肿,目不能视,鼻塞,不眠,嗜睡,心烦,中风,小儿惊风,寒热,善呕,烦满,现代又多用囟会穴治疗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萎缩性鼻炎,神经性呕吐,鼻出血,神经官能症,鼻炎,鼻息肉,额窦炎,记忆力减退等。

5.1 囟会穴的别名

囟中(《备急千金要方》),鬼门(《备急千金要方》),顶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天窗(《医心方》),囟门(《奇经八脉考》)。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囟会,在上星后一寸骨间陷者中,督脉气所发。

5.3 穴名解

囟即囟门,会即会合,此穴当囟门闭合处,故名囟会[10]

囟为巅项前之头骨。囟,囟门。会,聚会。此穴在冠状缝和矢状缝交界处,正当额骨与顶骨结合处,婴儿脑髓未满之时,头骨未合,及长则闭,穴当其处,故名之。[10]

5.4 所属部位

前头[11]

5.5 囟会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囟会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11]

囟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处[11]。正坐或仰靠取穴[11]

囟会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2寸[11]

囟会穴在督脉的位置

囟会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囟会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囟会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囟会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5.6 囟会穴的取法

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2寸处取穴。

囟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处[11]。正坐或仰靠取穴[11]

正坐或仰靠位,于前、后发际连线的前1/6折点取穴;或于上星穴后1寸处取穴[12]

5.7 囟会穴穴位解剖

囟会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及左、右颞浅动、静脉和额动、静脉的吻合网。

5.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12]

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13]

5.7.2 穴区神经、血管

有滑车上神经和颞浅动脉分布[13]

布有额神经分支;颞浅动、静脉与额动、静脉的吻合网[13]

5.8 囟会穴的功效与作用

囟会穴具有安神醒脑、清热消肿的功效。

囟会穴有清头、祛风、醒神的作用[13]

囟会穴有清头散风之功,8岁以下禁针。胎儿诸窍静闭,惟以脐吞吐母气,促动膈肌为之鼓荡,口处亦为之小颤,是为胎息,胎息为先天之气。迨既生之后,则鼻司呼吸,是为后天之气,而囟乃渐合。《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谓八岁之后,乃可针。凡关头脑之病,以上各穴均可酌用。昔唐高宗患头胀目昏,诸医守至尊头上莫刺之戒,故治之不效,独秦鸣鹤取囟会放血立效。《大成)云:“刺百会出血,盖隐囟会云百会,以防粗工滥用有失也。愚以为凡制此穴须先扪之,觉有突突灼热,乃可刺之,血出亦易。扪之不热者勿刺,乃虚证也。后人多取上星穴以代之。”[13]

5.9 囟会穴主治病证

囟会穴主治头面疾患等:如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颜青,鼻衄,头皮肿痛,面赤肿痛,鼻鼽,鼻痔,鼻痈,惊悸,嗜睡,癫疾,小儿惊痫,卒中,眩晕,鼻渊,癫痫,目赤暴肿,目不能视,鼻塞,不眠,嗜睡,心烦,中风,小儿惊风,寒热,善呕,烦满,现代又多用囟会穴治疗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萎缩性鼻炎,神经性呕吐,鼻出血,神经官能症,鼻炎,鼻息肉,额窦炎,记忆力减退等。

囟会穴主治头面疾患等:如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颜青、鼻衄、癫疾、小儿惊痫、卒中等[13]

囟会穴主治头痛、眩晕、鼻渊、癫痫[13]

囟会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暴肿,目不能视,鼻渊,鼻塞,鼻衄;不眠或嗜睡,心烦,癫痫;中风,小儿惊风,寒热,善呕,烦满[13]

现代又多用囟会穴治疗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萎缩性鼻炎、嗜睡及神经性呕吐等[13]

囟会穴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出血,小儿惊风等[13]

治头晕目眩,头皮肿痛,面赤肿痛,鼻渊,鼻鼽,鼻痔,鼻痈,惊悸,嗜睡,高血压,神经官能症,鼻炎,鼻息肉,额窦炎,记忆力减退。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13]

平刺0.3~0.5寸,局部酸胀[13]

沿皮刺0.5~0.8寸[13]

平刺0.5~0.8寸[13]

注意:穴当囟门处,小儿囟门未闭或刚闭合不久者禁针[13][13][13]

5.10.2 灸法

可灸[13][13][13]

艾条灸5~10分钟[13]

5.11 囟会穴的配伍

囟会穴配玉枕治头风[13]

囟会穴配迎香治嗅觉麻痹[13]

囟会穴配百会治嗜睡[13]

囟会配百会、前顶,有温阳散寒的作用,主治脑冷痛。

囟会配上星、风门,有宣肺清热,利鼻窍的作用,主治鼻渊,鼻塞。

囟会配通谷,有行气醒脑去湿的作用,主治脑泻,头痛,健忘等。

囟会配百会,有升阳通关,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卒暴中风,嗜卧等。

囟会配百会,治卒暴中风[13]

囟会配本神、前顶、天柱、足临泣,治小儿惊痫[13]

囟会配百会、太阳,治头晕[13]

囟会配上星,治鼻衄[13]

囟会配百会、前顶,治头风[13]

囟会配足通谷,治鼻渊[13]

5.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痛颜青者,囟会主之。癫疾呕沫,暂起僵仆,恶见风寒,面赤肿,囟会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目眩面肿,鼻塞不闻香臭,惊痫,戴目上不识人。

《针灸大成》:主脑虚冷,或饮酒过多,脑疼如破,衄血,面赤暴肿,头皮肿,生白屑风,头眩,颜青目眩,鼻塞不闻香臭,惊悸,目戴上不识人。

《类经图翼》:头风生白屑,多睡,针之称佳。针讫以末盐生麻油调和,揩发根下,即头风永除。

《针灸聚英》:初灸不痛,病去即痛,痛止灸。八岁以下不得针,缘囟门未合,刺之恐伤其骨,令之夭。

《针灸资生经》:予少刻苦,年逾壮则脑冷,或饮酒过多则脑痛职破,后因灸囟会,非特脑不复冷,他日酒醉,脑亦不疼矣。

《圣济总录》:囟会一穴,只可针五分,过即令人头旋目暗,急针百会及风府二穴救之。

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9.
  2.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4.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2.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9-220.
  8. ^ [8]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9. ^ [9]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4.
  10. ^ [10]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2.
  11. ^ [11]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9.
  12. ^ [12]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63.
  13. ^ [1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