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

目录

1 拼音

tè fā xìng gōng néng xìng dī xuè táng zhèng

2 疾病分类

内分泌科

3 疾病概述

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本病主要见于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的人,中年女性多见。精神刺激、焦虑常诱发,可有忧虑、血管舒缩不稳定、物理、结肠激惹综合症等表现。

4 疾病描述

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本病主要见于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的人,中年女性多见。精神刺激、焦虑常诱发,可有忧虑、血管舒缩不稳定、物理、结肠激惹综合症等表现。

5 症状体征

低血糖多发生以早餐后2—4h临床表现以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综合症为主病人感心悸、心慌、出汗、面色苍白、饥饿、软弱无力、手足震颤、血压偏高等。一般无昏迷或抽搐,偶有昏厥、午餐及晚餐后较少出现。每次发作约15—20min,可自行缓解,病情非进行性发展,空腹血糖正常,发作时血糖可以正常或低至2.8mmol/L(50mg/dl),但不会更低。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释放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在服糖后2—4h其血糖可下降至过低值,然后恢复至空腹时水平。病人能耐受72h禁食。糖尿病家族史常缺如。

6 疾病病因

其发病可能是神经体液对胰岛素分泌和(或)糖代谢调节欠稳定,或因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使胃排空加速及胰岛素分泌过多。病因尚未清楚,可能代表一组异质性疾病。

7 病理生理

其发病可能是神经体液对胰岛素分泌和(或)糖代谢调节欠稳定,或因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使胃排空加速及胰岛素分泌过多。病因尚未清楚,可能代表一组异质性疾病。

8 诊断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并除外以上情况,可作出诊断。

一、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早期的反应性低血糖  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高和(或)延迟反应,在食物吸收高峰过后血中仍有过多的胰岛素以致发生低血糖,常在进食后3—5h出现。其特点有:1、口服葡萄糖后延缓耐量试验呈耐量减低或糖尿病曲线,空腹血糖升高或为正常高限,进食葡萄糖后最初血糖正常上升,但峰值可延迟至2、3h,胰岛素分泌明显延缓,在2—4h后胰岛素分泌较正常增多,低血糖在血糖峰值后出现,2、部分病人有糖尿病家族史;3、葡萄糖耐量减低者有逐渐发展为糖尿病倾向。

二、胃肠手术后的反应性低血糖 胃大部分切除、胃孔肠吻合、伴有或不伴有迷走神经切除的幽门成形术等所致,有明确的病史。进食后食物迅速移至小肠,结果导致食物的迅速吸收,促进胰岛素过早分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服糖后血糖峰值迅即出现,低血糖则在服糖后2—3h出现。

三、胰岛素瘤 部分胰岛素瘤低血糖出现在餐后,易与本病混淆而漏诊。胰岛素瘤病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低血糖在服糖后第3—4h出现,且出现低血糖后,血糖仍继续下降,胰岛素释放指数增高。

9 治疗方案

(一)对病人说明疾病本质,给予精神分析和安慰解释工作。鼓励病人进行体育锻炼。

(二)调节饮食 饮食结构宜适当提高蛋白、脂肪含量,减少糖量,小量多餐,进较干的食物,避免饥饿。此外在食物中加入纤维(非吸收性碳水化合物如果胶等)有一定帮助。

(三)可试用小量抗焦虑安定药如地西泮、氯氮等。抗胆碱能药物如丙胺太林、阿托品等。能可使用以延缓食物吸收和减少胰岛素分泌。

由于病情可自然缓解,经一段时间合理治疗后,应对病人的病情重新估计,以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10 特别提示

本病主要见于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的人,中年女性多见。

调节饮食:

饮食结构宜适当提高蛋白、脂肪含量,减少糖量,小量多餐,进食较干的食物,避免饥饿。此外在食物中加入纤维(非吸收性碳水化合物如果胶等)有一定帮助,患者应进行体育锻炼。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