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气散

目录

1 拼音

tā qì sǎn

2 处方

陈米(炒黄)35克 青橘皮(去白,巴豆去亮21粒同炒黄色,去巴豆不用)15克 甘草(微炙)30屯 黑牵牛(半生,半炒)7.5克 肉豆蔻(面裹,煨香)2枚

3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

4 功能主治

健脾行气,逐水消胀。治小儿饮食不调,腹胀紧急,上气喘粗,体肿面浮。

5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温米饮汤调下。五岁以上3克,不拘时候。

6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7 《普济方》卷三八○引《傅氏活婴方》

7.1 方名

塌气散

7.2 组成

槟榔5个(锉片,用巴豆去壳同炒令黄色,去巴豆不用),橘红1钱,麦芽3钱(炒),甘草2钱,缩砂仁半钱,枳壳1钱。

7.3 主治

小儿疳浮腹胀,经取未消。

7.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萝卜子煎汤调下。泄去疳气即消。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8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吉氏家传》

8.1 方名

塌气散

8.2 组成

甘草(炒)1钱,茴香(炒)1钱,白牵牛(炒)1钱,木香1钱。

8.3 主治

小儿疳虚腹胀。

8.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紫苏汤调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9 《普济方》卷三八六

9.1 方名

塌气散

9.2 组成

赤小豆5钱,陈皮(去白)5钱,萝卜子5钱,白术(炒)5钱,茴香(炒)5钱,木香2钱(炮),甘草1钱(炙),青皮5钱(加以巴豆2钱,去壳炒,去巴豆不用)。

9.3 主治

小儿肿满因积而作,既积而肿再作,小便不利。

9.4 用法用量

饭汤调下,或生姜、大枣汤调下;治疳水,灯心汤调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0 《永类钤方》卷二十一

10.1 方名

塌气散

10.2 组成

木香1分,净青皮半两(巴豆30粒同炒豆黄色,去巴)。

10.3 主治

腹胀气粗,并疳食攻,面目浮肿。

10.4 用法用量

3岁半钱,空心米汤调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1 《永类钤方》卷二十一引《汤氏方》

11.1 方名

塌气散

11.2 组成

赤小豆半两,陈皮半两,萝卜子半两,甘草(炙)半两,木香(炮)1分。

11.3 主治

小儿积水惊水,饮水多,停积于脾,肢肿而热。小儿一切浮肿。

11.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11.5 附注

本方原名“塌气丸”,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12 《博济》卷二

12.1 方名

塌气散

12.2 组成

舶上茴香(炒)1两,枳壳(去白,麸炒)1两,茯苓1两,人参1两,陈皮(去白)2两,青皮(去白)2两,甘草半两(炙),苍术半两,丁香1分,干姜半两(炮),高良1分。

12.3 功效

顺气宽中,升降利膈。

12.4 主治

虚气攻冲,心胸满闷,元气冷疼,及一切气不调顺。中脘痞滞,心腹坚胀,胁下紧硬,喘满短气,噫息不通,呕吐痰水,大便不调。

12.5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盏,入生姜、大枣同煎至7分,热服,入盐如茶点服亦可。

12.6 制备方法

上同为末。

13 《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茅先生方

13.1 方名

塌气散

13.2 组成

中庸(樟柳根)半两,赤小豆半两,橘皮红半两,萝卜子半两,槟榔半两,甘草半两,木香1分。

13.3 主治

小儿肿后。

13.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小盏,生姜、大枣同煎至6分,通口服。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