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痰浊内闭 (最后修订于2009/1/6 15:27:13)[共128字]
摘要:痰浊内闭病证名。简称痰闭。①泛指痰浊引致的闭证。临床多见痰火内闭和痰风内闭二种。参闭条。②指痰迷心窍或痰火扰心所致的癫狂、痫证等精神神经病变。③温热病中湿热相挟酿成的闭证。《温热论》:“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又“此津亏湿热熏蒸,将成浊痰蒙闭心包也。”......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痰浊内闭
痰浊内闭 病证名。简称痰闭。 ①泛指痰浊引致的闭证。临床多见痰火内闭和痰风内闭二种。参闭条。 ②指痰迷心窍或痰火扰心所致的癫狂、痫证等精神神经病变。 ③温热病中湿热相挟酿成的闭证。《温热论》:“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又“此津亏湿热熏蒸,将成浊痰蒙闭心包也。”作者:
- 《凌临灵方》:伏暑内闭
金松根据(看菜园为业,年五十六岁,八月)伏暑内闭治之非易。(先以乌梅擦牙,待牙关一开即进至宝丹一颗,菖蒲汤下)羚角片川郁金竹沥鲜石菖根和冲益元散连翘丹皮石决明车前草牛蒡纯嫩钩陈胆星小至宝丹一颗又次日灌药后而内闭即开,神色时有不清,仍宗前法,照原方去至宝丹竹沥,加牛黄清心丸竹茹。《凌临灵方》清凌晓五公元1644-1911年
- 《针灸甲乙经》:[卷九]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第十
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上以长针。气逆,取其太阴、阳明。厥甚,取太阴、阳明动者之经。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大便难,中渚及太白主之。大便难,大钟主之。《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公元256年
- 至宝丹
至宝丹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由生乌犀屑、生玳瑁屑、琥珀、朱砂、雄黄、龙脑、麝香、牛黄、安息香、金箔、银箔等药物组成。用于中暑,中恶,中风,温病;以及小儿惊厥属于痰浊内闭诸症。有化浊开窍,清热解毒之功。张秉成曰:“方中犀角、牛黄,皆秉清灵之气,有凉解之功;玳瑁、金箔之出于水;朱砂、雄黄之出于山,皆得宝气,而可以解毒镇邪。冰、麝、安息,芳香开窍……领诸药
- 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大多从湿、热、毒、瘀、虚等方面考虑。 在证候学研究方面,邱华等总结回顾了1980—2007年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文献,整合后实证证型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热毒炽盛、热人营血、热陷心包、痰浊内闭湿热蕴结、瘀热互结、邪在卫(气)分、蒙闭心窍、湿毒壅盛、热毒内陷;虚证证型排在前6位的是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竭、阴阳欲脱、肝脾虚弱、肝肾阳虚;虚实夹杂症前5位分别是正虚邪陷、湿困脾虚、气虚血
- 参贝颗粒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两虚并痰浊内阻型)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参贝颗粒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肺脾两虚并痰浊内阻型)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60例RRTI患儿被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组给予参贝颗粒;西药组给予匹多莫德、祛痰灵口服液。均服药1个疗程(2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IgG、IgA、IgM的水平。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患儿的IgG、IgA、IgM及感染次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或P
- 耳证
经义阴阳应象大论曰:北方生寒,在脏为肾,在窍为耳。五阅五使篇曰:耳者,肾之官也。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生气通天论曰: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玉机真藏论曰: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脉度篇曰: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口问篇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
- 祛痰化瘀通心脉治冠心病心绞痛
机概括为“阳微阴弦。后世医家多把“阳微释为证虚,主要是胸(心)阳不足;“阴弦释为邪实,主要是寒凝、痰浊痹阻胸(心)阳。 目前,中医对本病的辨证论治,多主张从本虚和标实两方面分论:以标实为主者,一般分为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内闭、瘀血痹阻等型,分别选用当归四逆汤、柴胡疏肝散、瓜蒌白酒半夏汤、血府逐瘀汤等方加减治疗;以本虚为主者,一般分为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心阳
- 小儿昏迷
小儿昏迷 病证名。指小儿突然或逐渐对周围环境意识完全消失,对外界的刺激不起反应的证候。由热或痰内闭所致,病变部位在心包。热闭,多由温热病邪内传心包,或因“暑气通于心”,暑邪内闭心窍。治宜清热开窍,用牛黄清心丸或安宫牛黄丸;烦躁明显者加服紫雪丹;针刺少商、中冲、间使、大椎。痰闭,由痰湿内闭或痰火熏蒸所致,治宜芳香开窍,用苏合香丸;高热加至宝丹;针刺合谷、内关、尺泽、丰隆。内闭外脱,应开闭固脱并施。
- 中医脑病的历史沿革及其辨证论治研究
及其他昏迷阳闭等。常有神昏谵语,鼻鼾气粗,两手握固,苔黄腻,脉洪大等,凉开的方剂,具有清心开窍,泄热解毒等作用。常用凉开剂有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醒脑静注射剂。常用药物有牛黄、冰片、黄连、郁金等药组成,同时针对具体病情,还需配合其他药物。如高热可配合石膏、知母;大便秘结阳明腑实配合泻下药芒硝、大黄,以“釜底抽薪,开窍与攻下同用。7.2温开法温开法适用于寒邪或痰浊内闭,而见突然昏
- 旋覆代赭汤临床新用
咳嗽、吐涎沫,经省某医院确诊为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曾行外科食管肌切开术治疗,术后症状未缓解,反胃呕恶频作,时吐出未消化食物,质稠粘无臭,症见面色白,舌淡、苔白滑,脉沉滑。中医诊为噎膈,证为胃气上逆,痰浊内阻,治宜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投旋覆赭汤加味。处方:旋覆花12克,代赭石、党参各20克,制半夏、大枣、生姜、竹茹各10克,炙甘草6克。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并嘱少量多餐。连服10剂后吞咽困难改善,
- 叶勇:高脂血症与痰浊淤血相关性理论基础与研究依据
察,中医认为血中脂质升高与脏腑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有关,其质地浓稠,具有痰的特性,充于血中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瘀的产生,它具备中医痰浊、淤血的病理性质,所以高脂血症属于祖国医学的“痰浊”“淤血”范畴。1中医对高脂血症认识中医典籍中无“血脂”及“高脂血症”之病名,但《内经》有关“脂”“膏”及膏粱之疾等论述,是中医对高脂血症认识之滥觞。《灵枢.卫气失常》篇云:“人有肥、有膏、有肉(原作“内”,据下文
- 皂荚丸治肺胀痰浊喘憋
西药对症治疗,效果不显,要求中医治疗。刻诊:患者呈半坐位,喘息抬肩,喉中痰鸣,口唇紫绀,颈部青筋暴张。胸呈桶状,四肢不温,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滑无力。中医诊断:肺胀,证属痰浊内壅,阻塞气道,气体易入而难出,致肺脏气胀。急宜涤痰逐饮,豁通气道。予皂荚丸:取皂荚250克,刮去黑皮,涂以芝麻油,置火上烤焦黄,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以枣膏和汤送服。每次1丸,每日4次口
- 痰浊犯肺
痰浊犯肺 指痰湿阻滞,肺气不得宣降的病变。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容易咯出,或气喘痰鸣、胸满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宣肺化痰或降气平喘,方如三子养亲汤。作者:
- 芳香化浊法治疗痰浊型冠心病32例
振,寐差,舌暗苔白腻,脉结代。既往有冠心病房颤病史20年。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房颤,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长期服用长效消心痛、异搏定、利降平、拜阿司匹林,病情仍不稳定,欲配合中药治疗;中医诊断:胸痹,痰浊阻络,心脉痹阻。治则:芳香化浊通脉,兼以益气活血化瘀。方药:丹参15g,木香10g,紫苏梗15g,黄芪30g,远志20g,酸枣仁20g,半夏15g,瓜蒌20g,石菖蒲20g,枳实10g,郁金10g,
- 中医辨证防治冠心病之痰浊阻络
痰浊阻络——通阳散结:这种症状多见于肥胖的冠心病患者,常见胸闷胸痛,痞满不舒,咳吐痰涎,纳差,舌胖嫩,苔黏腻,脉濡滑。可用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全栝蒌1个,薤白、清半夏各15克,桂枝、陈皮、枳实、厚朴、石菖蒲、郁金各10克。该方具有通阳散结、宽胸豁痰等良好功效。作者:
- 中医怎样治疗痰浊、痰火头痛?
15克,蔓荆子12克。如痰郁化热,症见口苦、便秘、苔黄腻、脉滑数者,上方去白术、生姜,加竹茹15克,枳实10克,黄芩15克,大黄12克。 针灸:穴取百会、印堂、头维、丰隆、合谷。针宜泻法,呕吐者加内关、中脘;便溏者加天枢。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推拿:首先在腹部中脘、天枢穴用一指禅推法作10分钟,接着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然后在左侧背部横擦,透热为度,按揉两侧足三里、丰隆、内关穴,
- 化浊降脂汤治疗痰浊中阻型高脂血症36例临床观察
法 1.1病例选择本研究的72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脂血症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制定的标准,正常饮食情况下,2周内如有2次测血总胆固醇(TC)≥6.22mmol/L或甘油三酯(TG)≥2.26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1.04mmol/L者,符合一项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排除标准
- 刘德桓从痰浊论治中医心病经验
心病的病因主要是痰浊,病机多为痰闭心窍。痰浊痹阻心脉,胸阳不展,则为胸痹;痰气痰火扰动心神,神机失灵,则为癫狂;痰凝气郁,蒙蔽清窍,则为痫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日:“民病饮积心痛。《金匮要略心典》云:“阳痹之处,必有痰浊居其间。《医宗必读》日:“舍空则郁而停痰,惟乘心位。刘师认为,时人过食肥甘厚腻,易生痰浊,痰浊内盛,易致肺脾肾三焦功能失调;痰浊
- 痰浊
痰浊 痰湿系秽浊之邪,故称。作者:
- 对痰浊阻肺型患者如何辨证施护?
对痰浊阻肺型患者,要注意化痰排痰,除选食橘柑、苹果、萝卜等果蔬外,可用陈皮或麦冬泡水代茶饮。对痰多且咯痰不畅者,可取半卧位,轻拍背部,或少饮温开水润喉以助痰排出,必要时可以超声雾化吸入给药,或以吸痰器吸痰。除注意化痰排痰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外,由于脾为生痰之源,要注意健脾化湿,以绝生痰之源。作者:不明
- 痰浊上扰型头风患者36例经颅多谱勒超声分析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6-6424(2004)03-0264-02通过对36例痰浊上扰型头风患者TCD检查分析,发现100%结果异常。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并于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头风的诊断依据和证候分类,具体表现为头痛胀重、或兼目眩、胸闷脘胀、恶心食少、痰多粘白、舌苔白腻,脉弦滑。1.2一般资料36例中年龄2
- 《张聿青医案》:[卷三]霍乱
朱(左)吐泻交作。中州阻窒,恐至内闭。川朴(一钱)槟榔(一钱)制半夏(二钱)青陈皮(各一钱)鲜佛手(一钱五分)川雅连(吴萸汤拌炒三分)木香(五分)范志曲(二钱)赤白苓(各二钱)淡干姜(六分)广藿香(三钱)枳实(磨冲五分)鲜生姜(二钱)伏龙肝(一两煎汤代水)玉枢丹(一锭用佛手藿香汤旋磨旋冲旋饮)童吐泻交作,心胸窒蔽。气湿交阻,清浊不司升降,恐其内闭。制半夏新会皮炒竹茹赤白苓嫩苏梗川朴大腹皮陈香薷鲜佛
- 头为天象清则灵,眩晕责之杂和钝
头为天象,诸阳会焉,若请则灵,若杂则钝。故凡六气外袭,痰浊内停,精血内虚,瘀阻清窍,皆能使清阳不升,眩晕乃作。临证发现大凡眩晕之作,虽病位在头,但病因各异,故须根据病程之久暂,病证之虚实而灵活施治,着重掌握风、痰、虚、瘀四个关键,方能不误。 (1)风凡风者有内风外风之别,又有虚实之分,而眩晕者多见于肝阳化风。常挟有痰浊上扰,如高血压之眩晕,证见头目眩晕,易怒失眠,面红口苦,脉弦,舌苔厚腻,经曰
- 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诊治进展
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亦称为颈内动脉闭合性损伤。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临床少见,占颅颈损伤的0.03%~0.05%[1,2],系急性颅脑损伤严重并发症,临床发病凶险,死亡率、致残率高,预后差。Aarabi等报道,本病死亡率高达28%~75%,存活者致残率高达50%,无神经功能障碍者15%[3]。 1病因 颅颈部闭合性损伤常是造成颈内动脉闭塞的主要原因。这与颈内动脉走行的特殊解剖关系有关,好发于颈内动
- 心脾气虚证多动症需与哪些证型相鉴别?
心脾气虚证多动症与心气虚证及脾气不足,痰浊内阻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均有神思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面色不华或萎黄,舌质淡、边有齿痕等。 鉴别要点为: (1)心气虚证:虽多动而感心悸气短,精神倦怠,自汗多,记忆力差,善忘。 (2)脾气不足,痰浊内阻证:除见有脾气虚证之临床表现外,还伴有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痰涎、大便溏薄等痰浊内阻之证。作者:不明
- 《程杏轩医案》:[《程杏轩医案》辑录]许妇内伤经闭辨明非孕
病由不得隐曲,以致脏真内伤,经期阻闭,女科不察病原,佥用清热安胎,愈医愈剧。考金匮虽有虫丸治虚痨血痹之法,顾此羸躯,恐难胜任。即水土金俱病,古人亦无笼统治理。议以早用四阴煎,育阴保金,晚仿周慎斋前辈,淡养胃气,甘益脾阴。盖土为物母,脾乃至阴,其他退热止嗽之药,皆置不用。叶氏云∶勿见热而投凉,勿因咳而理肺,诚哉是言也。形瘦阴亏,脉虚近数,证见咳嗽侧,卧汗多食少,经停九月,失红三次。据述曩因腹中微动
- 激光腔内闭合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摘要】目的探讨激光腔内闭合术结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疗效。方法280例患者,其中男134例,女146例,共310条肢体。按国际静脉联盟(CEAP)分级法[1],其中,C1:18条肢体(6.1%);C2:106条肢体(34.1%),C3:85条肢体(27.4%),C4:78条肢体(25.1%),C5:11条肢体(3.5%),C6:12条肢体(3.3%)。主要有5种术式:(1)单纯激光治疗:共
- 改进直肠内闭式缝合治疗直肠前突38例
【关键词】直肠前突;闭式缝合我科采用改进直肠内闭式缝合法治疗直肠前突,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均为已生育女性,年龄45~66岁,病程5~30年。直肠指诊在肛管上方的直肠前壁可扪及突入阴道的薄弱区,个别严重者可将阴道后壁推至阴道外口。排粪造影:中度前突25例,重度前突13例。38例均于排粪造影终末有钡剂滞留。1.2治疗方法在直肠前突处行间断纵行缝合,将该处直肠黏膜、黏膜下组
- 改良直肠内闭式缝合术治疗直肠前突59例体会
采用改良Block术式治疗直肠前突59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9例均为已育女性,年龄24~63岁,平均49岁,病程2.5~30年,平均6.8年。生育1~3胎。直肠前突轻度9例,中度35例,重度15例。48例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50例合并痔、肛裂等其他肛肠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15min)、排便不尽感明显、作者:刘昌平
- 改良直肠内闭式缝合术治疗直肠前突59例体会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9例均为已育女性,年龄24~63岁,平均49岁,病程2.5~30年,平均6.8年。生育1~3胎。直肠前突轻度9例,中度35例,重度15例。48例合并直肠粘膜内脱垂,50例合并痔、肛裂等其他肛肠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15min)、排便不尽感明显、便条变细、肛门坠胀、甚至需要用手协助排便等症状,均须依赖腹泻药或灌肠排便。经保守治疗2个月
- 《一得集》:[卷中医案]某妪湿邪内蕴闷呕便闭治验
某妪年五十许。从石门抵杭。时当仲秋。途次劳顿。感受风露。微有寒热。胸闷呕恶。大便秘结。胀痛不食。乃阳明湿郁化火。津液不能濡布。肠胃传导失职。治以宣化通府。方用桔梗、杏仁、黄芩、藿香、郁金、蔻壳、山栀、生枳实、元明粉、加白蜜。一剂而诸恙皆愈。《一得集》
-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开透法
凡能芳香开窍,辛凉透络,强壮心机,兴奋神经等方,皆谓之开透法,唯一则去实透邪,一则补虚提陷为异耳,此为治温热伏邪,内陷神昏,蒙闭厥脱等危症之要法,急救非此不可。此等危症,虽由于心肺包络及胃肝内肾冲督等之结邪,而无不关于脑与脑系(脑系,西医曰脑筋,东医曰神经)。盖以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心之神明,所得乎脑而虚灵不昧,开智识而省人事,具众理而应万机。但为邪热所蒸,痰湿所迷,瘀热所蔽,血毒所攻,
- 《验方新编》:[卷一耳部]耳内时闻蚂蚁战斗之声时开时闭
此肾水亏极,兼怒气伤肝所致。用柴胡、栀子、白芥子各三钱,熟地、白芍、萸肉各三两,麦冬一两,水煎服。方中纯是补肾平肝之圣药,饮之数日,其声渐息,服至一月,全愈。《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痛风
痛风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节,导致脾虚失运,痰浊内生;久病及肾,肾阴不足,湿热内蕴,逐步产生痰浊;痰湿、瘀血、热毒蓄于肾而成积热。而七情,劳倦或外感六淫,外伤或过食厚味,均可诱发痰瘀、积热流注关节,发生红肿热痛。 急性期,病机为肾火炽盛,流注关节经络;治疗当滋肾阴,清肾火,泄痰浊,化瘀通络。缓解期,以健脾、滋补肝肾为主,佐以化痰利浊,以标本兼治。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慢性代谢性
- 第七节视瞻昏渺
本病外眼无异常,而视力减退,以致视物模糊不清,故《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称之为视瞻昏渺。症状类似西医学之脉络膜、视网膜炎,以及慢性球后视神经炎。[病因病机]一、湿热痰浊内蕴,上犯清窍。二、情志不舒,气滞血郁,玄府不利。三、肝肾不足,精血亏耗;或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目失所养,神光衰微。[临床表现]患眼外观端好,视物昏朦,有如遮隔轻纱薄雾,或见眼前黑花飞舞,或有闪光幻觉,或见眼
- 第七节小儿暑温
。汗多加糯稻根、浮小麦收敛止汗;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加太子参、山药健脾益气。(2)痰蒙清窍证候:意识不清,或痴呆,失语,失聪,吞咽困难,喉间痰鸣;或狂躁不宁,嚎叫哭闹,舌苔黄或无苔,舌质红绛。分析:痰浊内阻,蒙蔽清窍。本病之痰,由热病生痰,风动生痰,表现有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之分,辨证有痰浊、痰火之别。若因痰浊内蒙心包者,可出现意识不清,昏迷、痴呆、失聪;痰阻舌根,则失语,吞咽困难;若痰火内扰心肝者
- 急诊超声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的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的声像图特征,寻找出急诊超声的诊断规律,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对108例急诊超声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床边急诊超声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的检出率100%(108/108),定位符合率92%(99/108)。结论结合临床及掌握超声共同特征,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快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急诊
- 中医是怎样认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
停导致身体短暂缺氧,心率波动、血压升高,并能释放出一种损伤血管壁的激素,容易形成心肌梗塞。 中医认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形成原因,多为长期饮食不当,或久病失治误治,以致脾肾二脏的气化功能失调,痰浊内阻,血瘀内停,痰瘀胶结,气机不利。脾主中焦,有运化转输水谷精微之功能,长期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转输无权,聚湿生痰,上贮于肺。肾处下焦,有蒸化水液之职责,久病
-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卷下医案篇第三]梦影
焚膏继晷,乐此不疲。三年夏间,主政周光远先生,年二十七,体极腴皙,登厕后,忽体冷自汗,唇白音低,佥以为痧,欲进开窍等药。时余年十七,窃握其臂以诊之,脉已微软欲绝,因力排众议曰∶此阳气之欲脱,非痧邪之内闭,再投香散,殆速其危也。人皆以童子何知而笑之,幸先生闻而首肯者再,仓卒不及购药,余适有戚氏前所贻三年女佩姜一块,约重四五钱,急煎而灌之,即安。后用培补,率以参、、术、草为主。盖阳气偏虚之体也,先生甚
- 《医述》:[卷十三·女科原旨]胎前
余,渐安。○《大全》谓半夏动胎。观仲景用干姜人参半夏丸,罗谦甫用半夏茯苓汤,丹溪用二陈汤加减,并治胎前恶阻,痰逆呕吐等证,俱效。予用治恶阻,未尝动胎,正《经》云有故无殒是也。(娄全善)妊娠之初,经脉内闭,育养胎息,肠胃阻洳,散入焦膈。若素有痰饮,则饮与血搏,食饮辄吐,头目旋晕,憎闻食气,喜啖酸咸,肢倦困懒,多卧少起,名曰恶阻。已产之后,胞外余血,败瘀流利,名曰恶露。盖恶者,不善不净之义。阻者,阻节
- 宣阳益气平肝息风佐化痰通络治愈糖尿病并发肢体舞动症1例
白腻,脉细弦滑。余再三推敲原服用的药物,降血糖之西药联合使用,药力足够,又有多烯康、脑心舒、丹参滴丸降脂活血,合用中药六味地黄胶囊,可谓药力峻猛也,何以效果欠佳?查其所致,应为脾胃虚弱,升降失常,痰浊内生,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挟瘀血阻络所致,属肝风内动挟痰挟瘀之证。治则:宣阳益气、平肝息风、化痰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法夏10g,白术10g,北芪15g,白芍15g,茯苓15g,
- 带锁髓内针闭合复位治疗胫骨新鲜骨折
fracture. [Keywords]fracturefixation;closedreduction;tibialfracture 在治疗长管状骨骨折时,带锁髓内针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带锁髓内针对骨折的固定属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力学传导为应力分享式,手术操作远离骨折端,闭合手法复位对骨及周围软组织干扰小,而且,带锁髓内针固定骨折不是绝对坚强的内固定,主动活动肢体或部分负重时,骨折端存在微
-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公选良方内外科]便闭
五子丸∶治老人大肠燥结等症。火麻仁紫苏子松子肉杏仁(炒去皮尖)芝麻(炒)共研如泥,瓷器收贮,每服一丸弹子大,蜜水化下。治大便不通∶皮硝(三钱水化开)香油(一盏)皂角末(五分)上三味入猪胆内,再用竹管,一头入胆口内用线扎紧,一头入谷道内,用力将猪胆一挤,其治大便燥结∶用鸡子白一二枚,生食即愈。治老人大便艰涩方∶熟地(三钱)山药(四分)山萸肉(一钱)茯苓(一钱)丹皮(一钱)泽泻(一钱)人乳(半先将六
- 带锁髓内钉闭合复位穿钉治疗胫骨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闭合复位穿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5例胫骨骨折应用闭合复位,113例行扩髓穿钉,12例未行扩髓穿钉,术后未使用任何形式的外固定支持,术后第1天,应用CPM进行关节功能锻炼,1周后进行关节主动锻炼。结果12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6~30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6~16周),最终功能按Johner-wruch标准:优115例,良10例,无断钉、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症状与体征
副总编辑。先后在国内公开杂志上发表论文、译文、文摘百余篇。主要靠著作有:“脑血管病现代概念(主译),“昏迷的诊断与处理(主编)。参与云南昆明灯盏乙素的开发与应用,获云南省昆明市科研成果三等奖。众所周知,任何影像学上的表现都必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所以神经病学的定位诊断仍是临床医生必备的基本知识。现总结就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症状与体征报告如下。1颈动脉及其分支闭塞1.1颈内动脉(
- 肝包虫病52例手术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肝包虫病手术中囊腔处理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术中行内囊摘除后缝闭外囊内腔或内腔放置引流管或用大网膜填塞外囊内腔。结果52例囊腔缝闭,随访43例,平均住院10.4天,CT和超声示残腔闭合时间平均为15.78天。结论肝包虫病术中缝闭残腔可缩短住院天数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肝包虫病手术囊腔缝闭肝包虫病是犬绦虫的囊状幼虫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1,2],是畜牧场区常见寄生虫
- 经颅多普勒诊断颈内动脉闭塞1例
【关键词】经多普勒(TCD);脑动脉硬化症 笔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诊断颈内动脉闭塞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高血压、糖尿病史15年,吸烟22年,头晕伴双下肢无力,晕厥1次。某日在家中看电视时突觉头晕,双下肢发软,继而意识丧失,滑倒后即刻清醒,醒后无不适,既往无类似发作史。采用经多普勒(TCD)4MHz探头检测颅外颈部动脉、2MHz探头检测颅内动脉。见表1、表2。表1颅外血
- 《丁甘仁医案》:[卷一]暑温案
(一支)万氏牛黄清心丸(一粒)三诊神识渐清,壮热亦减,原方去石膏、牛黄清心丸,加连翘心、花粉、芦根。方左长夏酷热,炎威逼人,经商劳碌,赤日中暑。暑热吸受,痰浊内阻,心包被蒙,清阳失旷,以致忽然跌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肢冷脉伏。暑遏热郁,气机闭塞,脉道为之不利,中暑重症,即热深厥深是也。急拟清暑开窍,宣气涤痰,以冀挽回。薄荷叶(八分)净银花(三钱)连翘壳(三钱)碧玉散(包,四钱)广郁金(一钱五分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双侧胫骨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双侧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5例双侧胫骨骨折的儿童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3~10岁,均采用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27.4个月,无1例发生切口并发症,无继发骨折移位及内固定物失效或断裂。5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愈合时间7~13周(平均9.6周),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无旋转畸形及下肢短缩或过度生长
- 第五节乳癖
岁妇女,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本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囊性增生症。[病因病机]由于情志不遂,或受到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肝郁痰凝,气血瘀滞,阻于乳络而发;或因冲任失调,上则乳房痰浊凝结而发病,下则经水逆乱而月经失调。[诊断]多见于青中年妇女,常伴有月经失调、流产史。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内发生多今大小不一的肿块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