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

目录

1 拼音

tàn suān qīng nà

2 英文参考

sodium bicarbonate[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baking soda[朗道汉英字典]

bicarbonate of sod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碳酸氢钠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基本药物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
1104176碳酸氢钠片剂500mg*100盒(瓶)2.5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105176碳酸氢钠片剂300mg*100盒(瓶)1.7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106176碳酸氢钠注射剂500mg:10ml瓶(支)0.62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107176碳酸氢钠注射剂12.5g:250ml5.9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碳酸氢钠药典标准

4.1 品名

4.1.1 中文名

碳酸氢钠

4.1.2 汉语拼音

Tansuanqingna

4.1.3 英文名

Sodium Bicarbonate

4.2 分子式与分子量

NaHCO3    84.01

4.3 含量或效价规定

本品含NaHCO3应为99.5%~100.5%(供注射、血液透析用),或不得少于99.0%(供口服用)。

4.4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在潮湿空气中即缓缓分解;水溶液放置稍久,或振摇,或加热,碱性即增强。

本品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不溶。

4.5 鉴别

本品的水溶液显钠盐与碳酸氢盐的鉴别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

4.6 检查

4.6.1 碱度

取本品0.20g,加水20ml使溶解,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不高于8.6。

4.6.2 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1.0g,加水2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供注射、血液透析用);或与2号浊度标准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B)比较,不得更浓(供口服用)。

4.6.3 氯化物

取本品1.5g(供注射、血液透析用)或0.15g(供口服用),加水溶解使成25ml,滴加硝酸使成微酸性后,置水浴中加热除尽二氧化碳,放冷,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3.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2%(供注射、血液透析用)或0.02%(供口服用)]。

4.6.4 硫酸盐

取本品3.0g(供注射、血液透析用)或0.50g(供口服用),加水溶解使成40ml,滴加盐酸使成微酸性后,置水浴中加热以除尽二氧化碳,放冷,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B),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5%(供注射、血液透析用)或0.03%(供口服用)]。

4.6.5 铵盐

取本品1.0g,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加热,发生的蒸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得变蓝色。

4.6.6 干燥失重

取本品4.0g,置硅胶干燥器中干燥4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0.2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4.6.7 铝盐

取本品1.0g(供血液透析用)两份,分别置100ml聚乙烯量瓶中,小心加入硝酸4ml,超声处理30分钟使溶解,一份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一份中加标准铝溶液[精密量取铝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水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铝(Al)1μg的溶液]2.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以4%硝酸溶液为空白。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D第二法),在309.8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应符合规定(0.0002%)。

4.6.8 铜盐

取本品1.0g(供血液透析用)两份,分别置100ml聚乙烯量瓶中,小心加入硝酸4ml,超声处理30分钟使溶解,一份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一份中加标准铜溶液[精密量取铜单元素标准溶液适量,用水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铜(Cu)1μg的溶液]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以4%硝酸溶液为空白。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D第二法),在324.8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应符合规定(0.0001%)。

4.6.9 钙盐

取本品1.0g,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溶解后,加氨试液1ml与草酸铵试液2ml,摇匀,放置1小时;如发生浑浊,与标准钙溶液(精密称取碳酸钙0.125g,置500ml量瓶中,加水5ml与盐酸0.5ml的混合液使溶解,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每1ml相当于0.1mg的Ca)1.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供注射、血液透析用)]。

4.6.10 铁盐

取本品3.0g(供注射、血液透析用)或1.0g(供口服用),加水适量溶解后,加稀硝酸使成微酸性,煮沸1分钟,放冷,用水稀释制成25ml,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G),与标准铁溶液1.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5%(供注射、血液透析用)或0.0015%(供口服用)]。

4.6.11 重金属

取本品4.0g,加稀盐酸19ml与水5ml后,煮沸5分钟,放冷,加酚酞指示液1滴,并滴加氨试液至溶液显粉红色,放冷,加醋酸盐缓冲液(pH 3.5) 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4.6.12 砷盐

取本品1.0g,加水23ml溶解后,加盐酸5ml,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J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2%)。

4.7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每1ml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42.00mg的NaHCO3

4.8 类别

抗酸药。

4.9 贮藏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4.10 制剂

(1)碳酸氢钠片  (2)碳酸氢钠注射液

4.11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 碳酸氢钠说明书

5.1 药品名称

碳酸氢钠

5.2 英文名称

Sodium Bicarbonate

5.3 别名

重碳酸钠;小苏打;酸式碳酸钠;重曹;烷碱;焙碱;Bicarbonate Sodium

5.4 分类

循环系统药物 > 心肺复苏及抗休克药物

5.5 剂型

1.片剂:每片0.3g,0.5g;

2.注射剂:0.5g(10ml),5g(100ml),12.5g(250ml)。

5.6 碳酸氢钠的药理作用

碳酸氢钠为抗酸药。系弱碱,其抗酸作用快、弱而短暂,遇酸发生中和反应。口服吸收或静脉输注后,能直接增加机体的碱贮备。当用于防治代谢性酸中毒时,在体内发生反应。二氧化化碳由肺排出体外,Na留在体内或以钠盐的某些形式随尿排出体外。正常人服用后,由于增加HCO3-的排泄而起碱化尿液的作用。碳酸氢钠中含钠27.38%,1g NaHCO3相当11.9mmol(11.9 mEq)的钠。

1.碳酸氢钠作为吸收性抗酸药,口服后能迅速中和胃酸,减弱或缓解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和侵蚀作用。

2.静脉输注能直接增加机体的碱储备,使体内氢离子浓度降低。

3.以其溶液冲洗阴道或坐浴,使阴道呈碱性,可抑制真菌繁殖。

4.3%溶液有软化耵聍作用。

5.7 碳酸氢钠的药代动力学

碳酸氢碳酸氢钠口服后易从胃肠道吸收,15min内发挥作用,持续1~2h,于3~4h内由尿中排泄。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剂能较快地发挥作用。

5.8 碳酸氢钠的适应证

口服主要用于胃酸过多症,碱化尿液(可防止服用磺胺类药物后的尿结晶或尿闭),提高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治疗泌尿道感染的疗效,促进尿酸排泄,有利于尿酸结石的防治。亦可促进弱酸性药物的排泄,故可用做这些药物中毒时的辅助治疗剂。静脉滴注用于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也用于高钾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伴有酸中毒症状的休克、早期脑栓塞以及严重哮喘持续状态经其他药物治疗无效者。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做生物碱、汞、铁及有机磷酸酯类药物(美曲膦酯除外)中毒后的洗胃液。4%溶液冲洗阴道或坐浴,治疗真菌性阴道炎,5%溶液滴耳以软化耵聍等。

5.9 碳酸氢钠的禁忌证

1.严重溃疡病患者禁用。

2.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衰竭的酸中毒者不宜使用碳酸氢钠。

3.由于迅速的碱化作用,对低钙血症患者可能会产生阵发性抽搐,而对缺钾患者则可能产生低钾血症。对这些患者应避免静脉给予碳酸氢钠。

4.勿长期以碳酸氢钠治疗。由于呕吐、胃肠抽液、应用利尿剂而致大量氯离子丧失者,以及心脏病、高血压、肾功能不良、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

5.10 注意事项

1.(1)少尿或无尿(因能增加钠负荷)时;(2)钠潴留并有水肿时,如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高血压(因钠负荷增加可能加重原发性高血压);(4)孕妇。

2.药物对儿童的影响:6岁以下儿童使用制酸剂应慎重,因小儿对症状的主诉不清楚,易延误病情。

3.药物对哺乳的影响:碳酸氢钠可经乳汁分泌,但对婴儿的影响尚无资料。

4.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对胃酸分泌试验或血、尿pH测定结果有明显影响。

5.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1)动脉血气分析或二氧化化碳结合化碳结合力;(2)测定血清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及血清钠、钾、氯、钙浓度:(3)肾功能;(4)尿pH值。

6.口服碳酸氢钠后1~2h内不宜服用任何药物。

7.碳酸氢钠疗程不易过长,以免发生代谢性碱中毒和钠大量潴留。

8.治疗轻至中度代谢性酸中毒时,宜口服给药;而治疗重度代谢性酸中毒(如严重肾脏病、循环衰竭、心肺复苏、体外循环及严重的原发性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酮症酸中毒等)时,则应静脉内用药。

9.碳酸氢钠在治疗溃疡病时常与其他碱性药物合用,也常与解痉药合用。

10.因碳酸氢钠所致的腹胀、腹痛会影响疾病诊断,故阑尾炎或有类似症状而未确诊者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者,不作口服用药。

11.口服用药还应注意下列问题:(1)碳酸氢钠制酸作用迅速、强烈而短暂;(2)成人每天最大用量,60岁以下者为16.6g(200mmol钠),60岁以上者为8.3g(100mmo1钠);(3)除非特殊原因,否则作制酸药应用最大剂量时一般不超过2周;(4)用作制酸药,应于餐后1~3h及睡前服用。

12.下列情况不作静脉内用药:(1)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2)呕吐或持续胃肠引流;(3)低钙血症。

13.静脉用药还应注意下列问题:(1)静脉应用的浓度范围为1.5%(等渗)~8.4%;(2)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pH值、碳酸氢根浓度变化决定追加剂量;(3)短时期大量静脉输注可致严重碱中毒、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当高渗溶液用量超过每分钟10ml时,可导致高钠血症、脑脊液压力下降甚至颅内出血,此在新生儿及2岁以下小儿更易发生。故以5%浓度的溶液输注时,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8mmol钠。但在心肺复苏时,因存在致命的酸中毒,应快速静脉输注。

14.由于可能产生沉淀或分解反应,碳酸氢钠不宜与重酒石酸间羟胺、四环素、庆大霉霉素、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苯妥英钠、钙盐等同瓶静脉滴注。

5.11 碳酸氢钠的不良反应

嗳气、胃扩张、肠胃胀气。代谢方面反应有:代谢性碱中毒、电解质失衡-钠潴留(肺水肿)、低钙血症(手足搐搦)、低钾血症。新生儿快速静脉滴注可致高钠血症、脑脊液压力降低、颅内出血。其他可有:奶-碱综合征,静脉滴注外渗可致严重的组织损伤,还有脱水、肾结石或结晶、损害肾功能等。在注射部位有药液溢出,会引起化学性蜂窝织炎。

5.12 碳酸氢钠的用法用量

1.作为抗酸剂,成人于饭前口服0.5~1g,每天3次。

2.纠正酸中毒,可用5%注射剂,成人每次100~200ml,小儿5ml/kg,静脉输注。

3.治疗真菌性阴道炎可用4%溶液阴道冲洗或坐浴。

4.软化耵聍可用3%溶液滴耳,每天3~4次。

5.与磺胺药合用碱化尿液时可与磺胺药等量同服。

5.13 药物相互作用

1.碳酸氢钠能显著提高磺胺类药及乙酰化代谢产物的溶解度,避免或减少磺胺结晶的形成。

2.碳酸氢钠可增加左旋多巴的口服吸收率。

3.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时可因尿pH值升高,而使氨基糖苷类药物药效增强。

4.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尤其是具有较强盐皮质激素作用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合用时,易发生高钠血症和水肿。

5.与苯丙胺、奎尼丁合用,使后两者经肾脏排泄减少,易蓄积中毒。

6.碳酸氢钠可使尿液碱化,影响肾脏对麻黄碱的排泄,故合用时后者剂量应减小。

7.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增加发生低氯性碱中毒的危险性。

8.与含钙药物合用,可致乳-碱综合征。

9.与抗凝药(如华法林和M-胆碱酯酶药等)或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合用,后二者的吸收减少。

10.与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合用可降低各自疗效,故不宜合用。

11.与抗毒蕈碱药合用时,后者的吸收减少,疗效减弱。

12.与口服四环素同用时,可因胃液pH值升高,而致四环素吸收减少。

13.碳酸氢钠可减少口服铁剂的吸收,故两药服用时间应尽量分开。

14.碳酸氢钠可增加肾脏对弱酸性药物(如苯巴比妥、水杨酸制剂等)的排泄,从而降低了后者的血清浓度。

15.钠负荷增加使肾脏排泄锂增多,故碳酸氢钠与锂制剂合用时,锂制剂的用量应酌情调整。

16.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后能抑制乌洛托品转化成甲醛,从而抑制其治疗作用,故不宜与乌洛托品合用。

17.碳酸氢钠与大量牛奶或奶制品同时服用,可产生乳-碱综合征。

5.14 专家点评

碳酸氢钠为弱碱,为吸收性抗酸药。能迅速中和胃酸,作用迅速,且维持短暂。但作为抗酸药不宜单用。碳酸氢钠能碱化尿液,与磺胺药同服以防磺胺在尿中结晶析出。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引起碱血症。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