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痰疟(phlegm malaria[1])为病证名[2]。疟疾之一[2]。是指痰结胸中,以寒热暂停,胸中满闷不减,或头痛,口吐痰沫,甚则昏迷卒倒等为常见症的疟疾[1]。
4 痰疟的病因病机
《证治汇补·疟疾》:“痰疟,因夏月多食瓜果油面,郁结成痰,热多寒少,头疼肉跳,吐食呕沫,甚则昏迷卒倒。寸口脉浮大者,吐之;关脉弦滑者,化之;若胸满热多,大便燥实,大柴胡汤下之。”
《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痰疟者,痰结胸中,与凡疟所夹之痰更甚,故寒热乍已,胸中满闷不退,或头疼肉跳,吐食呕沫,甚则昏迷卒倒,皆是痰涎结聚之故,宜二陈汤、导痰汤。”
5 痰疟的治疗
《医学入门》卷五:“痰疟……宜柴陈汤加草果;呕吐者,二陈汤倍白豆蔻流行三焦,呕疟自止;气虚呕者,单人参汤,或用常山炒过;久不止者,露姜饮截之。”
6 关于疟疾
疟疾(malaria[1][3])为病名[4][5]。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内经》称疟、痎疟;《金匮要略方论》称疟病[5]。俗称打摆子[4]。疟疾是指感染疟原虫、瘴毒或风寒暑湿之气,以往来寒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6]。多发于夏秋季节[6]。发作时,寒热往来的称“正疟”;但寒不热的称“牝疟”;但热不寒的称“瘅疟”;热多寒少的称“温疟”;发于岭南寒热不清的称“瘴疟”;久疟不愈胁下有痞块的称“疟母”[7]。
疟疾的治疗除服用辨证用药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针刺及穴位敷贴等[5][8]。针灸治疗间日疟,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能使疟原虫检查转阴。但恶性疟疾病情危重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详见疟疾条。
7 疟疾分类
因体质强弱有别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点、表现证候不同,大致分类如下[5][8]。
1.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5][8]。
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5][8]。
3.按诱发因素及流行特点分类,有劳疟、虚疟、瘴疟、疫疟等[5][8]。
4.以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等[5][8]。
8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60.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7.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07.
- ^ [6]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2-226.
- ^ [7]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55.
-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 471—2015 寄生虫病诊断名词术语[Z].2015-09-171107.
治疗痰疟的穴位
- 脾俞
疸水肿,不欲饮食,食不生肌,痃癖积聚,泄泻痢疾,痰疟寒热,四肢不收,虚劳,尿血,遗精,白浊,吐血,便...
- 主穴
起主要作用的穴位。按照需要可用一个或几个。例如:疟疾的针灸治疗,一般取用大椎、后溪、液门、曲池等穴,...
- 间使
癫狂病症,胃痛,呕吐,妇人月经不调及热病,失音,疟疾,肘挛腋肿,臂痛,惊悸,热病烦躁,胸痛,癫狂,痫...
- 丘墟
疗冠心病心绞痛:主穴取丘墟。配穴:血瘀型加膈俞;痰浊型加丰隆或肺俞;气滞型加阳陵泉;阴虚型加太溪、...
- 阳池
脉活婴秘旨全书·掌背穴图》:“在掌根三寸是。治风痰,头痛。”③位于掌侧腕横纹的靠桡侧一边。见《幼科...
- 更多治疗痰疟的穴位
治疗痰疟的方剂
- 石膏饮
草(生,锉)2两,乌梅2两,粳米半合。主治:一切痰疟。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
- 防葵饮
(生)半两,常山3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痰疟寒热,温疫。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
- 平安饮
芩5分,草果5分,白术5分,枳壳5分。主治:小儿痰疟,来时作呕。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不拘时候热服。...
- 常山甘草饮
酥炙黄)1两半。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痰疟寒热。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
- 神术煮散
同煎,空心服。加减:感冒,头痛壮热,蒸以葱、豉;痰疟,加半夏;霍乱,加五苓;理气,加木香、槟榔;和血...
- 更多治疗痰疟的方剂
治疗痰疟的中成药
- 百效丸
慢惊风,痰喘气促,寒火结胸,大小便闭塞,一切食积痰疟,腹疼腹胀,红白痢疾,及发斑出疹,热毒内陷等证。...
- 半贝丸
上药研细,姜汁调和,捣匀为丸。功能主治截疟。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0.09~0.15克,生熟汤送下。...
- 三甲散
老疟或瘅疟者,加牛膝1钱,何首乌1钱(胃弱欲作泻者,宜九蒸九晒);若素有郁痰者,加贝母1钱;有老痰者...
- 阳和解凝膏
。功能与主治:温阳化湿,消肿散结。用于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所致的阴疽、瘰疬未溃、寒湿痹痛。用法与用量...
- 麝香丸
黄1两,黄丹1两,朱砂半两,麝香半两。主治:一切疟疾。用法用量:当发日早晨以温茶下5丸。即吐痰水恶涎...
- 更多治疗痰疟的中成药
痰疟相关药物
- 青蒿素栓
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是高效、速效、低毒抗疟药。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
- 蒿甲醚片
过粪便排泄,其次为尿液排泄。【适应症】适用于各类疟疾的治疗,包括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如恶性疟和间日疟...
- 蒿甲醚注射液
通过肠道排泄,其次为尿排泄。【适应症】适用于各型疟疾,但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
- 蒿甲醚胶囊
过粪便排泄,其次为尿液排泄。【适应症】适用于各型疟疾,但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抢...
- 蒿甲醚胶丸
过粪便排泄,其次为尿液排泄。【适应症】适用于各型疟疾,但主要用于抗氯喹恶性疟治疗和凶险型恶性疟的急救...
- 更多痰疟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痰疟
- 《圣济总录》:[卷第三十五]痰疟
论曰痰疟之状,胸中不利,头痛,振寒栗而不能食。食即呕,寒去则内外皆热。寒热更作,心下支满,痰积胸中,...
-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九诸疟门]痰疟(附论)
青蒿以童子小便浸焙干尤捷。冷附汤(一名七枣汤)治疟疾。无过是痰实痞塞不通。脾胃弱虚。热在上。停于胸膈...
- 《杂病广要》:[外因类]疟
白虎汤加人参三钱煎服,十余帖而疟止。(《石山》)痰疟痰实疟者,谓患人胸膈先有停痰结实,因成疟病,则令...
-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九大集·本草正(下)]虫鱼部
七)味咸平,性微寒。能通经络,达腠理,除山岚瘴气疟疾,风痹强直疼痛,疗小儿五邪惊啼,妇人鬼魅悲泣,下...
- 《医学入门》:[内集·卷一经络]经穴起止
灸五壮。主积气肠鸣,泄利不食,腹中游气侠脐急痛,痰疟振寒。太乙关门下一寸。针入八分,灸五壮。主癫狂,...
- 更多古籍中的痰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