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痰喘:1.经外奇穴名;2.病证名。
4 经外奇穴名·痰喘
痰喘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国针灸学》。位于胸部。用绳从患者极泉穴量至乳中穴止,截去一半。以一端置极泉穴,一端向膻中穴斜引,绳尽处约对第四肋间处是穴。左右计2穴。主治痰喘、肺气肿、喘息。一般灸3~5壮。[1]
5 病证名·痰喘
痰喘为病证名[2]。见《丹溪心法·喘》。指痰浊壅肺所致的气喘[2]。
5.1 痰喘的症状
5.2 痰喘的治疗
5.2.1 治法
5.2.2 方药治疗
《医学入门·痰类》:“痰喘,必有痰声。风痰,千缗汤或合导痰汤;痰气,苏子降气汤、四磨汤;食积湿痰,古二母散、神保丸、大萝皂丸。”
《类证治裁·喘症论治》:“痰喘必涤其源,气郁生涎,温胆汤;火动生痰,清膈煎。”
《景岳全书·喘促》:“痰盛作喘者,虽宜治痰,如二陈汤、六安煎、导痰汤、千缗汤、滚痰丸、抱龙丸之类,皆可治实痰之喘也。六君子汤、金水六君煎之类,皆可治虚痰之喘也。然痰之为病,亦惟为病之标耳,犹必有生痰之本。故凡痰因火动者,必须先治其火,痰因寒生者,必须先去其寒,至于或因气逆,或因风邪,或因湿滞,或因脾肾虚弱,有一于此,皆能生痰,使欲治痰,而不治其所以痰,则痰终不能治,而喘何以愈哉。”
5.3 关于喘证
喘证为证名。简称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为临床主症,其发病与肺肾关系密切,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见《类证治裁·喘证论治》)。喘证颇多危急病情,须辨证精确,治疗及时。
喘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其病主要在于肺、肾,亦与肝、脾等脏有关。[3]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状的病证。一般来说,邪气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者为虚喘。[4]
喘证大要分为实喘与虚喘两大类,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治予祛邪利气[3]。实喘的基本病理属于“清浊相干,气乱于肺。”(见《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如外感六淫,水饮痰浊壅阻于肺,使肺气失于宣降,此为实喘。禀赋虚弱或元气亏损,使“肺主气”的功能明显削弱,以致肾不纳气,治予培补摄纳[3]。
实喘以祛除病邪为大法,虚喘当补元摄纳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证,元气已损,兼有病邪(痰浊、水饮、气壅)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兼用扶正与祛邪二法,通常在发病时,先以祛邪为主;邪去大半,则以扶正法为主。喘证发作,每兼咳嗽,亦须喘、咳同治。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拽锯者,称之为哮喘,简称为哮。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配合针、灸、外治和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至于虚喘、实喘,又可因为病因、证候、体质等不同情况而分为多种证型。
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为此必要时需结合辨病,与有关病篇互参,以便全面分析疾病的特点,并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3]
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病,在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治疗。[3]
详见喘证条。
6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1.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61.
- ^ [3]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5-70.
- ^ [4]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8-50.
治疗痰喘的穴位
- 巨阙
。巨阙配膻中,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胸痛,蓄饮,痰喘。巨阙配内关、心俞,治心痛、心悸。巨阙配关冲、支...
- 巨关
。巨阙配膻中,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胸痛,蓄饮,痰喘。巨阙配内关、心俞,治心痛、心悸。巨阙配关冲、支...
- 心募
。巨阙配膻中,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胸痛,蓄饮,痰喘。巨阙配内关、心俞,治心痛、心悸。巨阙配关冲、支...
- 巨缺
。巨阙配膻中,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胸痛,蓄饮,痰喘。巨阙配内关、心俞,治心痛、心悸。巨阙配关冲、支...
- 丰隆
,气血旺盛,至此溢入大络,故名丰隆。主治痰多,哮喘,咳嗽,气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胸痛,头...
- 更多治疗痰喘的穴位
治疗痰喘的方剂
- 玉粉丸
桐子大。功能主治:《洁古家珍》方之玉粉丸主治咳嗽痰喘。气痰咳嗽,脉涩面白,气上喘促,寒热,悲愁不乐。...
- 二母散
每服三钱,水煎服。治产后恶露上攻,流入肺经,咳嗽痰喘,或觉腹痛者。别名:二母汤(《万氏女科》卷三)。...
- 加减紫金丹
起,肌肉消瘦,内有邪热瘀血,痞气膨闷,睛蓝体倦,痰喘咳嗽。功在消热化痰,理气健脾,润肌定喘。主治胸骨...
- 秘授儿科万病回春丹
治:小儿急慢惊风,发搐瘛疭;伤寒邪热,癍疹烦躁,痰喘气急,五府痰厥,痰涎壅滞;夜唬,吐乳腹痛;新久疟...
- 清化丸
汁泡,蒸饼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肺有郁火,痰喘咳嗽,睡不安宁,梅核气,咳逆无痰,喉间如含炙脔,...
- 更多治疗痰喘的方剂
治疗痰喘的中成药
- 气管炎咳嗽痰喘丸
盛,气促哮喘,不能躺卧,喉中作痒,胸膈满闷,老年痰喘。气管炎咳嗽痰喘丸的用法用量:每次30粒,每天2...
- 京制咳嗽痰喘丸
盛,气促哮喘,不能躺卧,喉中作痒,胞嗝满闷,老年痰喘。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0粒,一日2次,八岁以...
- 育婴丸
2页)。功能与主治:清热镇惊。用于小儿急热惊风,痰喘咳嗽,发热头痛,恶心吐乳。用法与用量:口服,周岁...
- 鸡鸣丸
1两,天冬1两,沙参1两,旋覆花1两。主治:咳嗽痰喘,日轻夜重,秋冬必发,或久咳声哑,盗汗,不思饮食...
- 五更太平丸
8页)。功能与主治:清热养阴,润肺止咳。用于肺热痰喘,虚劳久咳。用法与用量:口服,睡时服1丸。规格:...
- 更多治疗痰喘的中成药
痰喘相关药物
- 理气定喘丸
主治】祛痰止咳,补肺定喘。用于肺虚痰盛引起的咳嗽痰喘,胸膈满闷,心悸气短,口渴咽干。【用法与用量】口...
- 洋参保肺丸
功能主治】滋阴补肺,止嗽定喘。用于阴虚肺热,咳嗽痰喘,胸闷气短,口燥咽干,睡卧不安。【规格】每丸重6...
- 咳喘宁
主治】宣通肺气,止咳平喘。用于支气管炎咳喘,老年痰喘。【规格】每片重0.6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
- 勒马回片
份】【性状】【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利尿。用于咳嗽痰喘,小便不利。【规格】【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
- 咳喘宁口服液
性状】【功能主治】宣通肺气,止咳平喘。用于久咳、痰喘见于痰热证候者,症见咳嗽频作、咯痰色黄、喘促胸闷...
- 更多痰喘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痰喘
- 《痧胀玉衡》:[卷之中]痰喘气急痧
先有痰喘气急而痧胀因之,先治其痧,后治其痰气。无令痧为本病之助,先有痧胀而痰喘气急因之,但治其痧而痰...
- 《续名医类案》:[卷十四]喘
患脚痛。往针,予谓此足三阴虚,针无益也。数年后患痰喘,胸中痛,昼夜不眠。予谓此肾虚,气不归元,峻补其...
-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喘逆
上气不得卧,炙研蜜丸,服一丸。风痰,同半夏煎服。痰喘咳嗽,以三挺分夹杏仁、巴豆、半夏,以姜汁、香油、...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7.太阳病小青龙汤证
次服。小青龙汤所兼主诸病,喘居其末,而后世治外感痰喘者,实以小青龙汤为主方,是小青龙汤为外感中治痰饮...
- 《杂病广要》:[脏腑类]喘
,丸机之士,可以举隅而反矣。(《直指》)戴云∶有痰喘,有气急喘,有胃虚喘,有火炎上喘。痰喘者,凡喘便...
- 更多古籍中的痰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