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tāi wěi bú zhǎng
2 英文参考
retarded growth of fetu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etarded growth of fetu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疾病科属
妇科
4 疾病概述
胎萎不长(retarded growth of fetus[1][2])为病名[3]。是指以妊娠子宫小于相应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2]。胎萎不长亦称胎不长、胎不长养、荫胎、卧胎、妊娠胎萎燥、胎弱症[3]。本病与西医所称“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相同。应与胎死不下鉴别[3]。
5 症状
妊娠至5~6个月时,其腹形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3]。
6 病因病机
7 诊断要点
1、妊娠中后期,孕妇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可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
3、胎萎不长要与胎列腹中相鉴别。
8 辨证分析
妊娠胎气本乎血气。胎萎不长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气血虚弱,不能荣养胎儿而不长;亦有因血寒生化失期或血热伤阴,阴虚血燥不能滋养胎儿而不长者。本病的辩证着重辨虚实。虚者以气血虚弱为主,亦有阳虚宫寒者;实证可见于血热,亦有兼见血瘀者。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并应动态观察胎儿长养的情况。
9 辨证分型
9.1 胎萎不长·气血两虚证
胎萎不长·气血两虚证(retarded growth of fetus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blood[4])是指血虚气弱,胎元失养,以妊娠宫体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面色淡白或萎黄,身体羸弱,头晕心悸,神疲少气,舌淡嫩,苔少,脉稍滑细弱无力等为常见症的胎萎不长证候[4]。
9.2 胎萎不长·脾肾阳虚证
胎萎不长·脾肾阳虚证(retarded growth of fetus with syndrome of 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1])是指脾肾阳虚,冲任虚寒,胞脉失于温养,以妊娠宫体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腰腹冷痛,形寒畏冷,手足不温,倦怠无力,舌淡,苔白或薄白,脉沉迟为常见症的胎萎不长证候[4]。
9.3 胎萎不长·阴虚血热证
胎萎不长·阴虚血热证(retarded growth of fetus with syndrome of blood heat due to yin deficiency[1])是指阴虚内热,热邪伤胎,胎失濡养,以妊娠宫体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颧红,手足心热,烦躁不安,口干喜饮,舌红而干,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胎萎不长证候[4]。
10 辨证论治
若素体阳虚或孕后过食寒凉之品,戕伐阳气,致血寒宫冷、阴盛阳衰、胎失温养[3]。症见形寒怕冷,喜温畏凉,腰腹冷痛,四肢不温,呕吐清涎[3]。治宜养血温胞[3]。方用长胎白术丸(《叶氏女科证治》:炙白术、川芎、川椒、干地黄、阿胶、牡蛎、茯苓)[3]。
若素有宿疾,气血暗耗,或胎漏下血日久,血不养胎,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胎失所养[3]。症见身体羸瘦,面色萎黄或㿠白,头晕短气,疲倦懒言[3]。治宜益气补血养胎[3]。方用八珍汤[3]。
若平素肝气较盛,忧郁易怒,肝郁化火,则血内蕴热而真阴耗损,致胎不长养[3]。症见烦躁不安,潮热盗汗,夜寐梦多,口干或渴,五心烦热,小便频数而赤,大便干结[3]。治宜清热凉血安胎[3]。方用固胎煎(《景岳全书》:黄芩、白术、芍药、阿胶、当归、陈皮、砂仁)或凉胎饮(《景岳全书》:生地、黄芩、芍药、甘草、茯苓、当归、枳壳)[3]。
10.1 气血虚弱型
10.1.1 证见
妊娠中晚期,蝮部增大与子宫底高度明显小于孕月。身体羸弱,面色萎黄或晄白,头晕气短,疲乏懒言。舌淡嫩,少苔,脉细弱无力。
10.1.2 治法
益气养血,滋养胎元。
10.1.3 方药
1、主方:叁才大补丸(《陈素庵妇科补解》)处方:党参30克,北黄芪20克,白术15克,淮山药30克,熟地黄15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阿胶15克(烊化),艾叶15克,香附子10克,补骨脂15克,杜仲15克。水煎服。血虚较甚者,选加首乌、乌豆衣、枸杞子、黄精,以补血滋阴。脾虚纳呆者,去熟地黄、白芍,加云苓、山楂、谷麦芽之类,以健脾消食。
2、中成药
(1) 滋肾育胎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
(2) 人参养荣丸,口服,每次1克,每日2~3次。
10.2 血寒型
10.2.1 证见
妊娠中晚期,腹形与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孕月,或胎心音较弱。形寒肢冷,腰腹冷痛,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
10.2.2 治法
温阳散寒,养血育胎。
10.2.3 方药
主方:长胎白术散(叶天士《叶氏女科证治》)加减处方:白术20克,川芎10克,熟地黄20克,阿胶15克(烊化),北黄芪20克,当归15克,牡蛎20克,云苓20克,艾叶15克,补骨脂15克。水煎服。如肾阳虚,腰冷夜尿多者,加鹿角霜、肉桂,以温肾暖宫。脾阳虚,腹胀纳少者,去阿胶、熟地黄,加党参、砂仁、山楂,以健脾益气,行气消食。
10.3 血热型
10.3.1 证见
孕中晚期,腹部及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孕月。烦躁不安,潮热盗汗,夜梦多,胎动频而不安,便结溺黄。唇舌红干,苔少或黄,脉滑数。
10.3.2 治法
清热凉血,养阴安胎。
10.3.3 方药
主方:凉胎饮(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处方:生地黄20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云苓20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甘草6克,桑叶15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水煎服。如属阳盛血热者,加牡丹皮、栀子。阴虚内热者,加山萸肉、知母、麦冬。肝郁化热者,加柴胡、郁金、合欢皮。说明:如上述各型中兼见血瘀症状者,选加丹参、益母草、桃仁、当归、川芎、赤芍之类,以改善血循环,促进胎儿长养。
10.4 其他疗法
1、饮食疗法
(1) 鸡蛋腐竹糖水:鸡蛋1只煮熟去壳,加腐竹适量同煮,放入白糖调味吃用。
(2)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克,生姜几片,精羊肉250克,共煲汤,调味吃肉饮汤。
(3) 牛杞子汤:牛1个、枸杞子20克,共煲汤调味后饮汤吃肉。
2、配合静脉点滴能量合剂,并服维生素C、叶酸等,亦可定时低流量吸氧,以改善通顺儿的内环境,促进胎儿发育。
11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95.
-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治疗胎萎不长的方剂
- 回生丹
引孙奎亭方之回生丹主治胎动胎漏,恶露时下,胎痿不长,胎前产后,崩漏带下,及室女经闭,月经不调。运用...
- 安胎白术散
胎白术散功能补荣卫,养胎气。治妊娠宿有冷,胎痿不长,或失于将理,伤胎多坠。《杏苑》卷八方之安胎白术...
- 寿胎丸
肾,安胎。主治肾虚滑胎,及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胎萎不长者。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开水送下,日二次。运...
- 八珍散
,食欲减退;妇人气血不足,月经不调,崩漏不止,胎萎不长,或习惯性流产;外证出血过多,溃疡久不愈合者。...
- 地黄芎穷丸
子大。功能主治:和气养胎。主妊娠气血虚弱,令胎不长。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粥饮送下,日3次,不拘时...
- 更多治疗胎萎不长的方剂
治疗胎萎不长的穴位
- 独阴
处交足少阴肾经,故名至阴。至阴穴主治头面、腰膝、胎产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翳,鼻衄,耳鸣耳聋,项...
- 独会
独会穴穴位解剖:独阴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短、长屈肌腱。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趾足底总神经的足趾底固...
- 至阴
相引急痛,膝肿,转筋,寒湿脚气,两足生疮,热病汗不出,烦心,瘈疭,小便不利,疝气,失精,疟疾,皮肤...
- 溺水
口腔和鼻腔中为水充满或喉痉挛而发生窒息,常因患者不断挣扎会加重窒息,并发生缺氧和昏迷。如水继续被吸...
- 子宫
,呈圆柱状,插入阴道的上部。成年女性的子宫平均的长、宽、厚分别为7×5×3厘米,子宫腔容量约5ml...
- 更多治疗胎萎不长的穴位
治疗胎萎不长的中成药
- 丹参
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
- 乌梅丸
姜。主治:《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之乌梅丸主治胎前脏毒肠风。用法用量:每服50丸,盐汤送下。制备...
- 保胎丸
益气养血,补肾安胎。用于气血不足、肾气不圃所致的胎漏、胎动不安,症见小腹坠痛,或见阴道少量出血,或...
- 复方胎盘片
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8.长期连续服用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9.对本品过敏者禁...
- 复方鹿胎丸
胞,稍弯曲,壁有疣状突起。木纤维多不完整,成束,长梭形,直径16~24μm,壁厚4~5μm,纹孔细...
- 更多治疗胎萎不长的中成药
胎萎不长相关药物
- 硫酸奎尼丁片
,应先用洋地黄制剂或b阻滞剂,以免室率过快。5.长期用药需监测肝、肾功能,若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或肝...
- 盐酸胺碘酮片
意相互作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大鼠实验已证实胺碘酮对胎儿有毒性...
- 盐酸胺碘酮胶囊
意相互作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临床上有孕妇服用胺碘酮引起胎儿先...
- 毒毛花苷k注射液
血药浓度测定。【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妊娠后期用量可能适当增加,分娩后6周减量。...
- 注射用盐酸胺碘酮
互作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本品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新生儿血中原药及代谢产物为母体血...
- 更多胎萎不长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胎萎不长
- 《丁甘仁医案》:[卷七]胎前案
血有热,冲任不固。胎之生发由于血,今血溢妄行,胎萎不长,不能根据时而产也。拟养血清热,而固胎元。阿胶...
- 《医宗金鉴》:[卷四胎前诸证门]胎不长证治
八珍汤六君子汤27.胎萎不长失滋养,气血不足宜八珍,脾虚胃弱六君子,谷化精微气血生.【注】妊娠五,六...
- 《妇科心法要诀》:[卷三胎前诸证门]胎不长证治
八珍汤六君子汤胎萎不长失滋养,气血不足宜八珍,脾虚胃弱六君子,谷化精微气血生。【注】妊娠五六个月,胎...
- 《医宗金鉴》:[卷四胎前诸证门]胎前总括
淋,激经,胎漏,胎动不安,小产堕胎,子死腹中,胎萎不长,子瘖,脏燥,鬼胎等证,皆当一一详辨熟记.其余...
- 《竹林女科证治》:[卷二安胎上]五月胎证
睡,饮食无味,腹中膨胀,宜瘦胎饮。若禀赋虚弱,胎萎不长,由血虚者宜四物汤加香附、砂仁。由气虚者宜四君...
- 更多古籍中的胎萎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