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简介
胎粪系由吞咽的羊水、毳毛、脱落的上皮细胞、肠分泌液和胆汁构成。胎粪于胎儿四个月时到达末端回肠,五个月至直肠。于胎粪形成与下行过程中,遇有肠穿孔时,胎粪即流入腹腔,发生反应性、化学性炎症,称胎粪性腹膜炎。腹膜炎一旦发生,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并形成纤维素,造成肠曲间广泛纤维性粘连。胎粪形成钙化物质。肠穿孔则可能闭合或继续开放。
3 临床表现
胎粪性腹膜炎可因穿孔的迟早,病理转归的不同,临床有两种表现:即粘连性肠梗阻和穿孔性腹膜炎。
3.1 粘连性肠梗阻
肠道的穿孔于胎儿出生前闭合,但于穿孔周围及腹腔内遗留牢固的纤维性粘连和钙化物质。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新生儿时期易与肠闭锁混淆。小儿持续呕吐、腹胀、便秘、腹部有肠型,肠鸣音亢进。X线平片可见阶梯状液平面,如有位置固定、斑点状或块状钙化阴影,诊断即可确立。部分表现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呈间歇性发作,有或无呕吐,腹部膨胀,肠型大而明显。如胎儿肠道穿孔发生较早,愈合快,不伴其他器质性病变,肠道功能恢复。出生后可不发生任何症状,仅于为其他原因行腹部X线检查时,发现有钙化阴影。
3.2 穿孔性腹膜炎
肠道穿孔若不闭合,出生后气体和奶汁随同胎粪流入腹腔、迅速继发细菌性腹膜炎。此时,肠管高度水肿、充血、粘连成团并固定于后腹壁,外盖黄绿色脓苔状假膜。出生后持续呕吐胆汁样物,不排或仅排少量胎粪。腹部高度膨胀,腹肌不紧张,腹壁红肿、有静脉曲张。肝浊音界消失。男婴常伴单侧或双侧阴囊积液或水肿。极度腹胀使横膈抬高,引起呼吸困难及紫绀。腹部X线平片可见膈下大量游离气体,全腹腔形成一巨大液平面,小肠含气量少并团聚于某一侧。于腹腔的一或二处可见钙化阴影,如有鞘状突未闭,有时于阴囊内见到钙化阴影。
肠穿孔虽未愈合,但胎粪和纤维素于其周围形成包囊性粘连,出生后即发生局限性腹膜炎。全身中毒症状较轻,有不规则呕吐,腹部呈局限性膨胀,如继发感染,局部有红肿。X线平片可见局限性液气腹和钙化阴影,钙化块可于假囊壁上或腹腔内其他部位。
胎粪性腹膜炎有完全性肠梗阻者,即刻手术探查,解除梗阻,应寻找肠管扩张与萎瘪交界处并予以分离。但引起梗阻的主要粘连,正是与钙化物质愈着最牢固的部位,分离时易致肠管破裂,不宜强行剥离,可行小肠侧侧吻合术。胎粪性腹膜炎常伴肠闭锁或肠狭窄,处理时须注意。穿孔性腹膜炎多伴有中毒性休克,应作术前准备,纠正脱水和休克,于局麻下施行剖腹手术。于粘连成团的肠管表面,可见穿孔部位。直径多数为0.5~1cm。予以缝合。如未能找到穿孔,可于其附近放置引流管。有胎粪性假性囊肿应将引流管置入包囊内,引流气体和脓性液体。也可于腹腔内加放引流管。术后进行胃肠减压,给抗生素及全身支持疗法,有时可望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