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菜

目录

1 拼音

tā cài

2 概述

塌菜为十字花科植物塌棵菜,古称乌金白,具有疏肝健脾、滑肠通便的功效,治肝脾不和、饮食积滞、脘腹痞胀、纳呆、便秘。

3 塌菜的营养成分

塌菜营养丰富,每500克含蛋白质14.3克、脂肪1.9克、碳水化合物8.6克、粗纤维4.8克、钙1145毫克、磷323毫克、铁15.7毫克、胡萝卜素16.63毫克、硫胺素0.1毫克、核黄素0.67毫克、尼克酸4.3毫克、维生素C 356毫克[1]

4 塌菜的食疗功效

塌菜性平、味甘,入肝、脾、大肠经,具有疏肝健脾、滑肠通便的功效,治肝脾不和、饮食积滞、脘腹痞胀、纳呆、便秘。

5 《中华本草》·塌菜

5.1 出处

清《植物名实图考》中载有乌金白,云:"乌金白即菘菜之黑叶者。湖南产者,叶圆少皱,色青黑有光,味稍逊,其箭杆白与它处同。"据描述及所附之图,确为本种。

5.2 拼音名

Tā Cài

5.3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塌棵菜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narinosa Bailey

采收和储藏:12月至翌年3月上旬抽薹前,可渐次采收。

5.4 原形态

塌棵菜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粗大,顶端有短根颈。一年生基生叶莲座状,叶柄白色;叶片卵圆形或倒卵形,长10-20cm,宽8-10cm,黑绿色,有光泽,不裂或有1-2不显着的裂片位于基部,显着皱缩,质厚,全缘或疏生圆齿,背面偶有稀疏的刺毛,中脉宽,有纵条纹。翌年春天抽茎,丛生;植株上部分枝,高约30-70cm,无毛。茎生叶长圆状卵形或宽披针形,全缘或呈微波状,叶面平展,基部抱茎。总状花序生于枝顶;萼片4,黄色;花瓣4,淡黄色,倒卵形,长4-5mm,具脉纹,基部具短爪;雄蕊6;2枚稍短,长雄蕊长2.5-3mm,短雄蕊长2-2.5mm;雌蕊1,子房圆柱形,略呈四棱形,长2-2.5mm,花柱细,柱头膨大,扁圆形。长角果长圆柱形,长2-4cm,果瓣扁平,中脉及网状侧脉明显,先端具短而粗的喙。种子球形,深棕色或红棕色,并具蜂窝状纹。花期3-4月,果期4-5月。

5.5 化学成份

嫩茎、叶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carotene),核黄素(rifoflavine),烟酸(nicotinicacid),维生素(vitamin)C等。

5.6 性味

甘;平

5.7 归经

肝;脾;大肠经

5.8 功能主治

疏肝健脾;滑肠通便。主肝脾不和;饮食积滞;脘腹痞胀;纳呆;便秘

5.9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炒、煮食。

5.10 摘录

《中华本草》

6 参考资料

  1. ^ [1] 高崇新等编著.养生保健汤茶谱[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68-26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