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孙思邈真人煎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0:09:06)[共118字]
摘要:《解围元薮》卷三组成防风、苦参、薄荷、芍药、黄芩、连翘、山栀、知母、柴胡、大黄、麻黄、天麻、半夏、花粉、甘草、紫苏、香附、白芷、当归、羌活。主治核桃、紫云等风证。用法用量上药加细茶1撮,临卧煎服。5-6帖退斑;10服效。用药禁忌忌见风。......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研究称区分真人与仿真机器人眼睛是关键
这是真人面部照片、洋娃娃面部照片以及利用真人面部照片和洋娃娃面部照片制成的合成照片。机器人技术学家石黒浩与他制作的一个人形机器人“Geminoid在一起,这个机器人看起来永远不会跟真人一模一样。最新研究指出,眼睛是判断真人和仿真机器人的关键特征。了解两者的不同,使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有生命物体的面部可以与我们产生互动。一篇发表在《心理学》(PsychologicalScience)杂志上
- 真人
真人 古人尊称。对养生达到最高境界者的尊称。他们能掌握自然法则,顺应自然变化,超越世俗,身心合一,生命可达于极限。《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以终时,此其道生。”作者:
- 真人模拟法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真人模拟法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名护生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人体模型教学法教学,试验组按照真人模拟法教学,1周后对学生各项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组护生在十项素质评分上,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真人模拟法在基护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关键词】真人模拟;基础护理;教学 Applicationofrealitysimulationinbasi
- 葛玄真人百补构精圆
熟地黄[四两] 山药[二两] 五味子[六两] 苁蓉[三两,酒浸一宿] 牛膝[二两酒浸] 山茱萸[一两] 泽泻[一两] 茯苓[一两去皮] 远志[一两去心] 巴戟天[一两去心] 赤石脂[一两] 石膏[一两] 柏子仁[一两炒] 杜仲[三两去皮剉碎慢火炒令丝断] 右为末,炼蜜圆如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二十圆,男子妇人皆可服。作者:华佗
- 孙真人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勿被悲欢极,当令饭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作者:孙思邈
- 日本科学家用白鼠皮肤细胞制出仿真人类手指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4月30日宣布,已通过白鼠皮肤细胞成功制出了仿真人类手指。该小组将细胞裹在由胶状骨胶原制作而成、直径约为0.1毫米的包囊外,并将1000万个包囊注入长约3厘米的手指形状模具中。约24小时后从模具中取出时,细胞相互粘连形成了手指的形状。虽然仿真手指内还没有骨骼、血管和肌肉等内部构造,但该项技术有望被用于再生医疗。研究人员今后将调查仿真手指中细
- 孙真人枕上记
侵晨一碗粥,夜饭莫教足。撞动景阳钟,扣齿三十六。大寒与大热,且莫贪色欲。醉饱莫行房,五脏皆翻覆。艾火漫烧身,争如独自宿。坐卧莫当风,频于暖处浴。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莫食无鳞鱼,诸般禽兽肉。自死兽与禽,食之多命促。土木为形象,求之有恩福。父精母血生,那忍分南北。惜命惜身人,六白光如玉。作者:孙思邈
- 真人养脏汤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4例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组)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组成:人参6g,当归9g,白术12g,肉豆蔻12g,肉桂3g,炙甘草6g,白芍15g,木香9g,诃子肉12g,罂粟壳20g。用法:每天服1剂,水煎分2次温服[2]。加减法:方内罂粟壳因药源匮乏一般不用,可用地榆炭30g代替;有红白黏液便者,加黄连10~20g;腹部甚或周身畏寒者,加制附子(先煎)20~30g,干姜15~20g;饮食欠佳者,加鸡
- 魏真人自序
会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乐权荣。栖迟僻陋,忽略利名,执守恬淡,希时安宁。晏然闲居,乃撰斯文。歌叙大易,三圣遗言。察其旨趣,一统共论。勿在顺理,宣耀精神。神化流通,四海和平。表以为历,万世可循。叙以御政,行之不繁。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配以伏食,雄雌设陈。挺除武都,八石弃捐。审用成物,世俗所珍。罗列三条,枝茎相连。同出异名,皆由一门。
- 真人养脏汤治疗慢性肠炎25例疗效观察
真人养脏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近几年来,我们采用此方治疗慢性肠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5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6个月;30例治疗前均使用过多种药物治疗(西药),疗效不显。临床表现均为久泻不愈,部分病例甚至滑脱不禁,大便呈稀水样,每天6~10次不等,每遇食生冷病情加重,并伴有腹痛肠鸣,腰膝酸软无力。
- 《杨敬斋针灸全书》:[卷之下]孙思邈针十三鬼穴歌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间使鬼市上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
- 《医说》:[卷一三皇历代名医]孙思邈
孙思邈雍州华原人七岁就学日诵千言善谈庄老百家之说性好医术但是经方无不该览撰千金等方行于世《医说》南宋张杲公元1127-1279年
-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卷中古今名医暑证汇论]孙思邈·伤寒例论
之物以防备之,命曰知方,则病无所侵矣。然此病也,俗人谓之横病,多不解治,皆曰日满自差,以此致枉者,天下太半。凡始觉不佳,即须救疗,迄至于病愈,汤食兢进,折其毒势,自然而差,必不可令病气自在,恣意攻人,拱手待命,斯为误矣。按∶真人此论,从天人合基处发脉,义理源头上起澜,而议论苍古,浑浑灏灏,真与南华并传,虽论寒哉,而温与暑之秘皆兼之矣。敬录置之座右,以为玄宗之一助,医道待其余耳。《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针灸大全》:[卷之一]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
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间使鬼市上,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
- 《明目至宝》:[卷三治眼方]孙思邈进药表还睛丸
白蒺藜(炒,去刺)川芎木贼(去节)白术青葙子菟丝子(酒浸三两,蒸烂,晒干)密蒙花羌活甘草(炙)防风家菊花川当归楮实子上为末蜜丸,每服三五十丸,盐汤送下。《明目至宝》
-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孙思邈十三鬼穴歌
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太陵穴八寸五分名鬼心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状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间使鬼路上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名鬼藏十二曲池为鬼哭火针仍要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
- 《解围元薮》:[卷三]风疠各方
一两)人参(一两)白芷(一两)苍耳子(二两)乌药(三两)紫苏(一两五钱)甘草(五钱)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用后方煎药送下。煎方二十三白术桂心防风人参柴胡甘草川乌当归芍药赤茯苓姜枣煎服。孙思邈真人煎方二十四治核桃紫云等风。防风苦参薄荷芍药黄芩连翘山栀知母柴胡大黄麻黄天麻半夏花粉甘草紫苏香附白芷当归羌活加细茶一撮,煎服五六帖退斑,十服效临,卧服忌见风。孙思邈真人丸方二十五此方甚妥,尚可量症加
- 孙思邈的医药传说
孙思邈刚开始行医时,就在故乡孙家原村。有一次,邻里的一对中年夫妇抱着小孩,急急忙忙地找他看病。小孩呕吐不止,手捂腹部喊痛,父母慌得不知所措。孙思邈仔细诊察后,认为是受寒而得。这时看到旁边有一堆锯末,他忽然有所醒悟:檀香木理气止痛,其锯末也有同样效果。于是他抓了一把锯末,让小孩父亲加点生姜作为引子,当即熬药服下。夫妇俩半信半疑地回到家,照他说的方法煎药。孩子喝了后,果然呕停痛止,病很快就好了。夫妇
- 孙思邈的医药传说(4)
苦觅老鹳草相传孙思邈在四川峨眉山时,一位40多岁的男子前来求医。病人住在岷江岸边,长年以打渔为生,天长日久得了风湿病。每当天寒阴湿时便两腿关节僵硬疼痛,行动非常不便。孙思邈先用自己配制的药为其治疗,当时服用有效,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复发,这令他有些失望。一天,孙思邈又到山上采药,无意间看到一只老鹳在山崖上啄食一种草。他想,老鹳长年累月在江河湖泊中,时时遭受阴湿之气侵袭,为何不得风湿病?莫非它啄食的
- 孙思邈葱管治尿闭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非常提倡医德,强调医生要时刻为病人着想。 一次,一位得了尿闭症的病人找到他,痛苦异常地说:“救救我吧,医生。我的肚子胀得实在难受,尿脬都快要胀破了。 孙思邈仔细打量这病人,只见他的腹部象一面鼓一样高高隆起。病人双手捂着肚子,呻吟不止。 孙思邈见状心里非常难过,他想:尿流不出来,大概是排尿的口子不灵。尿脬盛不下那么多尿,吃药恐怕来不及了。如果想办法从
- 试论孙思邈对儿科学的贡献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合称《千金方》,是一部十分珍贵的医学传世巨著。其中论“少小婴孺方”两卷,计十二门,论106首,合方534首。内容十分丰富,论述范围极为广泛,是孙思邈集唐以前儿科医学之大成,结合自己数十年的医学经验,用毕生精力全面收集、研究、整理而成。后世医家认为儿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唐代,而“少小婴孺方”是中医儿科学极为重要
- 孙思邈悬丝诊脉
且得了重病,虽经宫廷太医的精心诊治,病情仍然不见好转。 一天,唐太宗对徐茂公说:“爱卿可知哪里还有名医能治好娘娘的病?徐茂公说:“臣闻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州区)有一名医叫孙思邈,疑难杂症一经他手,即可妙手回春。太宗听后说:“既有这样的名医,卿可派人速速请他进宫,为娘娘除患,为朕解忧。 徐茂公遵照太宗的吩咐,即派人火速去请孙思邈。 孙思邈被召进宫中,唐太宗
- 孙思邈治疗惊悸方特色
惊悸不安是临床诊疗中常见的症状.患者多述为自觉心跳、心慌、恐惧、悸动、惊慌,所涉及的病种较多,病情急缓不一,齐向华教授统称为惊悸状态。为了提高临床的诊疗效果,笔者系统的总结了孙思邈的治疗惊悸诸方,以期实践于临床,取得更好的诊疗效果。1倡五脏中风.擅用风药孙思邈治疗惊悸诸方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中“五脏中风理论,五脏不足为内因,风邪侵犯为诱因,认
- 历经千年的药王庙药王庙与孙思邈
药王庙历史攸久,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几经泯灭,几经兴衰,几易迁址,几经易名。臻至今朝,仍保留了早期古建筑风格,历经元、明、清代的多次修建,但宋元遗风不减。据说,它的兴建主要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同时经历过历代风霜仍然不倒!药王庙简介焦作市药王庙位于山阳区百间房乡李贵作村北,焦作云台大道南侧。九五年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2000年升格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定名为河南省“药王孙
-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针灸学术思想浅析
《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孙思邈(约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因自幼赢弱多病而发奋学医。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七岁就学,日诵千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他以“白首之年,末尝释卷的精神致力于岐黄之学,勤求博采、泽兰济世,终成隋唐一代大医。《备急千金要方》共30卷,载述广博、条理清晰。其巾有关针灸的内
-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年),自号孙真人,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孙思邈天资聪敏,治学精勤,是集佛、道、儒三教于一身的饱学之士。他自幼多病,为筹汤药之资,几乎罄尽家产。18岁时立志学医,刻苦攻读岐黄之学,并因此调治好自己的病。20岁时,他开始行医于乡邻亲友之间,每得良效。孙思邈致力于医学的研究,勤奋诚笃,终生未辍。他认为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不能粗略草率从事。对医理的研究,他
- 从松江走出去的“当代孙思邈”——追记药学界泰斗、中科院院士嵇汝运先生
今年5月15日,我国著名的药物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学界泰斗嵇汝运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2岁。 嵇老毕生致力新药研究,在抗血吸虫病新药、金属解毒药物、抗疟疾新药、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感染新药等方面成就卓著。他倡导药物化学与药理学相结合,注重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为我国“化学药理学”的创立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嵇老一生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20多部学术著作;获得多项国家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
- 浅谈孙思邈面药
洪文旭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所撰《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是集隋唐以前医学之大成之作,被誉为中医药学的百科全书。其中美容方药称为“面药”,收载于《千金要方卷六·七窍病面药第九》和《千金翼方卷五·妇人面药第五》中,详细地介绍了剂型、组成、制法、使用、疗效和禁忌等,内容非常丰富。据统计,共有方剂105首,应用药物160种,包括植物药105种、动物药32种、矿物药23种;按
- 浅谈唐代医家孙思邈对现代医学之贡献
【关键词】唐·孙思邈;现代医学;贡献 孙思邈是一位医学大家,经历五朝,从盛世到战乱再到盛世,他60岁著《千金要方》,历经10年,70岁完成,隔30年后,100岁时著《千金翼方》。他行医为人,著书立作态度及著作体现医德及养生,对后世及当今医学教育有重大意义,对当今医学研究之浮躁肤浅有鞭策意义。 1生平简介 [1]孙思邈,被后世称为药王,初唐著名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其生卒年代,据
- 试论孙思邈对精神病学的贡献
结或独创的。在治疗原则大法方面,孙思邈总结自《黄帝内经》以来的医学理论与治疗癫狂的大原则,凡骤然发作者,孙思邈主张急则以针灸为快捷。故治法中所采用的针灸疗法且多实用,为后世所继承沿用最著名者莫过于孙真人十三鬼穴。所谓的“鬼穴”其名虽俗,但却是治各类精神病症的特效穴法,兹列述如下:孙思邈引述名医扁鹊的话说:“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
- 孙思邈槐系列治痔特色初探
【关键词】孙思邈槐系列痔唐代孙思邈的主要著作为《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在《备急千金要方》“五痔一节中列举了治痔方剂17个,其中有11处提到槐子(仁、实、角)、花、枝、根、白皮,并制成槐系列的各种剂型。其评价槐子仁丸为治痔第一大有效验方,槐子纳肛药为治痔神方。可见孙思邈治疗痔首重槐的使用。现结合后世文献进行初步梳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槐子丸辨析张仲景认为“小
- 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大陵穴,入寸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金呈金呈。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 九针间使鬼路上,十针上星名鬼堂。
- 孙思邈葱管治尿闭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非常提倡医德,强调医生要时刻为病人着想。 一次,一位得了尿闭症的病人找到他,痛苦异常地说:“救救我吧,医生。我的肚子胀得实在难受,尿脬都快要胀破了。 孙思邈仔细打量这病人,只见他的腹部象一面鼓一样高高隆起。病人双手捂着肚子,呻吟不止。 孙思邈见状心里非常难过,他想:尿流不出来,大概是排尿的口子不灵。尿脬盛不下那么多尿,吃药恐怕来不及了。如果想办法从
- 浅谈孙思邈治咳经验
孙思邈,我国初唐时期著名医药学家(公元581年~682年),陕西省耀县人,生前医疗技术精堪,医德高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被尊称为“药王、“仙人,也被当时皇帝册封为“真人。其治学精神不墨守成规,出色发展了仲景学说,系统总结唐以前我国医学发展的丰富经验,结合个人80年临床经验,写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统称《千金方》。《千金方》共60卷,方
- 试析孙思邈有关精神病学的医学思想
孙思邈(约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不仅医技精湛,医德高尚,还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中《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医学典籍。该书共30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合方五千二百余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的总结和反映了自《内经》以后,唐代初期以前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
- 中药煎煮方法与煎取量间关系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煎煮方法与煎取量间的关系。方法:本文对中药煎剂中的茎、叶、花、根、根茎、子实、果皮、枝干、皮、藤、石、介、虫、甲5大类25种中药的重量、加水量、倒出量、吸蓄量进行实验探讨。结果:得出处方药重量、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和煎取量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计算公式。结论:对中药煎剂加水量和达到预期煎药量的量化指标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中药煎剂;药量;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煎取量
- 芪姑抑瘤煎药物血清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芪姑抑瘤煎药物血清(简称为QYJ)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应用血清药理实验方法,采用SRB法和集落形成法观察药物血清对Tca8113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空白小鼠血清相比,芪姑抑瘤煎药物血清能显著抑制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生长;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给药2~4h后的药物血清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而给药8h血清对肿瘤细胞增殖无显著抑制
- 从无根水谈煎药用水
上方,另给了包药末子作引子。宝钗服后见了效。这“海上方实际上就是露、霜、雪和蜂蜜,外加四种花,即春天的白牡丹,夏天的白荷花,秋天的白芙蓉,冬天的白梅花四种花的花蕊。露、霜、雪也都可以当作煎药之水。 煎中药的水,历来甚是讲究。不像现在,不论煎何种中药,均是一罐自来水煎而服用,疗效便打了折扣。那么,过去煎中药用水是非常有讲究的,常用的煎药用水有哪些呢? 雨水:指立春时的雨水,咸平无毒
- 试论中药单煎与共煎的差异对中医药的影响
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医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展现了广阔美好的前景。近几年出现的中药配方颗粒剂型,就是通过应用现代制剂技术对传统中药饮片剂型改革的一种尝试。由于对单煎与共煎认识的不同,中药配方颗粒的存在始终受到一些质疑,甚至受到一些药学界专业人士的抵制。笔者以为,对此问题的认识,应遵从中医理论,符合辩证法,否则就易走向片面与极端。 1、单煎与共煎应用中西医学不
- 论桂枝汤.银翘散煎服法在治疗感冒中的意义
桂枝汤由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组成,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中对桂枝汤的煎服法是这样论述的:“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
- 浅谈中药汤剂的煎服法
由于中药品种繁多,性味功能各异,以及临床应用的目的和病人病症的不同,因此必须有合理的煎药和服用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1配药一般药物鲜品为干品的2倍,具体药物还应视其鲜品含水量和药物干燥程度酌量增减。处方中各药,按其性味功能和临床应用、治疗目的不同,分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配药时应以秤量为准,不可随便“抓一把”。特别是一些坚硬的果实种子,难以煎出药性,调配同时应打碎,如橘核、枳实、山栀
- 苏新民刘宝华:煎药用水讲究多
汤剂治病的效果,除与辨证准确与否、处方是否恰当有关之外,还与药物的煎法密切相关。其中,煎药用水的选择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药汤剂的煎煮,一般多用水作为溶媒(也有其他类的溶媒,如醋、酒等),先将药物浸泡于其中,并通过长时间的煎煮,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尽可能地煎出。煎药用水,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实际上,水既是溶媒,也是药物。在《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许多本草著作里,水都是同时作为药物出现的,不仅
- 中药汤剂煎煮法浅析
汤剂,俗称汤药。系指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制剂,用以治疗疾病。汤剂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除具有制备简单易行,溶媒来源广等优点外,还具备液体制剂的优点,即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等。汤剂多为复方,药物之间能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汤剂是中医常用的剂型之一。汤剂中所含成份相当复杂,有水溶性成分,呈分子状态分散在溶媒中,有的呈胶体粒子存在,有的呈乳化状态存在,一些难溶物又以
-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煎药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中药煎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二章设施与设备要求 第三条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应当避免对煎药造成污染。 第四条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当根据本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工作区和生活区应当
- 加强中药煎药室质量管理的探讨
中药汤剂作为中药的传统剂型,具有制备简便、易吸收、灵活加减等优点,因、此被广大医患人员所喜爱。但一张中医良方要发挥应有的治疗作用,不仅需要中药配方人员精细的工作,更需要中药煎药人员的规范操作。为此,笔者就加强医院中药煎药室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1目前中药煎药室普遍存在的问题1.1管理不到位由于中药管理人员素质、设备、场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约煎药室的管理工作可操作性较差,最终结果又缺
- 十问“去滓再煎”
张仲景不仅留给我们宝贵的临床经验,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学术上的难题。比如“去滓再煎”就是一个令研究者十分费解的课题。以前医家的相关论述很多,但仍有许多言之未尽或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值得深入探讨!让我们先看看五版教材《伤寒论讲义》是怎么说的。第138页说小柴胡汤“且方用去滓再煎之法,是取其气味醇和……”伤寒家王晋三说:̶
- 透红煎剂治疗产后关节痛66例
自1990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中药透红煎剂治疗产后关节痛66例,常获捷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1990年11月~1998年3月间门诊就诊病例。年龄25~38岁,病程1月~5年,主要表现为产后劳累过度或受风寒湿后出现单个关节或多处关节痛,但各项生化检查正常。 2 治疗方法 透红煎剂组成:透骨草30~50g,红花10~15g,嫩柳枝60g。每天1剂,水煎30分钟后,将药液
- 冉雪峰评《石室秘录》三七地黄煎
三七地黄煎(陈士铎方)生地汁一碗三七三钱为末姜炭五分为末上三味,以汁调二未,一剂即止血如神,无鲜生地处,用干者一两煎汤亦可。愚按:此方养血清血,止血活血,滋而不腻,濇而不燥,疏得利而不攻破,颇有法度。方出陈士铎《石室秘录》。陈书内容,颇多涎妄,但论证处方,亦颇有超越过人之处,此方即其一也。血证,张仲景用泻心汤,孙思邈变通其制,甘寒苦寒化合,将黄连、大黄,合纳于生地汁之中,意义尤为周到。此方用生地
- 一贯煎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神经痛8例
样皮肤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在带状疱疹消退后,患部长时间遗留的疼痛。多见于老年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各类病人,其中尤以老年患者疼痛时间较长,且疼痛剧烈,严重者常影响工作和生活。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一贯煎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58.3岁;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40天,均已经过西医治疗;后遗颜面部三叉神经痛者
- 桃仁煎三九
方剂组成桃仁,大黄炒,各一两. 虫,半两,炒黑.朴硝,一两主治功效治血瘕作者见解右为末,以醇醋一钟,磁器中煮三分,下前三味,不住手搅,煎至可丸,乃下朴硝,丸如桐子大.不吃晚食,五更初温酒下五丸,日午下秽物,如未见,再服.仍以调气血药补之.立斋曰:向在毗陵,一妇人小便不通,脐腹胀甚.予诊之曰:此血瘕也.用前药一服,腹痛,下瘀血血水即愈.此药猛烈大峻,气血虚者,斟酌与之作者:张景岳
- 济川煎临证验案三则
济川煎出自《景岳全书》,由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积壳组成,方中肉苁蓉温肾助阳、益精润肠为君药,当归养血润肠为臣药,二药同用以增水而行舟;佐以升麻气味俱轻浮而升散向上,以升举阳气,生津润燥;牛膝补肾固本,枳壳行气宽中,泽泻利水渗湿,三药药性趋下,共用可使肠腑气机通降,恢复脾胃升降功能而秘结除。全方共奏温补肾阳,养血润肠之功。临床对于济川煎的应用不必拘于老年阳虚便秘,临床诸疾,凡见阳虚、血虚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