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注解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写者,亦三百六十五脉……”
张隐庵注:“夫经脉之支别曰络脉,络脉之支别曰孙络。”
卫气通过孙脉(络)散布全身[2]。具有“溢奇邪”“通营卫”的作用[2]。
4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孙脉
-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五]调经论第六十二篇
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七]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经而脉。脉而络。络而孙。脉外之血。从皮肤而转注于孙脉。从孙络而入于经俞。此脉内脉外之血气。互相交通者...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八]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经脉。或着输脉。或着于伏冲之脉。...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七]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生之津液。随三焦出气。外注于皮肤谷之气分。渗入于孙脉络脉。化而为赤者也。五癃篇之所谓三焦出气。以温肌...
- 《医学纲目》:[卷之七·阴阳脏腑部]刺虚实
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
- 更多古籍中的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