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孙柳溪
摘要:孙柳溪(?-?),男,汉族,山东省即墨县人,耳鼻咽喉科学家。留学日本,同盟会会员,1915年聘为国立北京医科专门学校外科教授。1919年10月赴日本九州帝国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20年8月主持成立了耳鼻咽喉科教室并任主任。1926年1月至1927年8月出任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7年8月至1928年11月出任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学长。其余事迹不祥。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09/12/17 22:23:39 177字 ]
相关词条:
- 孙柳溪
拼音:sūnliǔxī孙柳溪(?-?),男,汉族,山东省即墨县人,耳鼻咽喉科学家。留学日本,同盟会会员,1915年聘为国立北京医科专门学校外科教授。1919年10月赴日本九州帝国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20年8月主持成立了耳鼻咽喉科教室并任主任。1926年1月至1927年8月出任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7年8月至1928年11月出任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学长。其余事迹不祥。...
- 游针之居
拼音:yóuzhēnzhījū游针之居指施行针刺的处所。《素问·气穴论》:“余已知气穴之处,游针之居,愿闻孙络溪谷,亦有所应乎?”...
- 北平临时大学第六分班
1922.04周颂声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1922.04--1923.12洪式闾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4.01--1925.08张黼卿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5.08--1926.01孙柳溪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6.01--1927.08孙柳溪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学长1927.08--1928.11徐诵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1928.11--1932.08吴祥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
- 北京医科大学
1922.04周颂声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1922.04--1923.12洪式闾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4.01--1925.08张黼卿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5.08--1926.01孙柳溪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6.01--1927.08孙柳溪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学长1927.08--1928.11徐诵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1928.11--1932.08吴祥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
- 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
1922.04周颂声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1922.04--1923.12洪式闾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4.01--1925.08张黼卿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5.08--1926.01孙柳溪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6.01--1927.08孙柳溪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学长1927.08--1928.11徐诵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1928.11--1932.08吴祥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
- 北京大学医学部
1922.04周颂声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1922.04--1923.12洪式闾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4.01--1925.08张黼卿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5.08--1926.01孙柳溪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6.01--1927.08孙柳溪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学长1927.08--1928.11徐诵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1928.11--1932.08吴祥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
- 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
1922.04周颂声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1922.04--1923.12洪式闾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4.01--1925.08张黼卿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5.08--1926.01孙柳溪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6.01--1927.08孙柳溪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学长1927.08--1928.11徐诵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1928.11--1932.08吴祥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
- 北京医学院
1922.04周颂声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1922.04--1923.12洪式闾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4.01--1925.08张黼卿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5.08--1926.01孙柳溪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6.01--1927.08孙柳溪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学长1927.08--1928.11徐诵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1928.11--1932.08吴祥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
-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1922.04周颂声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1922.04--1923.12洪式闾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4.01--1925.08张黼卿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5.08--1926.01孙柳溪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6.01--1927.08孙柳溪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学长1927.08--1928.11徐诵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1928.11--1932.08吴祥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
- 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
1922.04周颂声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1922.04--1923.12洪式闾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4.01--1925.08张黼卿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5.08--1926.01孙柳溪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校长1926.01--1927.08孙柳溪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学长1927.08--1928.11徐诵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1928.11--1932.08吴祥风国立北平大学医学...
- 气穴论篇
拼音:qìxuélùnpiān英文:《气穴论篇》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气穴,即经气所注的穴位。本篇主要论述人体三百六十五个气穴的分布情况,故名。文中还叙述了孙络和溪谷致病的原因和治法。...
- 公孙
癫痫,足跟痛。刺灸法:刺法:一般直刺0.5~1.0寸。深刺可透涌泉,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足底。灸法:可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配伍:公孙配内关治疗胃、心、胸病证是其所长。公孙配解溪、中脘、足三里,有健脾化食,和中消积的作用,主治饮食停滞,胃脘疼痛。公孙配束骨、八风,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足趾麻痛。公孙配中脘、足三里、内关,治胃脘疼痛。公孙配丰隆、膻中,治呕吐、眩晕。公孙配丰隆...
- 王廷玉
拼音:wángtíngyù英文:王廷玉为王开之孙。王开为元代针灸家。字启元,号镜泽。兰溪(今属浙江)人。家贫好学,从师窦汉卿,精针灸之术。曾任扬州教授,后辞归。著有《重注标幽赋》、《增注针经密语》及《针灸全书》等,均佚。其子国瑞、孙廷玉,皆绍其业。...
- 王宗泽
拼音:wángzōngzé英文:王宗泽为元代针灸家王开的曾孙,亦绍其业。王开为元代针灸家。字启元,号镜泽。兰溪(今属浙江)人。家贫好学,从师窦汉卿,精针灸之术。曾任扬州教授,后辞归。著有《重注标幽赋》、《增注针经密语》及《针灸全书》等,均佚。其子国瑞、孙廷玉,皆绍其业。...
- 八脉交会穴
ncepoints;eightconfluencepoints概念:八脉交会穴为经穴分类名。见《针经指南》。又称流注八穴、交经八穴等。八脉交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特定穴,即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八脉交会穴:脾经的公孙(通冲脉),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小肠经的后溪(通督脉),膀胱经的申脉(通阳蹻脉),胆经的足临泣(通带脉),三焦经的外关(通阳维脉),肺经...
- 严鸿志
拼音:yánhóngzhì严鸿志近代医家。字痴孙,浙江慈溪人。颇精于医,并勤于著述,所著有《感证辑要》、《女科证治约旨》、《女科精华》、《金匮广义》、《女科医案》等,现均有刊本行于世。...
- 郑纪元
拼音:zhèngjìyuán英文:郑纪元即郑梅涧。郑梅涧为清代喉科名医。名宏纲,字纪元,号梅涧,又号雪萼山人。安徽歙县人。所著《重楼玉钥》,列专卷论述针刺治疗。子承翰(字若溪、号枢扶),孙钟寿(祝三)等均承家学,世称“南园喉科”。...
- 雪萼山人
拼音:xuěèshānrén英文:雪萼山人即郑梅涧。郑梅涧为清代喉科名医。名宏纲,字纪元,号梅涧,又号雪萼山人。安徽歙县人。所著《重楼玉钥》,列专卷论述针刺治疗。子承翰(字若溪、号枢扶),孙钟寿(祝三)等均承家学,世称“南园喉科”。...
- 郑梅涧
拼音:zhèngméijiàn英文:ZhengMeijian郑梅涧为清代喉科学家。名宏纲,字纪元,号梅涧,又号雪萼山人。安徽歙县人。所著《重楼玉钥》,列专卷论述针刺治疗。子承翰(字若溪、号枢扶),孙钟寿(祝三)等均承家学,世称“南园喉科”。《重楼玉钥》全文在线阅读:http://zhongyiguji.21tcm.com/415/zhonglouyuyue/index.shtml...
- 程充
拼音:chéngchōng程充明代医家(1433-1489年)。字用光,号后庵居士。休宁(今属安徽)人。业儒而精医,推崇丹溪之学。因见丹溪著述经门人整理编辑,有重复混杂现象,有失丹溪原旨,乃取丹溪门人著作及其曾孙朱贤家藏本合而参之,详加校定,删繁存要,于1481年刊刻成《丹溪心法》行世。...
- 八脉交会八穴歌
拼音:bāmàijiāohuìbāxuégē英文:八脉交会八穴歌为针灸歌赋名。出《医经小学》。歌曰:“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 王启元
拼音:wángqǐyuán英文:王启元即王开。王开为元代针灸家,字启元,号镜泽(又字镜泽)。兰溪(今属浙江兰溪)人。家贫好学,游大都(北京),从师窦汉卿门下20余年,精针灸之术。1277年(至元初)曾任扬州教授,后辞归。著有《重注标幽赋》、《增注针经密语》及《针灸全书》等,均佚。其子国瑞、孙廷玉,皆绍其业。...
- 足太阴脾经穴
拼音:zútàiyīnpíjīngxué英文:acupointsonspleenchanneloffoot-Taiyin;足太阴脾经穴指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经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单侧计21穴。...
- 周智端
拼音:zhōuzhìduān周智端清代医家。字子方。四川蓬溪人。少颖悟好学,诗文俱优。祖、父皆业医。自幼受家庭熏陶,遂弃儒习医,数年即有医名。辨证入微,所治多效。著《伤寒六经定法》。卒年八十四。长孙天扬,传其学。...
- 郭治
拼音:guōzhì郭治清代医家。字元峰。广东南海人。父精医,承其家学,通医,以刘完素、朱丹溪为宗。主张四诊合参,尤精于脉诊。曾著有《脉如》两卷(1753年),后被钱季寅更名为《辨脉指南》。书中除论及脉诊外,亦详述望、闻、问三诊要义。尚有《伤寒医案》、《伤寒论》、《药性别》、《医约》诸书,未见刊行。后世子孙中多有以医行世者。...
- 增注针经密语
拼音:zēngzhùzhēnjīngmìyǔ英文:《增注针经密语》为书名。元·王开注。书佚。王开为元代针灸家。字启元,号镜泽。兰溪(今属浙江)人。家贫好学,从师窦汉卿,精针灸之术。曾任扬州教授,后辞归。著有《重注标幽赋》、《增注针经密语》及《针灸全书》等,均佚。其子国瑞、孙廷玉,皆绍其业。...
- 王世钟
拼音:wángshìzhōng英文:王世钟为清代医家,字小溪,四川岳池人。幼多羸疾,弃儒习医。医术日精。撰有《家藏蒙筌》18卷(1836),汇集脉学、诸科病证及本草药性等以普及医学知识。另有《医学入门》8卷(1857)。子迪哲、孙光海皆业医,刊其遗著以广流传。...
- 王镜泽
拼音:wángjìngzé英文:王镜泽即王开。王开为元代针灸家,字启元,号镜泽(字启元,又字镜泽)。兰溪(今属浙江)人。家贫好学,游大都(北京),在窦汉卿门下20余年,精针灸之术。1277年(至元初)任扬州教授,后辞归。著有《重注标幽赋》、《增注针经密语》及《针灸全书》等,均佚。其子国瑞、孙廷玉,皆绍其业。...
- 主客
与变。《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类论》:“先至为主,后至为客。”配穴用语·主客:主客为配穴用语。针灸配穴中称主要穴为“主”,相配伍穴为“客”。一主一客相配伍,称“主客相应”。如八脉交会穴中,内关与公孙、后溪与申脉、外关与临泣、列缺与照海相配合应用。又原穴与络穴配用,称主客原络配穴。主客原络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指取主病经的原穴为“主”,再配用与其相为表里经脉的络穴为“客”。适用于该脏腑经络病。如肺经有病...
- 八脉八穴
脉交会八穴。八脉交会(八)穴为经穴分类名。出《针经指南》。又称流注八穴、交经八穴、八脉八穴。指四肢上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即脾经的公孙(通冲脉);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小肠经的后溪(通督脉);膀胱经的申脉(通阳蹻脉);胆经的足临泣(通带脉);三焦经的外关(通阳维脉);肺经的列缺(通任脉);肾经的照海(通阴蹻脉)。这些穴位临床上常配合应用,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疾患;后溪配申...
- 八脉交会(八)穴
points八脉交会(八)穴为经穴分类名。出《针经指南》。又称流注八穴、交经八穴、八脉八穴。指四肢上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即脾经的公孙(通冲脉);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小肠经的后溪(通督脉);膀胱经的申脉(通阳蹻脉);胆经的足临泣(通带脉);三焦经的外关(通阳维脉);肺经的列缺(通任脉);肾经的照海(通阴蹻脉)。这些穴位临床上常配合应用,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疾患;后溪配申...
- 流注八穴
针经指南》。八脉交会(八)穴为经穴分类名。出《针经指南》。又称流注八穴、交经八穴、八脉八穴。指四肢上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即脾经的公孙(通冲脉);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小肠经的后溪(通督脉);膀胱经的申脉(通阳蹻脉);胆经的足临泣(通带脉);三焦经的外关(通阳维脉);肺经的列缺(通任脉);肾经的照海(通阴蹻脉)。这些穴位临床上常配合应用,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疾患;后溪配申...
- 交经八穴
八穴即八脉交会穴。出《针经指南》。又称流注八穴、八脉八穴等。为经穴分类名。交经八穴的内容:八脉交会穴是四肢上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即脾经的公孙(通冲脉)、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小肠经的后溪(通督脉)、膀胱经的申脉(通阳蹻脉)、胆经的足临泣(通带脉)、三焦经的外关(通阳维脉)、肺经的列缺(通任脉)、肾经的照海(遥阴蹻脉)。交经八穴的临床应用:这些穴位临床上常配合应用,如公孙配内关治心、...
- 丁凤
业,有较坚实的基础。对痘疹一科尤有心得。校阅《痘疹全书》及巴蜀龙公旧著。撰有《医方集宜》及《兰阁秘方》,都是自己平时诊疗的宝贵经验,参考古人经义奥旨,结合其先祖所遗留之著作编撰而成。另又据黄廉所辑的《痘疹全书》进行修改,加入其三十余载对痘疹等证独特心得,改编成《痘疹玉函集》(1522)计六卷。此三书后又取先人遗篇合为《丁氏锦囊三种秘录》等书。其医术并传与子孙,颇有影响。子选、遂,孙明登等传其业。...
- 灵龟八法
日、时变异的一定影响,有它合理的因素,但采取了机械的治疗公式,有待今后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针灸大全》载《八法歌》:“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日时干支所代表数字据《八法临时干支歌》:“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戊癸辰戌各有五,己亥单加四共齐。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零余穴下推...
- 奇经纳干支法
干支法即灵龟八法。灵龟八法为按时配穴法的一种。系以八脉八穴配合九宫数,再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计算配穴。《针灸大全》载《八法歌》:“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日时干支所代表数字据《八法临时干支歌》:“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戊癸辰戌各有五,己亥单加四共齐。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零余穴下推...
- 奇经纳卦法
纳卦法即灵龟八法。灵龟八法为按时配穴法的一种。系以八脉八穴配合九宫数,再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计算配穴。《针灸大全》载《八法歌》:“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日时干支所代表数字据《八法临时干支歌》:“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须知,戊癸辰戌各有五,己亥单加四共齐。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零余穴下推...
- 八法五门
:1.指“灵龟八法”;2.指《金针赋》中的八种刺法。灵龟八法·八法五门:八法五门指“灵龟八法”,即“奇经纳卦法”或“奇经纳甲法”。出《标幽赋》。是用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通的八穴(内关、公孙、申脉、后溪、外关、临泣、照海、列缺)配合八卦,根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相加相乘,以按时取穴行针的一种方法。五门,《针灸大成》日:“天干相纪,合于五也。”即甲与已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八种...
- 五门八法
:1.指“灵龟八法”;2.指《金针赋》中的八种刺法。灵龟八法·八法五门:八法五门指“灵龟八法”,即“奇经纳卦法”或“奇经纳甲法”。出《标幽赋》。是用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通的八穴(内关、公孙、申脉、后溪、外关、临泣、照海、列缺)配合八卦,根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相加相乘,以按时取穴行针的一种方法。五门,《针灸大成》日:“天干相纪,合于五也。”即甲与已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八种...
- 郑宏纲
拼音:zhènghónggāng英文:郑宏纲即郑梅涧。郑梅涧为清代喉科名医。名宏纲,字纪元,号梅涧,又号雪萼山人。安徽歙县人。所著《重楼玉钥》,列专卷论述针刺治疗。子承翰(字若溪、号枢扶),孙钟寿(祝三)等均承家学,世称“南园喉科”。郑宏纲(约1727-187年)。安徽歙县人。自幼得父于丰传授喉科,医术益精,求治者众。集多年临证经验,由方成培整理成书,名《重楼玉钥》两卷。书中详析喉风证治,常内服...
- 后庵居士
拼音:hòuānjūshì英文:后庵居士即程充。程充为明代医家。字用光,号后阉居士。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生活于15世纪。推崇并精研朱丹溪之学,因见丹溪著述经门人整理编辑,不免重复混杂,有失丹溪原论及主病之旨。故搜集并参考丹溪门人等有关资料及所得丹溪曾孙朱贤所藏家传本,加以校定,删繁存要,于1481年刊刻成《丹溪心法》一书。...
- 表里配穴法
有关疾病。此法多用于治疗相表里的脏腑、经络病症。一般以原络配穴法(原络配穴法是指取主病经的原穴为主,配以表里经的络穴为辅)为代表,但不局限于此。表里配穴法适用于一般常见疾病,在临证应用时,既可单选其表经腧穴,也可选里经腧穴。如胃胀满疼痛,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配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癫、狂、痫,取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和手少阴心经的神门;咳嗽取太渊(肺)与合谷(大肠);肝病取太冲(肝)与阳陵泉(胆)等。...
- 原络配穴法
又称主客配穴法。即取主病经的原穴为“主”,再配用与其相为表里经脉的络穴为“客”。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如肺经有病取本经的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大肠经有病,取本经原穴合谷,配以肺经的络穴列缺等。其具体配用见下表:原络配穴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原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脏腑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络偏历列缺公孙丰隆支正通里大钟飞扬外关内关蠡沟光明...
- 八脉八穴配穴法
trameridians;八脉八穴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又名八法配穴法。见《针灸指南》。指以奇经八脉与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两相配合应用。一般是依据八穴所属的阴阳契合八卦的属性,将其分为四对,上、下配合,以治疗本经及有关奇经八脉的病症。如内关与公孙相配,主治心、胸、胃部疾病;外关与足临泣相配,主治目、头侧、面颊部疾病;后溪与申脉相配,主治颈、项、肩胛部疾病;列缺与照海相配,主治咽喉、胸膈部疾病等。...
- 主客配穴法
穴为“客”。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如肺经有病取本经的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大肠经有病,取本经原穴合谷,配以肺经的络穴列缺等。因本法以取本经的原穴为主,表里经的络穴为配(客),故又称主客配穴法。其具体配用见下表:原络配穴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原太渊合谷冲阳太白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脏腑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络偏历列缺公孙丰隆支正通里大钟飞扬外关内关蠡沟光明...
- 八法配穴法
extrameridians;八法配穴法即八脉八穴配穴法。八脉八穴配穴法为配穴法之一,指以奇经八脉与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两相配合应用。一般是依据八穴所属的阴阳契合八卦的属性,将其分为四对,上、下配合,以治疗本经及有关奇经八脉的病症。如内关与公孙相配,主治心、胸、胃部疾病;外关与足临泣相配,主治目、头侧、面颊部疾病;后溪与申脉相配,主治颈、项、肩胛部疾病;列缺与照海相配,主治咽喉、胸膈部疾病等。...
- 戴思恭
恭明代医家(1324-1405年)。字元礼,号复庵,浙江浦江人。幼习儒学,兼及星卜堪舆,亦涉医书。尝于少时随父至义乌谒朱震亨,颇受重视,并以医术授之。思恭治学极勤,尽得所传,果为名医。后于洪武间尝为太医院御医、授迪功郎,颇受恩泽。后又于永乐间奉召入宫,未久归里,尝嘱儿孙辈“积善守法”。所著《证治要诀》、《推求师意》、《证治要诀类方》等行世。另有《订正丹溪先生金匮钩玄》、《类证用药》,则未见行世。...
- 王开
)。兰溪(今属浙江)人。家贫好学,游大都(北京),在窦汉卿门下20余年,精针灸之术。1277年(至元初),曾任扬州教授,后辞归。著有《重注标幽赋》、《增注针经密语》及《针灸全书》等,均佚。其子国瑞、孙廷玉,皆绍其业。王开为元代医学家(1278-1347年)。曾于大都(今北京)就窦汉卿学习针灸之学长达二十余年,尽得其传。于至元(1335-1340年)初曾授扬州医学教授,后告老归家。其所整理之窦汉卿...
- 费伯雄
二十四卷,惜毁于战乱。同治二年(1863年)追忆原书内容重撰,仅得十之二三,易名《医醇賸义》(《医醇剩义》)四卷。另著《医方论》、《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食养疗法》、《怪疾奇方》等。子应兰、孙绍祖、荣祖均传其业。《校注医醇剩义》全文在线阅读:http://zhongyiguji.21tcm.com/554/xiaozhuyichunshengyi/index.shtml《医方论》([清]...
- 王国瑞
拼音:wángguóruì英文:王国瑞为元末针灸家,字瑞庵。婺源兰溪(今属浙江)人。名医王开之子,承父业,精针灸,屡游三吴,医名大振。与父合注窦汉卿《铜人针灸密语》。又撰有《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1卷。书中首载《一百二十穴玉龙歌》、飞腾八法等内容。记述经验取穴效方,并编为歌括。文浅义明,对针灸发展有贡献。子、孙承其业。...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