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髎

目录

1 拼音

sù liáo

2 英文参考

Sùliáo GV25[中国针灸学词典]

sùliá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25[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25[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素髎
汉语拼音Suliao
罗马拼音Suliao
美国英译名Simple Bone
各国代号中国GV25
日本25
法国莫兰特氏VG24
富耶氏
德国LG24
英国Gv25
美国Go25

素髎为经穴名(Sùliáo GV25,DU25)[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面王(《针灸甲乙经》),面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鼻准(《奇效良方》),准头(《医宗金鉴》),面玉(《外台秘要》),面士(《杨敬斋针灸全书》)。属督脉[1]。素治鼻茎,髎即骨隙,此穴在鼻茎下端的骨隙中,故名素髎[1]。素髎穴主要用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鼻衄、鼻渊、鼻痔、鼻息肉、酒渣鼻、鼻鼽、鼻疮等一切鼻疾,小儿惊厥,溺水急救,低血压,休克,流涕,暴发火眼,鼻㖞口僻,惊厥,昏迷,瘛疭,小儿急惊风,新生儿窒息,喘息,小儿惊风,窒息,心动过缓,鼻炎,虚脱等。

4 素髎穴的别名

面王(《针灸甲乙经》),面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鼻准(《奇效良方》),准头(《医宗金鉴》),面玉(《外台秘要》),面士(《杨敬斋针灸全书》)。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素髎,一名面王,在鼻柱上端,督脉气所发。

6 穴名解

素治鼻茎,髎即骨隙,此穴在鼻茎下端的骨隙中,故名素髎[1]

素为白色,髎,为骨隙之狭小者。《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杨上善曰:“白,肺色也。”圣而不王名曰素王,为孔子的尊称。本穴在鼻尖正中缝隙中,鼻尖,俗称准头,以其中立不倚,而为面王中正之标准。凡物体之素于其位者,必中正乃佳。地小而位高,有素王之义,故又称面王、面正。《东坡志林·养生说》引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注谓:“静坐之际,双目微合,垂视鼻端,有些些白影之谓。”是素髎之名,亦与道家学说思想有关。[2]

7 所属部位

鼻尖[3]

8 素髎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素髎穴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4]

素髎穴位于面部,当鼻尖正中央处。正坐仰靠或仰卧取穴[4]

素髎穴位于鼻尖正中[5]

素髎穴在督脉的位置

素髎穴在鼻部的位置

素髎穴在鼻部的位置

素髎穴在鼻部的位置

素髎穴在鼻部的位置

9 素髎穴的取法

正坐仰靠或仰卧,当鼻背下端之鼻尖处取穴。

素髎穴位于面部,当鼻尖正中央处。正坐仰靠或仰卧取穴。[5]

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当鼻尖处取穴[6]

快速取穴:正坐或仰卧,面部鼻尖正中央即是素髎穴[7]

10 素髎穴穴位解剖

素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鼻中隔软骨、鼻外侧软骨。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及面动、静脉的鼻背支。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鼻中隔软骨和鼻外侧软骨。有通窍、泄热作用[7]

皮肤→皮下组织[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有眶下神经和鼻背动脉分布[8]

布有筛前神经的鼻外支和面动静脉鼻背支[8]

11 素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素髎穴有通窍、泄热作用[8]

素髎穴具有清热消肿、通利鼻窍的功效。

素髎穴在鼻尖正中央,为督脉气所发,故以治疗鼻渊、鼻衄等为主。此外,本穴还具有升压作用,可用于低血压的治疗和休克的急救。[9]

素髎穴有清热开窍、回阳救逆之功,主治昏厥,鼻塞,鼻衄,鼻渊,酒糟鼻。其名之以素者,以鼻为肺窍,肺于五行属金,金于时为秋。于色为白,白为素色,金属素气,秋为素令,故名之以素也。又肺恶热而喜清,最宜清冷静洁,取名于素,意义深长。且寓有调和肺气之意。病准头赤者,火克金也。本穴治之有效,亦取用于素也。[9]

12 素髎穴主治病证

素髎穴主要用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鼻衄、鼻渊、鼻痔、鼻息肉、酒渣鼻、鼻鼽、鼻疮等一切鼻疾,小儿惊厥,溺水急救,低血压,休克,流涕,暴发火眼,鼻㖞口僻,惊厥,昏迷,瘛疭,小儿急惊风,新生儿窒息,喘息,小儿惊风,窒息,心动过缓,鼻炎,虚脱等。

素髎穴主要用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鼻衄、鼻渊、鼻息肉、酒渣鼻、鼻疮等一切鼻疾及小儿惊厥、溺水急救、低血压、休克等[9]

素髎穴主治鼻塞流涕,鼻渊,鼻衄,鼻痔,暴发火眼,鼻㖞口僻;惊厥,昏迷,休克,瘛疭;小儿急惊风,新生儿窒息[9]

素髎穴主治鼻渊、鼻衄、喘息、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9]

素髎穴主治昏迷,鼻塞,鼻衄,鼻渊,酒皶鼻,鼻息肉,小儿惊风;以及休克,窒息,低血压,心动过缓等[9]

治鼻痔,鼻流清涕,鼻塞,鼻鼽,酒糟鼻,惊厥,昏迷,新生儿窒息,鼻息肉,鼻炎,虚脱。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2~0.3寸[9]

向上斜刺0.3~0.5寸[9][9],局部有酸麻胀痛感[9],可扩散至鼻根[9]

或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9][9]

13.2 灸法

不灸[9]

禁灸[9]

据《针灸甲乙经》载,本穴禁灸。

14 素髎穴的配伍

素髎穴点刺出血,可治酒渣鼻[9]

素髎穴配迎香、风池治鼻衄[9]

素髎穴配合谷、太冲或十宣可治休克[9]

素髎配上星、迎香,有行气活血,清热凉血的作用,主治鼻衄。

素髎配内关、足三里,有醒神清脑,强心升压的作用,主治休克。

素髎配内关、神门,治心悸[9]

素髎配十宣、涌泉,治昏厥[9]

素髎配上星、迎香,治鼻衄[9]

素髎配内关、涌泉,用于触电后抢救[9]

15 特效按摩

遇到有人因为血压下降而引发休克或者呼吸困难时,可立刻掐按病人素醪穴,直到症状有所缓和[9]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鼽衄涕出,中有悬痈宿肉,痓洞不通,不知香臭,素髎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鼻塞,息肉不消,多涕,生疮。

《针灸大成》:主鼻中息肉不消,多涕,生疮,鼻窒,喘息不利,鼻㖞僻,鼽衄。

《类经图翼》:一曰治酒酢风,用三棱针出血。

《经验良方》:风火眼初起,在鼻尖上爆一灯火,屡经试验神效。

17 研究进展

17.1 对胃蠕动的影响

在纤维胃镜中发现,针刺素髎可使胃蠕动减慢、幽门开放,随着捻针,幽门开放时间延长,患者频繁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现象消失,从而能顺利完成胃镜检查。

17.2 对休克的影响

在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中,针刺“素髎”、艾灸“百会”可使动物的嗜酸性粒细胞锐减2/3以上,并使血液稀释,增加组织对氧的利用率。

17.3 对血糖水平的调整作用

针刺休克患者的素髂后20 min可使血糖升高42%,对照组升高7.7%,而对糖尿病患者则有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素髎对血压、血糖有调整作用[9]

17.4 抗休克

现代研究证实,素髎穴有明显的抗休克作用,针刺素髎穴可增强脑垂体后叶的功能,使休克患者血压回升。

17.5 用于呼吸骤停时抢救

素髎可调节呼吸运动,用于呼吸骤停时抢救[9]

17.6 治疗麦粒肿

取素髎穴,用苎麻绳点灸一下,每日1次。

17.7 减轻或消除纤维胃镜检查引起的不良反应

减轻或消除纤维胃镜检查引起的不良反应。

在纤维胃镜检查中,针刺素髎穴能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同时胃蠕动明显减弱,幽门呈较长时间开放[9]

18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8.
  2.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0.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70.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64-365.
  7.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8.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64-36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