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奇-韦伯综合征

目录

1 拼音

sī tè qí -wéi bó zōng hé zhēng

2 英文参考

Sturge-Weber syndrome曾用名脑面血管瘤病(encephalofacial angiomatosis)

3 注解

4 疾病别名

脑-面血管瘤病,脑面血管瘤病,斯-韦二氏综合征,斯特奇-韦伯二氏综合征,Sturge-Weber 综合征,encephalofacial angiomatosis

5 疾病代码

ICD:G98

6 疾病分类

神经内科

7 疾病概述

斯特奇- 韦伯综合征又称为脑- 面血管瘤病(encephalofacialangiomatosis),以一侧面部叁叉神经分布区不规则血管斑痣、对侧偏瘫、偏身萎缩、青光眼、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为特征。

8 疾病描述

斯特奇- 韦伯综合征又称为脑- 面血管瘤病(encephalofacialangiomatosis),以一侧面部叁叉神经分布区不规则血管斑痣、对侧偏瘫、偏身萎缩、青光眼、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为特征。

斯特奇-韦伯综合征可归类于神经皮肤综合征,源于外胚层的器官发育异常所致,病变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和眼,也可累及中胚层、内胚层器官如心、肺、骨、肾和胃肠等。

9 症状体征

1.皮肤改变 出生即可见红葡萄酒色扁平血管痣沿叁叉神经第Ⅰ支范围分布,也可波及第Ⅱ、Ⅲ支,严重者可蔓延至对侧面部、颈部和躯干,少数可见于口腔黏膜。血管痣边缘清楚,略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血管痣累及前额、上睑时可伴青光眼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仅累及叁叉神经第Ⅱ或第Ⅲ支很少出现神经症状。

2.神经系统症状 常见癫痫发作,可伴Todd 麻痹,发生于1 岁左右,抗癫痫药难于控制,随年龄增大常有智能减退,脑面血管瘤对侧可出现偏瘫及偏身萎缩。

3.眼部症状 30%的患者伴发青光眼和突眼,突眼是产前眼压过高所致;枕叶受损可导致对侧同向性偏盲,还可见先天性异常如虹膜缺损和晶状体混浊等。

10 疾病病因

病因尚不清。多为散发病例,可能源于外胚层的器官发育异常所致。部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

11 病理生理

皮肤血管瘤是沿叁叉神经一个分支以上分布的,其颅内脑膜有类似血管瘤损害,大脑皮质毛细血管可示管壁增厚、钙化,特别是大脑皮质的第二和第叁层。

主要病变为软脑膜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畸形,填充于蛛网膜下隙,静脉内皮细胞增生,脑膜增厚。常见于面部血管痣同侧的枕叶,也见于颞叶、顶叶或整个大脑半球。血管瘤下部脑皮质萎缩和钙化是该病的特征,可见局限性脑室扩大;镜下可见神经元丧失、胶质细胞增生和钙质沉着。皮肤组织可见毛细血管扩张,但非真正血管瘤。

12 诊断检查

诊断:根据面部典型红葡萄酒色扁平血管瘤,伴癫痫、青光眼、突眼、对侧偏瘫、偏身萎缩等其中之一种症状即可诊断。

头颅X 线平片与脑回一致的双轨状钙化,CT 和MRI 显示脑萎缩和脑膜血管瘤等均有助于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脑脊液检查常无异常发现。

其他辅助检查:

1.头颅X 线平片 2 岁后可显示与脑回外形一致的特征性双轨状钙化。

2.CT 检查 可见钙化和单侧脑萎缩。

3.MRI、PET 和SPECT 可显示软脑膜血管瘤。

4.DSA 检查 可发现毛细血管和静脉异常,受累半球表面毛细血管增生、静脉显着减少和上矢状窦发育不良等。

5.EEG 检查 显示受累半球波幅低,α波减少,与颅内钙化程度一致;可见痫性波。

13 鉴别诊断

注意和单纯面部血管痣、毛细血管扩张症鉴别。

14 治疗方案

癫痫可用抗痫药控制。面部血管瘤可行整容术或激光治疗,青光眼和突眼可手术治疗。部分病人可行脑叶或脑半球切除术,偏瘫病人可康复治疗。

15 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伴有智力、精神障碍、眼球突出、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虹膜异色、视网膜血管瘤和其他皮肤的毛细血管瘤等。

16 预后及预防

预后:多数良性预后,病情稳定。

预防: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17 流行病学

尚未查到权威性的较全面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国内不断可见病例报告。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