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脚蛇

目录

1 拼音

sì jiǎo shé

2 石龙子科动物石龙子的全体·《中医大辞典》·四脚蛇

四脚蛇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石龙子之别名[1]。 、

2.1 别名

蜥蜴、四脚蛇、马蛇子[2]

2.2 来源及产地

石龙子科动物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 (Gray)的全体[2]。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2]

2.3 性味归经

咸,寒,有毒[2]。入肾经[2]

2.4 功能主治

解痉,破结,行水[2]

1.治癫痫,瘰疬,石淋,乳腺癌[2]。内服:煅存性研末,1~1.5g[2]

2.治臁疮久不愈[2]。熬膏或浸桐油外搽[2]

2.5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2]

2.6 化学成分

本品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肪。脂肪中主含油酸[2]

3 鳞目飞蜥科草绿攀蜥的全体·《全国中草药汇编》·四脚蛇

3.1 拼音名

Sì Jiǎo Shé

3.2 别名

草绿龙蜥

3.3 来源

有鳞目飞蜥科草绿攀蜥Japalura flaviceps barbour et Dunn,以全体入药。

3.4 生境分布

四川。

3.5 性味

咸,寒。有毒。

3.6 功能主治

主治瘿瘤结核,瘰疬等。

3.7 用法用量

1~2只,泡油或研末用。

3.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4 鬣蜥科动物草绿龙蜥的全体·《中华本草》·四脚蛇

4.1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4.2 拼音名

Sì Jiǎo Shé

4.3 英文名

Lizard

4.4 别名

公蛇

4.5 来源

药材基源:为鬣蜥科动物草绿龙蜥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palura flaviceps Barbouret Dun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捕后处死,鲜用或烘干。

4.6 原形态

草绿龙蜥,体长75mm左右,尾长约为体长的2倍。吻钝圆,吻长为眼径的1.5倍;鼻孔在鼻鳞的中央;鼻鳞、吻鳞与第1枚上唇鳞之间各介有2-3枚小鳞;鼓膜处覆以细鳞。头部鳞片大小不一,均具棱,颞部上方有数枚分散的锥鳞;背鳞小,体侧鳞更小;背脊鬣鳞起向后越小,至尾基部消失;鬣鳞两外侧有一纵行棱鳞,尾略侧扁,末端成鞭状;背腹鳞片均具棱,四肢的棱鳞较大。咽喉部有横沟褶,褶部的鳞细小,后肢前伸时可达眼后方,雄性在生殖季节有喉囊,鬣鳞发达。生活时体色斑纹有变异最常见者为草绿色或棕绿色;头部有5-6条深横纹;背部有4-5条宽横纹;四肢肯横纹;尾部有20余条深浅相间之环纹;腹面白色,喉部微带灰黑色纹。指、趾侧扁,各5指、趾端均具锐爪。

4.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山边、路旁的草丛及乱石中以昆虫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4.8 性味

味咸;性寒;有毒

4.9 归经

肝;肾经

4.10 功能主治

解毒消瘿;软坚散结。主瘿瘤;结核;瘰疬未溃;痈肿疮毒

4.11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油浸或酒泡,涂敷。内服:焙研,每次1-2g。

4.12 摘录

《中华本草》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2.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